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也能治大病

      在大概五六年級的時候,手上長了一個癤子,這個癤子越長越大,沒幾天整隻左手又紅又腫又痛。塗了紅黴素軟膏也吃了消炎藥就是不見效。奶奶見後,就抓了一小把黃豆放在口裏嚼,嚼爛以後敷在左手上,拿布包紮上。過了半天,我中午回家喫飯時,打開一看,癤子頭破了,裏面的膿液被吸了出來。腫痛都減輕了不少,也不像開始那麼紅了。敷了幾天,裏面的膿液全被吸了出來,差不多就好了。但由於開始紅腫太嚴重,到現在還留有疤痕。

        後來學中醫了,開始讀本草……

      打開本草綱目,上面對於黃豆的記載不多,其中一條寫到:“寧原研末,熟水和,塗痘後癰。”意思是,把黃豆研成粉末,用熱水攪拌,塗在逗上,有助於痘痘的化膿成癰。

        在本草綱目中黃豆下面唯一一個收載的附方仍然是治療痘瘡,只是調服稍有不同。是用黃豆燒黑研末,香油調塗治療痘後生瘡。這個附方是李時珍新收集的藥方,前人並未收錄過。

       

李時珍是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本草綱目序中寫到“時珍,荊楚部人也,幼多疾,質成鈍核;長耽典籍,若啖蔗飴。遂漁猜羣書、羅百氏。凡子史經傳,聲韻家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家,稍有得處著數言。古有本一書。自炎皇漢,梁,唐,宋,下治國朝,註解羣氏日矣,第其中舛謬差設遺漏不可枚數,乃款奮編摩之志,借纂述之權。歲歷三十稔,書八百餘家,凡三易。復者芟之。閥者緝之,訛者繩之。舊本千五百一十人種,今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分爲一十六部,著域五十二卷。強集成,亦粗大備,借名本首綱目,”可見其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參考了八百多個醫家,三易其稿才寫出本草綱目。其中記載都不是空穴來風。要不是前賢經典,就是民間真正行之有效。因此其中的方藥值得我們重視。

      無論是先賢得記載或是李時珍的觀察或是作者的親身經歷,黃豆對於痘瘡確實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未化膿時有助於化膿,已化膿的有助於排膿。用黃豆治療痘瘡,簡單,方便,廉價,有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