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 願爲江水,與君重逢

01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句話如此地貼合文在寅和盧武鉉。一文一武,爲了韓國的政壇前赴後繼,壯士斷腕的氣節實在令人折服。對韓國政治知之甚少,卻知道青瓦臺魔咒,當年高中年少無知,還曾多次把朴槿惠當作素材寫進作文裏,直到她倒臺後才知道,韓國政治有多魔幻,簡直比韓劇還魔幻。

看了盧武鉉的紀錄片後才知道一個理想主義的政治家在現實世界裏有多舉步維艱,他以死明志,卻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他的精神。歷史的對錯自有後人評判,歷史最終也成了故事,但留在歷史中的他卻永遠的被人們銘記。

02

文在寅和盧武鉉是現代版的俞伯牙和鍾子期啊!他們特別符合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君子形象。文在寅並不喜歡從政,但爲了輔佐盧武鉉三進青瓦臺。他是一個多麼自由灑脫的人啊,卻因爲盧總統的需要,把自己束縛在險惡的政壇之上,這是真正的知己啊!他並未想過涉足政壇,做一個人權律師,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理想工作。

在青瓦臺工作的幾年,他看到了政治鬥爭的可怕,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麼一個不喜歡被政治束縛的人,在朴槿惠下臺之後競選成了韓國新一任總統。他是爲了完成摯友的夙願,他要還盧總統一個清白,他要讓他們曾經未完成的理想主義再次燃起。他忍辱負重,坐在了曾經摯友坐在的位置,但身邊卻沒了摯友,他獨自一人抵抗着內憂外患的局面,身後空無一人。他隻身踏入青瓦臺,沒給自己留任何後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文在寅和盧武鉉是真正的靈魂知己!

03

在盧總統的國葬喪禮上,他向仇人的深深一鞠躬,令人折服,那是怎樣的胸襟和氣度。君子報仇 ,十年不晚。他做到了!十年後他爲他的知己報了仇,把仇人送進了監獄。文在寅的人生活脫脫拿了一個大男主的戲碼,出身貧寒,成績優異,兩次入獄,三進青瓦臺,最後競選當了總統,這樣傳奇的人生恐怕連韓國編劇也寫不出吧。除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外,還有他個人的魅力,帥氣的人權律師,熱愛旅行的徒步者,儒雅紳士的君子氣質。即使他不當總統,也是個極其有魅力的人啊!這樣一個有魅力的人在歷史的洪流中跌宕起伏,過得並不容易。

人怎樣過完自己的一生呢,可以修身齊家也可以治國平天下。格局不同,人生的價值觀也大爲不同。那些選擇了踏入理想主義道路的人,或許路途遙遠,泥濘不堪,走下去總會看到光;而那些選擇了踏入現實主義道路的人,或許陽光大道,平坦寬闊,但終究會誤入歧途。他明明那麼渴望自由,嚮往鄉村閒適而居的歸隱生活,卻爲了知己未完成的夙願再次出山,去向他曾經多次請辭的青瓦臺,這是士爲知己者死的悲壯故事啊!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崇拜上一個政治人物,而且是將近七旬的老人。我才恍然,崇拜一個人是不分年齡、身份、民族的,極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就足以打動一個年輕人的心,它是一種單純而美好的崇拜。大抵因爲喜歡的人氣質大都相似,所以當深入瞭解一個優秀的人之後會有一種強烈的崇拜感。我永遠折服於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也許這種崇拜只是個人內心的小歡喜,但他們是自己疲憊生活中的光,給自己平淡的人生帶來無限歡喜,我喜歡這種歡喜,那些令人歡呼雀躍的瞬間。

04

讀了文在寅寫的《命運》這本書,我才知道作爲韓國總統卸任後仍有經濟困窘的時候。當高級公務員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是工作的重壓和不高的薪資,但他們同時又肩負着人民的重託。既然如此喫力不討好,爲什麼還要去做呢,因爲責任,因爲使命。如屢薄冰地工作,只爲人民,這真是一種崇高的偉大。試想,倘若沒有文在寅這樣的總統出現,這個國家會怎樣?也許它還是一如既往地向前走,但人民總歸要付出點代價。

文在寅在大學時因遊行示威被捕入獄後,母親問他,就算是再正確的事,爲什麼非得是你去做呢?或許有些人生來就是改變世界的。他的前半生坎坷曲折,後半生赴湯蹈火,爲了心中的理想主義而踽踽獨行。我太愛他身上這種傳奇的悲壯主義色彩了。我從來都不關注政治人物,但我希望兩年後文先生能夠全身而退,和他的小仙女過隱居的晚年生活,不被打擾,安度晚年,那將會是理想主義的勝利。我相信,一定會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