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理想与现实的幻灭

火车的汽笛声象征着远方,理想主义情怀在那个年代肆意生长。贾导的电影,陆陆续续都看完了,看他的电影就像回顾中国过去的历史,他的电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着那个年代的社会变化。这种超现实主义的电影是宝贵的,它提醒着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忘了过去。在看电影时,我好想回过去看看,看看那些承载了一代人青春的年代,同时我又在想自己生活的年代终究会过去,我们又会留下些什么呢?虽然我没有生活在电影里的那个年代,但透过电影我可以深刻感知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幸与不幸。当今时代存在的困扰疑惑,同样可以在过去找到答案,这样的共通是欣喜安慰的。

我的阅历和文笔有限,对电影理解的有些肤浅,但我特别幸运可以在这个自顾不暇的迷茫阶段看到贾导的电影。他让我对生活的世界有了全面多维的认识,让我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不再习惯抱怨现实的无奈,而是接受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独特性,除了物质生活,每个年代又极其相似,普通人虽然只是大时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但也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贾导的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是《站台》,或许是因为电影里发生的是我接下来要抉择的人生,虽与它们相隔了一个年代,但却深刻地感受到在现实面前个人力量的微弱,理想的光变得越来越弱,直至熄灭。

我仿佛能从电影里的那些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影子,我害怕惶恐,但还是被时间被现实推着往前走,就像高加林的选择不知道是对是错,每个年轻人的选择也是未知数,正因为未知才恐慌才畏惧。我不想重复过去那些人的一生,可冥冥之中我在走和他们相同的路。我有些不甘,就像尹瑞娟在办公室里跳起的最后一支决绝的舞蹈,崔明亮在暮色下火堆旁奏起的悲凉曲子。他们在向自己的理想告别,从此他们理想的站台停下了,他们在这里下了车,归于了生活的平淡。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现在父母的影子,看到了未来自己的影子,无奈中又有一丝悲伤,是因为从此刻起我真正看到了大多数人的一生。我为参透这样的结果而感到绝望,普通人奋力挣扎的意义何在?我依然找不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

每个人都曾有过青春,每个人都曾有过理想,当时光流逝青春褪去,我们是否可以骄傲地说我还有理想,我甚至在想父母年轻的时候梦想过什么呢?他们是否和现在的自己一样愤愤不平呢,我想他们一定有的,只是被岁月掩埋了起来。我并不觉得崔明亮和尹瑞娟的结局圆满,反而羡慕消失在人群视野中的钟萍,我想她一定在某个喜欢的地方继续做着自由的自己,和年轻时一样热情奔放,跟着自己的内心尽情的活着。但在现实里,没有那么多的钟萍,更多的人是崔明亮。曾经的他们是理想主义,对世界充满诗意和远方,可当利剑般的冰冷现实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时,他们不得不偏向更实际的现实。

遗憾、失望、无奈,我们一次又一次说服自己,理想还在自己心中,命运还可以由自己掌控,我们只是不愿意相信被迫选择的生活罢了。年轻的时候,想拥有全世界,出去才发现全世界里没有自己,梦想着下一个站台就是自己到达的理想站台,却不得不在中途下了车成了人生的站台。生活是被迫选择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保持自己原本的样子,在固有的站台上燃烧自己的光和热,也不枉自己的青春年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