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程序員失業3個月,靠送外賣謀生:職場半坡,生存事大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前不久,脈脈上有一個看上去令人驚訝的故事。

當事人是一名騰訊公司的程序員,據說在工作中不爭不搶不站隊,也沒處理好和領導的關係,常被領導說假清高,他覺得很多人處處都在針對他,一怒之下離職了。

沒有想到的是,離職後遲遲沒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外賣小哥聊了起來,覺得送外賣挺有意思,於是決定體驗一下。

送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送外賣收入還不錯,幹了一個多月賺了2w多。

可能有人會說:“不會吧!換個普通人難找工作送個外賣也就算了,怎麼連騰訊程序員也搶起外賣的飯碗了?”

現實遠比想象殘酷。

不信你可以在網上隨便搜索下不難發現,不少互聯網從業者在裸辭、被裁之後,長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紛紛幹起了送外賣、開滴滴、便利店理貨員這樣的工作。

最讓人感慨的,要數虎撲上一位35歲職場人的經歷了:

虎撲某某總的訂單

一年之前,他還是月薪2萬的某某總,拿過大大小小的榮譽及獎項無數,後來老東家倒閉了,他失業了。

他每天瘋狂投簡歷,更是找遍了所有關係,最終無路可走,送起了外賣。

他反思道:“35歲的老男人,沒啥特別技能,在職場上,絕對是‘狗不理’類別,不可回收的垃圾......”

一、

你想要一份怎樣的工作?

不論是我們的職業諮詢,還是線下職業成長訓練營,面對這樣的問題,夥伴們紛紛腦洞大開,說出了普天下絕大多數打工族共同的心聲,那就是——

薪資能夠符合自己期待的,多的不說,一線城市怎麼也要3w左右的月薪吧;

工作上自己能夠有獨立見解的,不說別的,自己在這份工作中絕對不是一味的“聽話幹活”,而是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並且深得領導器重;

制度上最好人性化一些的,要有自己的生活,能夠準點上下班,雙休的;

工作能夠給自己帶來成就感的,能夠讓自己進步的,能夠讓自己成長的;

所屬行業最好不要有太大波動的,希望自己的工作局面能夠穩中有進的......

從我們這邊的統計數據來看,毫無例外地,在人們選擇職業的時候,會把成就感、薪資收入、安全感、獨立性、舒適度等等全部羅列其中。

但問題是,現實中這樣的好工作到底在哪裏?

如果你有過職場工作經歷,或者多留意外部招聘信息,想必你不難發現:

薪資收入符合你期待的(例如IT、銷售類),要麼門檻太高你進不去,要麼壓力太大你受不了;

工作局面相對穩定沒有太大風險的(例如公務員),需要通過嚴苛的考試面試你未必進得去,即便進去了,你也很快被其中的瑣碎繁重壓得喘不過氣,分分鐘懷疑生命的意義;

想要固定休息時間有自己業餘生活的,要麼就是你學歷太低夠不上(例如大學老師)、要麼就是薪資太少你不願意做(例如行政、會計類);

你覺得事務型的工作讓自己沒有成就感,於是你想當然認爲和人打交道一定能有成就感,結果等你做了你會發現,人心的變化莫測讓你疲憊不堪,不禁悔不當初,覺得還是重回老本行吧;

你希望在工作中能夠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主張,問題是你連自己現在的工作和行業都說不清楚,你在現有的工作中都一團漿糊,憑什麼就能在其他工作中獨當一面呢?

......

不知你發現沒有?太多人對於工作的期待都過於理想化!

假如你的期待本身就不合理的話,又如何指望在現實中找到靠譜的工作呢?

因此,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完美的工作,重要的是根據你的能力,你是否能夠夠的上你想要的工作?

二、

在職場中,我們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主要從三個維度入手。

一是知識;

指的是你懂得的東西,例如,學歷、證書、專業培訓等等,都是知識維度的體現。

二是技能;

指的是你能操作與完成的東西,例如,你過往的職業經歷、你能夠勝任與完成的任務,等等;

在技能層面,還可以細分兩大類,專業技能和通用技能;

專業技能是具有專業性的能力,例如IT裏的編程、開發、設計能力,等等;

通用能力是指從事任何工作都離不開的能力,例如職場人際溝通、協調、寫作等能力。

三是才幹;

這裏指的是你的個性、品質及內在特質;

比如,創意類工作注重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很多人並不具備這樣的才幹。

如此一來,恐怕你就不難理解,爲何很多35歲以上互聯網從業者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了。

首先,從知識維度分析;

互聯網從業者一般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背景,這個專業更新及迭代速度極快,也就意味着,你需要不斷更新你的知識結構,纔可能跟得上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

其次,從技能維度分析;

很多大公司的IT項目本身就不太具備通用性,即,中小企業不具備這樣的資源和實力做這樣的項目,而每個人的分工非常明細,你只負責這個項目裏的一個具體環節,無法具備整體項目運作經驗,這纔是專業技能上的硬傷;

與此同時,很多IT從業者性格內向,不擅長表達和溝通,領導力和管理能力了普遍匱乏,對外界信息不夠敏感,頗有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意味,於是,他們在職場人際關係及監控推進方面倍感受挫,在這方面的意識及行動不足,所以多年來他們的通用能力並未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最後,從才幹維度分析;

如果一名IT從業者之前有過項目經驗,專業能力紮實,個性積極開朗,願意主動溝通,能夠迅速捕捉客戶需求,同時還能帶領團隊達成目標——具備這些才幹的人,纔是市場上搶手的人才。

而很多人呢?

在職場中一直處於“無意識狀態”,工作多年一直是被動聽命的模式,隨着年齡的增長,性價比自然大打折扣。

三、

事實上,互聯網行業裏不少35歲以上的從業者,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下部分或全部問題:

知識結構更新緩慢,學習能力下降,對新事物接受程度大大降低;

身體每況愈下,還要兼顧家庭,無法全心投入工作;

專業能力沒有顯著突破,通用能力沒有足夠重視......

要知道,不管是互聯網還是任何一個行業,只要是面向市場的,都必然存在風險。

作爲行業裏的一員,每個人務必要有足夠的意識,職場中,從來沒有“一勞永逸”的說法,不要以爲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就是“終點”了,更不要認爲做到了管理者後半生就可以“衣食無憂”了,要知道,職場沒有終點,即便做上了管理崗,也不要荒廢了專業;即便做到了技術尖兵,也不要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

那麼,對於35以上在原行業裏混不下去的職場人來說,到底要怎麼辦纔好呢?

1、明確當前最迫切的需求;

每個人不妨設想下,如果你今天失業了,你的生活水平大約處在哪個階段?

如果你家裏有礦,或者你在前十來年的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物質基礎(比如你名下已經有了幾套房且沒有貸款壓力),這個時候,你差不多達到了小康及以上的生活階段。

即便你暫時失業了,大可不必驚慌,你完全可以給自己放個假,出去旅旅遊,做些自己這些年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未來你大可以從愛好入手,就此結束自己的打工生涯,做點自己的事情,開始新的人生旅程。

如果你評估之後,發現目前還處在溫飽及以下階段,那啥,就不要做夢了,先找份事情養活自己再說。

2、從能力出發,尋求能做的工作;

如果——

你在才幹方面明顯匱乏,例如,個性侷限大、心性不定、抗壓力弱、容易受外界干擾、不具備堅毅的品質;

技能方面多是停留在初始階段,例如,只知道聽命幹活,只會做簡單的任務處理,高階職場能力匱乏;

知識方面依然在喫老本行,和畢業那會兒沒有區別,沒有更新迭代......

——這個時候,你真的應該好好想一想,到底要不要辭去現在的工作?

我一直提倡,每個人都要立足現實,要在看似撲朔迷離的選擇中,去選擇那個對你而言最實在、最有可能做成的選項。

3、終身學習,不要偷懶;

有句話說得好,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一方面,我們要關注大的經濟趨勢和行業走向,另一方面,我們更要一門深入,儘可能的深入鑽研,隨着你的經驗和資歷的累積,在業內漸漸有了聲望,你纔可能擁有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回到本文最開始那個程序員的帖子中。

從帖子的信息分析,當事人還處在生存階段,對他而言,最迫切的就是生計問題,同時他在職場中的能力較弱(例如職場人際關係),於是他選擇不去面對繁雜的人際關係,幹起了外賣工作。

畢竟,職場半坡,大不了就是一場全新的開始。

“有勇氣承擔命運,這纔是英雄好漢。”——黑塞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爲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爲職業規劃領域爲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爲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