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多少浓情悔认真——又读《红楼梦》之愚见

文/小丑一人的康桥

每次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次读《红楼梦》,读出的不是许多人口中的“林黛玉适合当情人,薛宝钗适合当媳妇。”这样的一致赞同,而是读出了钗黛二人的不同:黛玉生性冷漠孤僻,小性儿常常给自己气受,淌眼抹泪的;宝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为人处世,无不周全,所以必得有冷香丸来镇静。

第二次读《红楼梦》,读出的却是另一番韵味。渐渐地发现黛玉的“单纯善良”,渐渐发现宝钗的“无情”。

以前不懂黛玉的“单纯善良”,这一回可仔细看到了。黛玉做事知道分寸,寄人篱下的感觉并不好受,所以处处小心谨慎。很多人说她去舅舅家住跟走亲戚是一样,可古代社会毕竟讲究个尊卑礼数,更何况黛玉家境已经没落,“墙倒众人推”,贾家那么多仆人丫鬟,很多人都是仗势欺人的样子。

黛玉的冷僻和刀子嘴,是对那些不待见她的下人们最后的震慑,也是对自己作为小姐最后的尊严的维护。

有人说黛玉不懂人情世故,可是从老家回来,她分明给众人分别准备了许多礼物。有妈妈给她传话递东西,她还拿些银钱给她。紫鹃都说姑娘平日里总教导我们。当许多主子的丫鬟们接连出事了的时候,黛玉这里总是一方净土。

黛玉的单纯,尤其体现在宝钗对她一番教导,让她不要看杂书移了性情。从那以后,她当宝钗是个亲姐姐,不再像以前一样争风吃醋,而是打心眼里感激她,佩服她,凡事总往好处想。“知世故而不世故”,真的是做人的极致了。

以前读不懂宝钗的“无情”,这一回可真是领略得淋漓尽致了。当紫鹃多次向她提起宝玉黛玉二人的婚事时,当她看到别人的是非冷漠应对时,当自己家里哥哥狠狠地打骂香菱时,连薛姨妈都看不下去了,教训儿子几句。她却过来,跟妈妈说,别理他。人能无情至此,真是绝了。

但也正因为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才让她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成就。一个不成器的哥哥,一大家子几乎全要她费心周全,她忙着自保还来不及,哪有闲工夫插手别人的事。

第三次读《红楼梦》,已经是认真看过半遍《蒋勋说红楼梦》,看过一遍1987版电视剧了,也有了新的认识。

和宝玉相处的时候,拌嘴吵架时的理论放到现在女生也说她不过。尤其是王熙凤问芳官像谁时,湘云心直口快说像黛玉之后,宝黛二人对话这一段十分精彩:

“凡事都有个缘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缘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缘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吱一声。

黛玉可真是个“有趣的灵魂”,她口齿伶俐又凌厉,放在现代也是个段子手。她常常给众人的平淡日子增添许多乐趣,适时“补刀”,适当调侃,虽说口直心快,倒也是机智应变。有人说她不好相处,不会处世。可是谁又能够理解她,在不被许多人认可的处境下,极力想要表现自己的机智和才情的心理?

以前不懂黛玉为什么总是哭,总是生气。等到自己真的经历了爱情才明白,原来,真的在乎就会吃醋生气,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她是绛珠仙草来还泪也好,她小性儿也罢,但确实是一个真性情之人啊。何况,情侣之间本就是非难断,事事不一定全是黛玉的错,一开始两个人不成熟的互相闹腾,导致许多许多的折磨。后来,宝玉依然没有悔改(和其他女孩子玩),只是因为两个人表明了心迹,黛玉很少再吃莫名飞醋了。

终究要在两人关系里找到一个平衡。可是好不容易知己知心了,黛玉却早早的离开了宝玉。古人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话不正是说的黛玉么?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这是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句子。在我看来,却有种“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的意味。

黛玉终究还是没能挨到和宝玉一起白发苍苍的美好时光。

抵多少浓情悔认真,若真有来生,何必再还上一世的情缘?做一对双飞燕,似这般神仙眷侣早并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