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密语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探索,寻找心之所向,梦之所系的精神归属。所谓归属,我所理解的是欣喜若狂处,心之安暖处。这是每一个有思想的人,一生跋涉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很早就解决了,专注追着那颗北斗星,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急不躁,不慕名利,有一天会厚积薄发,有益于社会他人。有的终其一生,寻寻觅觅,甚至在困惑之中终其一生。我想作家周蓬桦是前者,他每年都要从繁忙琐碎的俗事中挤出时间,放逐自己,去沙漠,去草原,去湖畔,去野山,去那些原生面貌尚存的地方感受聆听生命的不同状态,记录储存转化成一篇篇独特的文字作品,解读自然与生态,解读自己的生命历程,承载着对生命的探问。人生的每一次出走,都是更好地回来做自己。


《浆果的语言》是一本生命在孤独中的私语。人生而孤独,在孤独中醒来,在孤独中跋涉,独自架起生命之河的桥梁,孤独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完成一趟生命之旅。


《浆果的语言》是自然的密语,生命的密语。我在阅读中能找到自己,听到自己的心声。这文字便是知音,便是情人。读一本书,能一见如故,能读出趣味,能找到自己,这才是与你有缘的书,再好的书,若读着艰涩,枯燥,那也是无缘的。

第一辑  林间萤火

作者笔下的白山,冬日辉映的雪光,树木林立,木屋里燃烧的木柴,映着红红的脸庞,自然的气息,生活的烟火处处是诱人的场景,林中偶尔出来觅食的小动物,还有熊,还有充满灵性的白狐,还有这土地上居住过的人,遗留下的物,都能寻到过往的烟云,善的,恶的都自然地在这片大地上共生着。

我们世世代代歌颂人间父母之爱,而在作品里我更感动于鸟的父母之爱。白山的春天是鸟的天堂,蒲草丛中藏着咕呱的青蛙和各式的鸟窝,鸟在春天孵化,大约一个月出壳,雄鸟和雌鸟一旦做了父母,都会不辞辛苦昼夜捉虫觅食,尽职尽责,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先喂饱幼鸟,整个哺乳过程都要秘密进行,鸟窝隐蔽,为避免天敌入侵,幼鸟的粪便也要吞到嘴里扔到安全的地方。待到长出羽翼,又不厌其烦地引领训练飞翔,迎接广阔的天地,在碧空里在风雨中歌唱,觅食悲欢,曾经的一根草一根线编织的鸟窝成为空巢,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秘密。大自然的造化,大自然的伟大。“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们都是大地之子,一年一度春风至,蒲草丛被月光照亮,这里有世间最美的爱情。

春天的净月潭,小路上布满了野花,野薄荷的气味钻进鼻孔,鸟的啁啾,寻找一家蘑菇炖小鸡店,一路看不到人影,这样的情境让人想起爱情。

作者向大自然向白山的万物生灵探问生命奥秘,自省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不过是这万物之一,曾经的年少,曾经的轻狂,曾经的迷失,曾经的狭隘和局限,似乎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豁然有了答案,把尖刻的言语暗藏,将善意和宽容向四周撒播,人该学会附身大地,敬畏自然,与万物生灵友好相处,因为我们不比它们高尚,不比它们聪明,我们都是大地之子,都是自然平衡链条上的一个螺丝,哪一个松动失衡都会遭到自然修复中的惩罚。

探问中又充满了神秘奇幻色彩。比如《会跑的人参》,真正好的野山参,人是挖不到的,挖到的都是参王的弃儿,它会逃跑,像大自然的“土行孙”。那些挖到参王发了大财的人,曾风光一时,却大都夭亡了,神秘的不可思议。《河流:闪光的预言》解答着关于前世的疑惑,关于生死轮回的谜局,叙述带有神秘色彩。作者在白山居住的日子里,领悟了自然万物的规矩,稍有差池,便会受到报应。在白山,人类没有任何秘密,你的行为除了敬畏与呵护,不能有半点越轨之处,做了坏事,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了利益,神灵会让你以各种方式偿还,那悲苦便随之而来。这些叙述是否唯心,而我是相信的。

那个白桦树皮灯罩,散发着树木的清香,带着白山的气息,友人的灵性,而这只灯罩是作者和友人在白山生活见证,这里有对自己的审问,对人类栖居的探求,并借用一位年轻人的话作了注解“白山空气好,水土好,居此度过一生值得。”丛林、田野、山岳、河流、湖泊、微风和低矮的乡村农舍,确实值得。

白山的河,记忆中不同地方的河在作者的生命里流淌着。春天的河流有更多的秘密,像一则上帝精心发布的预言,它一响,大地就会神秘地冒出许多生命。作者擅长在记忆里把日子捂暖,“人是活在记忆里的”,回忆令人重活一次,和友人和同学和表姐,无不着着生命的暖色,即便是苦难也是可以战胜的,没有什么好沮丧的,这文字就如施特劳斯的《春之声》一样,似是来自上苍的声音。

第二辑  大地霜花

少年情窦初开的秘密,只有那冬日藕塘的泥土知道,在泥巴上反复刻写着一个心爱少女的名字,女孩长有传说中的苦情痣,那情感戛然而止,那天天揣在怀里刻有女孩名字的泥块,被痛快地毫不留情地扔到了窗外。我们时常为外物左右,传统里有太多的偏见忌讳,颧骨高克夫,早年父母不全的人命硬,这些都是找对象忌讳的,恋爱中的人会因为亲近人的态度而分手。

人到了中年,会被年少的各种记忆牵回,重温那时人和物的温度。过往的、眼前的人、事、物,作者巧妙构连,似乎都是泥土里长出来的一样,蔓延出泥土的情趣。春节回老家的情境,高中读书的时代,在外婆家的童年时光,村子里的各色人物,都似在眼前,而叙事中作者非常善于想象,简直是梦幻,无处不藏进人的秘密大地的秘密呀!

再美好的时光也只是适合回忆自省,因为岁月会把人削砍的面目全非,儿时的伙伴,小学到高中的同学,甚或那旧情人,在岁月里大都有了隔阂,正如鲁迅与闰土。有些人见到不若不见,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回望中不断修正自己,把生命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而那些幸而留下来的树木物件却依旧苦涩安暖。

羊草山的雪和日出照得人睁不开眼,雪乡人的生活慵懒而惬意。而世间就是这么奇怪,此生若不离开家乡到外面闯荡一番,便会觉得没出息,便会不安,到外流浪半生,上了年岁突然发现还是自己的家乡好,一代一代如此吵着闹着离开,而谁也解不开人的这种奥秘。雪乡,一对老夫妇在一口铁锅前炖狍子肉,男人在一旁温着酒,妇人往炉膛里添着木柴,汤在锅里滚,香气萦绕,这岂不是一种幸福?

雪乡三月过后,积雪融化,日光没有雾霾的遮挡,山溪流满山谷,各种山珍野菜采也采不完,林间温润的气息令人脑目清新,野鹿、狍子、山鸡遍地撒欢,各种鸟鸣虫唱,雪乡便有了天籁音乐会。

雪乡一年四季三个季节是寂寥的,漫长而无聊,街上稀稀拉拉走着的老人、慵懒的狗,偶尔有车辆经过。山上的植物在长,夜晚能听到森林与树叶的呼吸。我读着却是向往这种状态的生活了!

第三辑:绳子上的路

书中有禅意。读到这一辑,我有些好奇,为啥有这样的题目。读着读着就懂了作者的用意之妙。卡夫卡曾说过“道路是一条绳索。”每个人都踩着一条,而各不相同。有的布满名利冷漠,有的布满淡泊趣味。小时候,面对世界,我们都像在一个闪着光的迷宫里,夜晚是神秘的,梦境是奇妙多姿的宝藏,甚至我们时时分不清哪是梦哪是现实,就这样子被诱惑着,向往着那些转瞬即逝的宝藏,一天天地像被一根绳子牵着向前走。而又时常出现歧路,命运的多舛,那个贫瘠的时代,英雄主义的时代,孩子很小就被置入了成为英雄不惜捐躯的年头,到处寻找这样子的机会,悲剧便时常发生,作者的三位小伙伴的生命就止于十岁,作者失去了三个志同道合的“追梦者”。作者的梦也只剩下自己一个读者,孤独漫过整个冬天。

随着长大,对于梦的好奇日甚,经常和朋友一起运用各种理论梦境与现实对照,梦境不同于现实,而有时现实却似曾相识,似梦中的画面。在一个冬日的黄昏,我走进一座寺院,就如行走在梦境里。寺院之美,花之香比雪还纯,原来是“梦禅寺”,这里居住着一位居士,她爱上了一个梦境,她承受了嘲笑和歧视,从鲁地出发,独自深入东天目山寻找道场遗址,果然,梦中的景象被一一验证,她认定神谕的存在,梦指引她找到了佛门圣地,她修复了昭明寺,昭明寺成就了她。寺院静若幽梦,她以此纪念梦境带来的觉悟与启示。

作者通过对梦的解读观生死,探寻人死后的状态,作者叙述自己梦中与父亲的对话,自己和大姐同一晚梦到父亲,父亲说了同样的话,梦境是死者与生者,阴间与阳间的一道彩虹桥。世间有太多的不解之谜,我们无法解读的出,而美梦曼妙,就如一座幽静的寺庙,水珠在莲叶上滚动。

第四辑:回忆华楸树

八十年代是狂热的,而作者正是青春期,躁动不安的年龄,喜欢上了文学:惠特曼、普希金、歌德……家乡的花楸树下埋葬着儿时的同伴,曾一起在树下乘凉,而为什么她没长大就死了呢?那红红嘴唇、雪白的牙齿、细长的脖颈……还有和父亲吵架,一气之下搬到后院一住三年,期间隔壁来了一位漂亮姑娘,后来疯了,然后被家人塞进车里带走了,自此作者神思恍惚,冬天作者离开了后院,那时不到十六岁,成长中的痕迹,透过文字似一面时代的镜子。

在生活中总有些约定成俗事,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吃,站在水缸里的草,预示着家里要来客人等等,作者都一一写进了作品。而我时时产生幻觉,而幻觉消失,内心就一片黑暗。

第五辑:碎布片

世间人物与那日月星辰,都有自己的轨迹 。流走的岁月,会褪色,会灰化,如那碎布片。时间会通过一些事物显灵,无论你是否珍惜或挥霍。作者会给自己的文章起些奇怪的名字,我一下子会记住《嘉陵江流进血管》,作者借嘉陵江隐喻了自己的一段写作的蜕变,从年轻时崇尚的婉约一跃而犀利,而这犀利又深藏在骨子里的温和和尊重里,如这嘉陵江的十一月的温柔而奔腾通向远古的天际。

《法鼓山上的高僧》一个追逐金钱,忽悠的时代,一代高僧圣严法师,那远去的背影于我才是真正佛心的洗礼。他主张心灵环保,提倡人要健康快乐地活着,趁肉身尚存,推动世界净化,这才是佛陀的本意。他让人活着知足、知惭愧、有忏悔意识,当遭遇困境时,不焦躁,心平气和地接受面对解决放下。《车埕,感伤于温柔之乡》,“苦涩里有蔗糖的滋味,甜蜜中有难言的酸楚。”历史是公正的,它用严酷的处境考验着人类生存的技能,又严厉地纠正着人类犯下的错误。那个锯木厂里,直径若锅盖大的一轱轮一轱轮被锯下的木头,成了纪念馆里屋无声的控诉。这样的回忆里,夜晚,我数着星星,享受着车埕小站难得的静夜。《井塘古村的落叶》面对这古老的山村,作者遗憾着不是在夏天去的,而让我感到了幸运,我恰巧是10年的夏天去的。那个泉水叮咚,绿树成阴,满山野果子飘香的季节,我深深被井塘村的古老神秘震撼了,如今我都记得古村的模样,那牛槽子,天井里的饭桌和石凳,屋子也是从底到顶全是大石头磊起的,我一直好奇那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在刀耕火种时代是怎么磊上去的?

第六辑:简谱生活录

这一辑里有我向往的阿尔山,黑土地,燕麦田,大草原,羊群,马群,放牧人,还有无数的积水潭,云杉树,温泉,夏季采浆果的人。而一场大雪降临要用大半年融化。作者问一护林员,守着大美的风景很有趣吧,护林员答,就是太寂寞,一年难得见几个人,林子迷人却是清苦。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无奈,都有多面性,没有尽善尽美。而我们最好的尊重就是向孤独者致敬。

《农事诗:葵》,葵一生追逐灼热的太阳,不仅让人想起梵高和他的《向日葵》,梵高是爱着这个世界的,他有多渴望被爱,就有多爱这个世界,而终于他被世俗的世界抛弃了,而留下了火热的葵,内敛而深沉。

在这一辑里,我最喜欢家族那篇,《花树下的狐》,每个人都来自一个家族,家族里的人事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剧本,时代的写照。作者的家族史,就是一部闯关东史寥寥几页纸张显示出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我,我的祖辈、父辈每代人成长的历史,性格形成的烙印,我与父母的隔阂,父母那代人婚姻的状态,爷爷嗜酒如命,有就就是幸福的日子,一个家,一个时代的缩影,时光把一代一代的人磨掉,成为他永远的记忆,而泥土永在,故乡的苹果园和花楸树永在,美丽的红狐在逃窜……

周老师的散文构思与叙事独特。在与万物的叙述与对话中,感受到对生命的探寻和艺术的融合,是生命艺术之作。我一直以为散文有感而发,触目成文,逻辑思维清晰就好,而透过作品的文字布局,能感受到每篇散文的匠心独运,艺术之美。作家周蓬桦说“作家的见识和格局至关重要 ,一旦有了开阔的格局,才能进入非凡叙述的大门。”作者的想象力更是奇幻莫测,行文神秘,变化多端,就如进入了生命的迷宫,不枯燥。作者把目之所触,心之所历,巧妙构思,拉网结纲,寻找着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活谜团的答案,不断内省修己,也引起了我的共鸣。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万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生与死之间,包罗世间万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里说“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笔,以明其心。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日升日落,浪花起落,风吹草动,花开花落,都是生命的律动与努力,不只是向前走才有意义,懂得生命之道才能理解生命的节拍。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过,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在作品中你可以读到作家周蓬桦诗人的思维,哲人的睿智,艺术家的审美,你可以读到你自己也如宇宙般神秘……你若聪明,那就做个有责任感的智者,有接纳宇宙八面来风的格局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