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阻攔的畫畫夢想, 長大以後能通過報班學習成功半路出家嗎?(下)

大家好,我是罐罐:)
在上一篇文章當中

我們已經講過了以下兩點:

1.你爲什麼不能參展?——“因爲你變成畫工了。”

2.寫實不是畫照片!


如果沒有看過的同學建議回去看一下。
還是老原因,
大多數人連第一步都完不成,

而看這種文章造成短暫性地激勵自己
對我們的人生其實沒什麼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完成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在走對方向的前提下,更快的達成參展、美協目標?


說一句實在話,這篇文章我已經卡了許久。

中間思考過講解的順序、把所有我知道的知識進行整合又再一一否定刪除......

隨着時間變化和經驗增長,
我不停審視着這句話:

“如何在走對方向的前提下,更快達成參展、美協目標?”


我不知道怎麼和未受過專業美術訓練(包括技法和思維)的你們
或者是希望獲獎的美術生來講這個話題,

因爲很多時候還真就是報班,

磨練到技法可以就能夠上展。


但有些東西我上了研究生以後才逐漸發現,它也許比獲獎更爲重要

我很想在這篇文章中講講我的看法。



一、保有對萬物的崇高敬意,但自我謙卑

你們知道鄙視鏈嗎?

就是理科生——文科生——藝術生

前面的瞧不起後面,認爲無所用處。

而藝術作爲鄙視鏈的底端,
經常被嘲諷是畫兩張畫、跳個舞唱個小曲,娛樂的玩意而已。

比如繪畫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
是它確實存有表達情感、釋放壓力的作用。


但它只有這樣的用處嗎?

還是大多數人將自己擺在一個制高點,即使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也能大言不慚的說出這種言語

我講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身邊學歷越高或者生活經歷越多的朋友,對待藝術越是慎重,
而其他越是隨意。



我想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有足夠的崇高敬意,也許你就不敢這樣不謙卑。



人類進行人文社科的研究、實踐活動最終都是爲了回到“人”的身上


我們無法迴避一個問題——

人類作爲一個物種一直都在地球上遙遙領先,

我們的“成就”之大以至於地球上的動植物進化過程

不再單單取決於基因或者自然災害,

而人類在裏面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歷史上,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面對的只有自己;他再也找不到別的夥伴或敵人。“



二、人文社科的目的:迴歸“人”本身

人類對於人文社科的研究,不是僅僅爲了揭示過去或者預言未來;
也不是爲了羅列這麼多的史料,

而是爲了擺脫舊有的、植入我們腦海的文化結構系統


我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語言是有侷限性的,

正是由於語言以及思維的侷限,
悖論就此產生。
人們難以擺脫現存世界的成規、語言結構,這種規則決定了我們會講什麼而不講什麼,
但是我們又只能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我們的想法。



比如我和你說中國的語言,

“吉光片羽” 、

“和光同塵”  、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中國的語言可以精簡且善於表達無限的情感,
而德語則顯得更嚴謹、適用於做定義。


人文社科的研究不是用於預言,
而是爲了構建一個可供參考,有規律可循的框架。
這個框架依據我們已有的資料對人性推測,對人的本質揣摩,

因爲人類發現“我”不瞭解“我“。


框架也許無法預言,
可它是用來揭示人類靈性及潛能,歷史淘金後留下的重要遺產。



三、藝術沒有那麼簡單,是研究有關“人”的問題的載體

藝術作爲人文社科的其中一個門類,
比如美術,功用不是隻有畫畫而已。

藝術和其他人文社科相同,
就是一個載體
最終目的是迴歸“人”本身的問題


所以我們能看到一些看不懂的畫,
各種藝術派別,像什麼以蒙德里安爲代表的“抽象派”、畢加索的“立體主義”...

這些作品很明顯不是爲了追求什麼技法高超,
而是已經開始尋求共性、抽象、哲學範疇的東西了。

什麼叫抽象呢?

這裏的“抽象”,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講的藝術名詞——
是對事物外表進行簡化或重新安排產生的視覺效果,

而是指哲學範疇的“抽象”,
說簡單一點就是尋找所有事物的共性、共同點。


比如1個蘋果+1個蘋果=2個蘋果,
1個梨子+1個梨子=2個梨子,
這樣抽象一下,就是
1+1=2。



發現了沒有,數學就是人類生活當中最重要也最典型的抽象活動,

藝術是用有限的感性客觀形象來表達無限的絕對精神

所以今天大家看完這篇文章
就可以知道:

噢,原來藝術不是隻是畫張畫、跳個舞這麼簡單
它們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迴歸到“人”的問題上,尋找哲學範疇的一些抽象的規律或者其他。




爲什麼今天我要在標題是

《小時候父母阻攔的畫畫夢想,長大後能通過報班學習成功嗎》的文章裏講這個話題?


很多人可能覺得成爲一個畫家

相比起成爲科學家、文學家等其他要容易得多是不是?

很明顯就體現在你們在已經成熟的年齡
根本不敢想自己成爲科學傢什麼的,

但卻可以做做成爲畫家的夢。


你想沒想過,什麼樣能稱是“畫”?
會畫畫,參過展覽就是“畫”了嗎?

那我和你講這樣的畫家簡直不要太多,但是你看齊白石、黃賓虹等,
哪一個不是研究甚廣,
除了繪畫以外同樣撰寫了許多有關自己心得、對於古代畫論、哲學等各種方面的著作。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容易的,

不論是你就沒有想去比較高的臺階,單純想畫畫參展;
還是希望畫畫科研兩手並進,能有自己的研究做出一點貢獻,

時刻記住保持謙卑

與你共勉。




我是罐罐,真誠感謝你的閱讀。

我們下次再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