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上品—茯苓

      茯苓为仙方服食要药。认为其能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为上品仙药也。

      茯苓的服食之法甚多,《图经本草》记载:取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揭箭,以熟盛,于二斗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暴干又蒸,如此三遍。乃取牛乳二斗和合,着铜器中,微火煮如,收之每食竹刀割,随性饱食,辟谷不饥也。如欲食谷,先煮葵汁饮之。

        又若制作苓酥服用,取白茯苓三十斤(山之甘美,山之阴者味苦),去皮薄切,暴干蒸之。以汤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当甜乃暴干筛末,用酒三石、蜜三升相和,置大中,搅之百匝密封勿泄气。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浮出酒上。掠取,其味极甘美。作掌大块,空室中阴干,色赤如枣。饥时食一枚,酒送之,终日不食,名神仙度世之法。

        或以茯苓合白菊花(或合桂心,或合术)为散、丸自任。皆可常服,补益殊胜。

        儒门事亲方用茯苓四两,头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三两煎熟饱食一顿,便绝食辟谷。至三日觉难受,以后气力渐生也。

          经验后方:服法:用华山挺子苓,削如枣大方块,安新瓮内,好酒浸之,纸封一重,百日乃开,其色当如饧糖。可日食一块,至百日肌体润泽,一年可夜视物,久久肠化为筋,延年耐老,面若童颜。

        嵩高记:用茯苓、松脂各二斤,酒浸寒冷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之,久久通灵大。 又法:白茯苓去皮,酒浸十五日,为度。出为散。每服三钱,水调下,日三服。

     

孙真人枕中记云: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昼夜不眠,二年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

        葛洪抱朴子云: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能彰,不食谷,灸瘢灭,面体玉泽。又黄初起服获苓五万日,能坐在立亡,日中无影。

        苏东坡就常服用一种明为茯苓饼的糕点,他曾指出,故茯苓饼“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为并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决”。苏东坡年已六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强健向身体,这可能和他常吃自制的茯苓饼有很大关系。

        茯苓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其能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结,水肿淋结,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气。可见当时就注意到了其利水,安神,补益的作用。后世医家对其功效记载大同小异,核心没有离开本经。例如《名医别录》记载其:善安心神,女人热淋。甄权讲其能补五劳七伤,开心益智,止健忘,暖腰膝,安胎。大明认为其能利小便,和中益气。李杲认为其能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值得注意的事,古人对茯苓不同部位的运用有所侧重,茯苓皮长于利水渗湿。主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茯神长于安神,失眠多用。

      因茯苓的安神作用,许多方剂用其治疗早泄。因为中医理论认为心动则神摇,神摇则精泻。故早泻患者有心神不安的可以安神。《本草纲目》记载了两个偏方: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虚滑遗精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为末,入盐二钱。精羊肉批片,掺药炙食,以酒送下。

         

另外《姚僧坦集验方》记载:面䵟雀斑,白茯苓末,蜜和,夜夜傅之,二十七日愈。此方记载甚详细,连大概几天能痊愈都有描述。料想定是有疗效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