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臺:理想與現實的幻滅

火車的汽笛聲象徵着遠方,理想主義情懷在那個年代肆意生長。賈導的電影,陸陸續續都看完了,看他的電影就像回顧中國過去的歷史,他的電影像一個時代的縮影,記錄着那個年代的社會變化。這種超現實主義的電影是寶貴的,它提醒着我們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忘了過去。在看電影時,我好想回過去看看,看看那些承載了一代人青春的年代,同時我又在想自己生活的年代終究會過去,我們又會留下些什麼呢?雖然我沒有生活在電影裏的那個年代,但透過電影我可以深刻感知那個年代,那個年代的幸與不幸。當今時代存在的困擾疑惑,同樣可以在過去找到答案,這樣的共通是欣喜安慰的。

我的閱歷和文筆有限,對電影理解的有些膚淺,但我特別幸運可以在這個自顧不暇的迷茫階段看到賈導的電影。他讓我對生活的世界有了全面多維的認識,讓我對現實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不再習慣抱怨現實的無奈,而是接受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獨特性,除了物質生活,每個年代又極其相似,普通人雖然只是大時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但也在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賈導的電影裏,我最喜歡的是《站臺》,或許是因爲電影裏發生的是我接下來要抉擇的人生,雖與它們相隔了一個年代,但卻深刻地感受到在現實面前個人力量的微弱,理想的光變得越來越弱,直至熄滅。

我彷彿能從電影裏的那些年輕人身上看到自己現在和過去的影子,我害怕惶恐,但還是被時間被現實推着往前走,就像高加林的選擇不知道是對是錯,每個年輕人的選擇也是未知數,正因爲未知才恐慌才畏懼。我不想重複過去那些人的一生,可冥冥之中我在走和他們相同的路。我有些不甘,就像尹瑞娟在辦公室裏跳起的最後一支決絕的舞蹈,崔明亮在暮色下火堆旁奏起的悲涼曲子。他們在向自己的理想告別,從此他們理想的站臺停下了,他們在這裏下了車,歸於了生活的平淡。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現在父母的影子,看到了未來自己的影子,無奈中又有一絲悲傷,是因爲從此刻起我真正看到了大多數人的一生。我爲參透這樣的結果而感到絕望,普通人奮力掙扎的意義何在?我依然找不到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

每個人都曾有過青春,每個人都曾有過理想,當時光流逝青春褪去,我們是否可以驕傲地說我還有理想,我甚至在想父母年輕的時候夢想過什麼呢?他們是否和現在的自己一樣憤憤不平呢,我想他們一定有的,只是被歲月掩埋了起來。我並不覺得崔明亮和尹瑞娟的結局圓滿,反而羨慕消失在人羣視野中的鐘萍,我想她一定在某個喜歡的地方繼續做着自由的自己,和年輕時一樣熱情奔放,跟着自己的內心盡情的活着。但在現實裏,沒有那麼多的鐘萍,更多的人是崔明亮。曾經的他們是理想主義,對世界充滿詩意和遠方,可當利劍般的冰冷現實劃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時,他們不得不偏向更實際的現實。

遺憾、失望、無奈,我們一次又一次說服自己,理想還在自己心中,命運還可以由自己掌控,我們只是不願意相信被迫選擇的生活罷了。年輕的時候,想擁有全世界,出去才發現全世界裏沒有自己,夢想着下一個站臺就是自己到達的理想站臺,卻不得不在中途下了車成了人生的站臺。生活是被迫選擇的,我們能做的是儘量保持自己原本的樣子,在固有的站臺上燃燒自己的光和熱,也不枉自己的青春年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