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是les3—声音的自我探索

我为什么是les?声音是个神奇的东西,它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然后被大脑接收。人从出生第一声啼哭发出声音后,和别人交流就离不开说话,每个人表达能力是不一样的,我小时候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一直到上大学之后才逐渐外向。

小时候不写日记,视频、照片留存也不多。只能通过父母亲戚、自己记事后的回忆,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父母说我出生后不怎么爱哭,不像别的孩子整天哇哇哭,我胆子小也不爱哭,只是整天喜欢捯饬好动。四岁前发生什么我已没有记忆,第一次对声音的直观感受是第一天(有可能不是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当时应该是看着一个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被父母带着进教室,他们不舍分别大哭。其中一个孩子(林*)也许是因为皮肤比较黑,也许是因为小学我也和他分到一个班,之后接触多所以能够回忆到幼儿园。他当时哭的比较伤心,我当时还在想为什么这么伤心?其他的我不晓得了,这也是我对别人哭声的简单的反映,因为我自己并不爱哭,所以就觉得和别人在这方面不一样吧。幼儿园没有性别意识,男女公共厕所,我对这个几乎没什么印象了,所以应该是没有那种性吸引之类的,可能是晚熟吧。

我出生地在我父亲单位所在城市,单位职工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城市比较偏僻的小区,如果上学或者去市中心购物需要坐单位班车。因此如果小孩子还没到上学年龄一般都在院子里玩耍,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对于不爱说话的我更是得不到机会去锻炼说话。当然,小学前很多时候我是在外婆家生活,乡下的农村,外婆比较疼爱我,外公经常给我讲故事,我现在还记得一些简单的故事,还能想象故事的场景。

为什么说到声音的敏感呢,我小的时候喜欢女孩子不仅是外在,如果声音很甜很好听(不是现在看待甜美那个标准),听到小鹿乱撞的感觉,我就会对这个小姑娘有好感。从记事到大学之前一直保持这份纯洁的感受。

我对人歌唱的感受在我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那些大气磅礴的歌曲反而不是很喜欢听,觉得太高昂欣赏不了。那些细水长流的歌曲真的很喜欢听。

小学之前我其实不怎么听歌,我记得当年小学时候大家粉周杰伦还有其他明星,那时候谁不知道他或者不知道他的歌曲就被认为有点out,我其实那时候不追星,因为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获取不到资讯。现在想想自己如果小时候就喜欢唱歌并且训练以后也许就大不一样了,谁知道我会不会走歌手路线呢,不过当时我很内向就注定不会考虑唱歌,因为不敢开口那就没有然后了。

我记得小学听的英语磁带有人物对话,这个是完全听声音学习英语没有动画片,当时最喜欢的声音,这是一个小女孩叫海伦,现在描述不清楚当时的感受了,只知道听她的声音比听到其他小女孩或小男孩的声音更舒服。磁带中对成年成熟女性声音好像没有太多感觉,如果是温柔妈妈声音会觉得很温暖。因为我父亲要我多听英语,毕竟那时候如果学好英语打个基础对以后很有帮助,所以听磁带比听歌都多。包括

06年春晚时吉祥三宝唱歌,当时是在老家,大家一起听歌,我听到这个小女孩开口就对她的声音小鹿乱撞,然后看到电视上这个小姑娘的样子(当时清新小美女一枚),以后一段时间听到这首歌都小鹿乱撞。对于其他歌曲我有时候都不太好意思听,比如王菲的歌曲,听了鸡皮疙瘩掉一地。

为什么我对这么多不同类型小姑娘的声音都有感觉?因为我不是谈恋爱,不懂谈恋爱当然没有专一性了。应该是高中后才对恋爱有了自己的感受,我这几天回忆写了一篇简单的日记是记录第一次喜欢一个女孩子,高一的同桌,算是初恋了,声音在这里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所以暂且不谈她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