不妨隨人看桃花

林語堂在《聯語五則》中說:“道理參透是幽默,性靈解脫有文章。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對面只有知心友,兩旁俱無礙目人。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隨人看桃花。領現在可行之樂,補生平未讀之書。”

今晚和堂兄及家兄閒坐,聊話今來古往。且說身邊人事更謝,更言誰家之子榮長,其中甚佳者:未曾有怨羨乂嫉,皆是尋常。

年輕時候也有那些所謂的大丈夫理想,可是行來到此,未曾以夢爲馬,未曾以志爲槍,也就沒有那所謂的“朕爲你打下的江山”。人世如潮,此生如萍,能與勢同浮,便是同風之鵬,能與時同沉,便是天意所憐之幽草。前者使人慨然奮發,後者使人擊楫扼腕,可是不過終究是尋常。唯獨只道是尋常的不逐波起浪、不隨流沉寂,不求浮、不墜沉之人,最是難能可貴。所謂的“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也不過是小子之見。終究是生而爲人而隱於人,所謂的朝、市、野不過是境遇,不是境界。

孔子所謂之雲龍者——老子,其所謂之見道之人:信此生如秋潭之水,不見浮日之浪,不聞穿沼之輪。莊子所說木雞,老子言及之芻狗,何曾因情而累心?歲月如綸情如鉤,釣盡前春與今秋。紛紛擾擾逐餌客,心不持竿身魚遊。矯揉每訴綠蟻酒,閒緒總繚漫天鬥。一腔歡喜未曾識,烹我食我到盡頭。始信世間本無事,槐夢國裏杞人憂。三千白髮搔將沒,後人重作此番收。

“不甘”是七苦之源,“不願”是三毒之本。以隨遇而安之心行置身所在之所當爲,厚其所本而常恐未足,磨劍十年而不問霜鋒向何處試,芒鞋踏遍隴頭而不必問春之所處,如此則可以牧羊飼雞,也可以屠龍縛鵬,又豈會在意是否是蓬蒿人?《素書》:潛居抱道以待其時……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居陋巷而不改其樂,處安樂而不改其初,爵祿不過是走馬,爲何人要被馬騎?得意而尋常起居,失興而澄觀山水,起落不過是掠影,爭何人要被影迷?茶不過是生津止渴,三六九等不過是作態自縛;蘭不過叢草,糙精俗雅不過是扭捏裝腔。俚語鄉言可喻醍醐之道,下里巴人可滌脂膏之耳目。

身無所屬雖上無片瓦、下無立錐,又何處不可寄?譬如小費問某:來哥,你復工了嗎?某答:還沒呢。小費說:就當放個長假,修身養性了。某答:聽你的準沒錯。你看,即便是失業在家,也不妨礙某人幻想:柳黃晚來囂風華,孤門冷坐看嘲鴉。既然浮生皆過影,不妨隨人看桃花。心不用大,也不必避小,能容得下草木山水的,總會有入目映心的風景。生活的詩不在遠方,就在腳下的苟且裏,就像荷花不發春明之水,卻可植夏污之泥。

櫻花不問人世之殤,春來當開則怒放;明月不問有情之哀樂,時至則圓缺腴瘦;那麼本來自在的靈魂啊,爲什麼要因爲無常而招搖變幻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