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牛津筆記》感悟1

1.記憶裏的文字有血有肉,雖帶着主觀和偏見,這是你的人生呀,喜歡作者的文筆,隨性而自然,零碎但深刻,親切而不油膩。

留學的經歷註定是坎坷而豐富的,這也引發我對西方生活的好奇與遐思,好好跟着作者的筆觸,看一看那些過去的事情。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敏感的隱祕處,有時候藏在心裏想吐露也不敢直白地跟別人傾訴,不如寫成感悟積累起來作爲素材,或許能串成一本傳記或小說。

2.由於沒有珍藏舊物件的習慣,很多的回憶早已不知去向,甚是可惜。還好我時常回家看看,和老人攀談,收拾庭院,尋找家的記憶。

語言也是有它的難處,畢竟爲了使用的便捷和利於傳承,大都做了簡化,但是不使用精簡的詞彙又會感覺語句太長太過冗雜,因此我們熱衷於流行的詞彙,成了它們的奴隸。

3.以前嚮往住在帶花園的鄉間別墅,種菜自給自足,主要是空氣新鮮,延年益壽。後來越發孤獨感,覺得還是城市車水馬龍熱鬧些,也方便些。那樣的生活等自己年老了再說,年輕時候還是不能太享受安逸,容易墮落。

周圍鄰居喜歡養貓狗,我家不養,沒這喜好,也可能是嫌麻煩。最關鍵的可能是自己不黏人,那也就不習慣別人黏自己了吧。也不好,缺少情趣,單調一些,這也是我父母給我的性情,領就領了,只是看到別人出來遛狗,心裏還是有一絲寂寞的。

️4.我記得高鐵也是有禁止攜帶違禁品的,幾年前有一次剛好出發前使用剪刀✂️,就順手裝進揹包,安檢時要我取出來,連同身份證拍照。當時還以爲會被通報批評,畢竟檢查的工作人員那麼嚴肅,旁邊的一位直瞪着眼睛。

這些物品的下場要麼丟棄,要麼是被那些工作人員收留使用。第一次不懂規矩也有情可原,不過作爲自己會有些尷尬。

現在看到作者攜帶的是一把刀,不免感覺反差很大,不過那也是在飛機上✈️,不能相提並論。但是放在當時一定是個永遠的記憶。

5.想必這個狹小的宿舍會是張先生一生最珍貴的記憶。這樣的“原始氣息”帶着書香風情和傳承的文化精髓就算不是讀書人,也會被感化吧!

以前能有個簡陋的住所已經是最好的禮遇,那時候“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我記得自己的大學也很老舊,很多同學於是覺得應該裝修一下,因爲我們只崇尚我們目前追求的物質和生活,沒有意識到學校的本質。

6.讀報不僅僅是個習慣,愛讀書看報的家族也會有這個傳統。看報視角也反應出政治和價值取向,You are what you read. 你讀什麼,你就像什麼。同樣,你生活在怎樣的圈子,你就是這一類人的寫照。

所以,廣涉獵,多交友說得正是如此。

7.歐亨利的經典短篇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裏反覆提到瓊西要蘇不停地拉開窗簾,看那最後的一片樹葉。並未展開描寫窗簾等一些物件也是因爲突出文章表達的精髓,但是看到本文對於窗簾的描寫如此傳神,想必,作者一定是對其有某種隱寓吧!

難怪此處是全球網紅打卡地帶,令人神往!

8.有些民族活着就是爲了喫,說得不就是我們,中國人沒有西方餐前那麼多儀式。而且現代的飲食觀從科學營養角度推崇晚餐簡單低熱量,一天少食多餐。但是入鄉隨俗,你在哪裏就接受哪裏的風俗吧。

英式炸魚薯條味道一定很美味,想想就流口水。我只記得以前老家喫煎餅果子也是用報紙裹着,好像特地沾沾文氣。

9.我對英國也是霧都、紳士這些刻板印象,感覺和中國文化格格不入。但現代的中國和以前也大不一樣,時代在發展,變化無限大。李小龍、張國榮的傳奇經歷也逐漸淡出很多人的視線,現在想跳一段舞蹈也更傾向於流行的爵士、街舞還有現代舞。

10.除了日常上學,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纔是點綴生活的營養早餐。

有些大學一味地追求就業率和考研率,大一就給學生灌輸學習理念,很多學生都拉起長線備考。那種考不上覆讀幾次的勤奮者們還是不要抱着一棵樹一個人戰鬥。我自己當年也是開始就想通過考研改變原來普通大學普通學歷的悲催境遇,後來還是放棄了。

所以說上大學強調你的主觀能動性。前兩年一定要拓展視野,涉獵課本以外的新知,培養一些興趣,認識一幫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參加並組織一些活動,不然,你會後悔。

11.不固定長椅,它在哪裏,哪裏就有學子的氣息。想必孤身一人在花園中也能夠盡情享受零距離的自然之美吧。

特質木牌版“可移動廣告”成了牛津這座古城院牆外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想到自己讀大學時候學校也會舉行社團活動,可惜印成了廉價黑白的傳單,四處發放,如果這個社團拉到了贊助纔會投資製作海報橫幅張貼,那段時間真不知道參加什麼活動,就索性報了個舞蹈社團,也沒去幾次,甚是可惜。

說明牛津的花園裏長椅子不多,應該多安置一些,畢竟很多人就是想在外面讀書寫作。

現在新員工入職前都需要進行安全培訓,因爲我們周圍的安全隱患太多了。

1666年倫敦大火,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惋惜的同時,也應該告訴自己,生命短暫,珍惜當下。

“大學,大師也,非大樓之謂也”。大學中的大樓得像個大學,可供安頓無數的莘莘學子。外在的任何裝飾也都只是附屬,有大師的大學更有品味和尊嚴,而牛津正如事。

12.讀書讀得入了迷像極了看一場電影,動用全身各處的感官,而所佔比例很小的人腦消耗着全身20%的能量,這一趟下來甚是爽颯。

職業生活大多是膚淺型工作的拼接,每天被瑣事煩擾,人越來越不願意靜下心來品味文字了。

讀這本牛津筆記,我甚是喜歡,讀到了心裏,在與作者對話。

13.王爾德是同性戀,這我還真不知道,不過之前看奇葩說邀請的嘉賓高曉松說過,自己曾經做節目時,主辦方要他介紹柴可夫斯基,講到他的生平是同志的身份,卻被要求刪掉這段內容。高曉松很淡定的表示,你們要我介紹偉大的柴可夫斯基,我也只是將他的其中的偉大的一部分介紹而已,柴可夫斯基可沒有錯,是你們錯了。

這不是明擺着告訴亞文化羣體們,你們可以做出偉大的成績,但是你們不能做真實的自己,需要把自己藏在櫃子裏。

王爾德也沒有錯,不過從他的語錄中可以體會到他需要擁有很強大的內心去面對周遭的壓力。當一個孤芳自賞的詩人,傾吐內心細膩的情感,一點也不做作。

他說過,一個人生命的真實,不是他做過的事情,而是圍繞他的傳奇。

只是他生在那個時代,你看Troye Sivan,成了粉絲瘋狂追捧的明星偶像。

14.多美的紫藤花姑娘,剛醒後慵懶地向你眨巴着眼睛,在幽靜清涼的小巷裏舒展身姿。我想到自己家附近的公園也有個小花廊,上面盤旋着的也是紫藤,不由地浮想聯翩起來。

作者說陰盛陽衰那可是真的(//∇//),很多大老爺們故作矜持,不好意思搭訕別人生怕被說不夠紳士。

雖然結伴,第一次走在狹窄幽巷裏未免會提高警惕,何況這個世道還是防着點壞人爲好,大不了尚不了可能錯過的美景罷了,整個牛津處處是寶藏,以後熟悉了肯定還會來逛。

15.現代人可不能經常喝酒,容易引發三高以及併發症。還是不喝酒自在,我現在工作聚餐不喝酒,也是因爲身體原因血壓低不能喝,就索性不喝罷了,總不能逞能後出洋相。

大學讀書時,晚上下自習從圖書館往宿舍走,也會有孤獨和寂寞的感覺。所以說,讀書人,有些時候很多感覺是相似的,但境遇卻各有個的獨特。

16.➡️作者可謂是鍾愛紫藤花姑娘了,在之前的日記裏也提過,只不過這次的描寫更能引入無限遐想,誰還不是在哪個時候會想入非非一點呢?

不過是比做成女孩,那還不是太豐滿,尺寸和飽滿還不太一樣吧。

➡️極簡主義者最大的好處就是精力可以用在自己鑽研的事情上,選擇困難症和沒有斷舍離都能讓你一輩子活在糾結的選擇之中,而且還不自知。

於是,打算給自己的生活斷舍離一次,整理以前的舊物件,想想是否能做成個紀念品節省保存的空間呢?

17.➡️大學畢業時刻是人生的選擇期,這個時間別人的一句話、你的一念之想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作者剛好是在1984年讀《1984》,就憑這件事情可以幸運一輩子了。

企業家也好銘記這一年,在以前,中國沒有市場。

鄧爺爺,永遠的小平同志!

➡️鄧麗君就是個傳奇,《甜蜜蜜》永遠是經典。

這也是人開始大膽追求愛情的開始。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峯奪得中國第一塊金牌

➡️1984年,中國女排奪冠!

郎指導您辛苦了。

➡️1984年的春晚(記得追憶一次看一場)

這都是作者美好的回憶,我也想到幾年前自己剛畢業的場景。可能境遇有些不同,我處在自我否定的焦慮之中。我不後悔以前的經歷,這是我的人生,很多時候自己做一些事情也是因爲自己只是在這樣的層次和格局之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暫時忘掉過去,立刻行動,種一棵樹最好時間也是現在。

18.圖書館給我們製造了“強磁場”,陳海賢曾在《了不起的我》提到各種“場”的效應,當你置身其中,全然忘我的感覺真的很有畫面感。

自己偶爾在本地書店、圖書館看看書,奔着讀書就是個陶冶情操的事情,即便現在的書店已經不完全是書店,各種衍生品裹挾。喫喝玩樂一條龍。

回到作者視線,在這樣神聖的地方探求真知,想必印象終身難忘,好奇心免不了,對石匠油畫感懷想紀念一下可惜還被守值得管理員懟一下,畫面感十足,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到哪去了,之前還提大英帝國的?

19.提到移民,我想起小學三年級的魏同學,下學期移民加拿大。那時候只覺得外國比中國多一些新鮮的事情,2000年初得時候網絡也不算髮達還沒手機,他有時候會寄明信片給我們班包括一些在那邊的照片,有幾幅在雪地裏打雪仗,我那時候不懂地理,覺得爲什麼外國總是在冬天,想想自己易寒體質,冬天如果不運動健身要比平常人多穿點衣服御寒,就有一絲涼意襲來。但是很懷念他,後來不常聯繫,只能說我和很多同學斷了聯繫,小時候自己不主動交朋友,也沒有微信,所以現在就很期待廣交摯友了。

20.孤獨的靈魂可以用幾首歌來解救,歌曲太治癒了,對我來說,真的是最無助時的精神力量。

在我小學時期比較流行周董的歌曲,也很喜歡他獨特的音樂風格,很多歌至今還能在聚會時翻唱幾句。《稻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外婆家的農村生活,《聽媽媽的話》告訴我小時候就是不懂事的孩子,《安靜》一直可以單曲循環,讓浮躁的內心變得更加寧靜。就是以前的這些歌特別有味道,雖然現在依然新歌不斷,只是現在音樂太豐富了,喜歡的類型多起來反而失去以前的感覺,以前買CD唱片的感覺,,,

21.作者的人生幾個階段都是創奇的巧遇,1984年他正在讀大學,這也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刻。

時光倒轉,1976年,十三四歲還正值花季,這一年,很多偉人離去,讓作者一下子從稚嫩變得更加成熟,人在年少的時候多一些感情的觸動是好事情,男孩子更加遲鈍。

想到我第一次真正去思考死亡是2009年,國學大師季羨林走了,我剛好也是作者這個年紀,因爲語文教材裏有季老的課文,當時是傷感中夾雜着對死亡的恐懼感。認知體系還未構建成熟,人生經歷太少,哭不出來,只能莫名地敬畏生命。

22.以前都說出國留學的孩子打打工對自身發展很好,畢竟自己掙錢才知道珍貴。

去餐館端盤子做服務員也是一門藝術,在中國不同檔次的餐館就餐,服務員的質量也參差不齊,之前一段時間出差順便在藉口小店喫飯,由於人爆滿,飯店服務員催促我們快點喫完走人,我在想我喫飯已經很慢了,又不是邊喫邊聊天,於是後來還是少喫土豆絲,因爲我喫土豆絲喜歡咀嚼不然總感覺嚼不爛。

所以自己體脂率勻稱不胖,也有可能是喜歡細嚼慢嚥好吸收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