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與觀念

我們在進行思考時,往往是根據過往觀念的總和進行思考。

“你有一把錘子,就會滿世界尋找釘子。”

在思考新事物時,法律人傾向於思考這件事情是否合法。經濟學家傾向於思考事物成本與收益的問題。運營傾向於思考流量與粉絲的問題。

在思考孩子未來的問題上,傳統家庭的父母希望孩子安穩過日子。教師家庭更注重孩子學業。商人家庭希望孩子以後多賺錢等等。

這些傾向,這些希望本質上都是一個人的觀念在影響着思考。每個人的觀念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觀念都包括了對整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對某些具體事物的認識。而這些觀念的形成是一個人過往經歷的總和。

一個人經歷的總和包括了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這些認識有的形成了意識,有的形成了潛意識。都在不同時刻影響着我們。

感性認識包括了對事物的感覺、知覺和表象。是通過我們五官認識事物後,在大腦留下的一個初步印象。

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接觸頻率較高,或者是對事物接觸角度較廣。是通過五官反覆認識事物後,在大腦中多種印象的綜合。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會在大腦中形成我們的觀念。在我們思考時,由於觀念提供的依據不同,而會產生不同的思考過程,從而形成不同的思考結果。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思考出一些質量較差的結果,往往是這個人的感性認識形成的觀念較多。但理性認識有時候也並不靠譜,只是相對於感性認識來說更加靠譜。因爲我們思考往往是在當下進行的,而認識都是過去的認識,是有時間差的。

有時候我們把理性認識的總結叫做經驗,但經驗並不是任何時刻都有效,加上時間維度,經驗有時就會失效。比如你每天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明天太陽依然會從東方升起嗎?你曾經看到的幾百只天鵝都是白色的,但有一天你看到了黑色天鵝。這就是著名的黑天鵝效應。所以理性認識只是在概率上優於感性認識。在思考中並不能完全依靠理性認識形成的觀念。

無論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是對一個人所經歷的事物的認識。從經歷來看對一個人觀念的影響的話,那麼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對於這個人重要的經歷在影響着這個人。我們把它們叫做里程碑事件。

這種里程碑事件每個人可能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是對失戀產生的認識,有的人可能是因爲一次考試失利,有的人可能是因爲別人一句侮辱的話,有的人可能是因爲老師的一句表演,上司的一句鼓勵,或者是一筆意外之財,或者是一次冒險經歷或者你看的電視劇等等。

你久久難以釋懷或者是你久久得意的事情。這些事情你都會形成你自己的認識,(大多數是感性認識)這些認識會沉澱,從而潛移默化的塑造你的觀念。

里程碑事件是一個人難忘的經歷,當然如果按照記憶程度來把經歷分類的話,會有難忘的里程碑事件、通過提示才能想起的事件和完全忘記的事件。

完全忘記的事件就不探討了,比較複雜,在這裏忽略不計。那些通過提示想起的事件也在影響着你的觀念。這些事件以及對這些事件的認識可能進入到了我們的潛意識區。

比如你和你的朋友小明的很多件小事,如果不提小明這個人,你可能想不起來和小明的這些小事情,但通過小明這個名字刺激你的大腦,你可能就想起來了。你和小明曾經的很多小事其實也在塑造着你的交友觀,交友觀就是你觀念的一種。別小看這些小事,堆積在你潛意識越來越多後,也會對你觀念產生很大影響,從而影響你的思考。

以上,我們從觀念形成的兩個維度:認識和對事件難忘程度來進行了分析。對觀念有了一個初步認識。也曉得了觀念與思考的關係。

那麼觀念既然對於影響思考來說這麼重要,我們該怎麼有意識的塑造有利於我們思考的觀念呢。

1、多對事物進行理性認識。

2、如果對於事物屬於感性認識,儘量不去思考相關事物。說白了就是不要老靠你的感覺去思考,不準確的概率很大。

3、掌握一些超越理性認識的一般規律。

根據上文,前兩條都比較容易理解。第三條要說明一下。我們的理性認識有時候不靠譜主要是因爲時間差的存在。那麼有沒有一些不受時間差影響的知識呢。最起碼從目前推測到兩千年前都沒有受到過影響的知識。

我覺得是有的,也就是事物的一般規律。超越個人經驗而存在的一般客觀規律。根據前人的智慧,我總結了以下幾條。

1、時空發展律

2、物質運動律

3、因果轉換律

4、質量互變律

5、矛盾對立律

6、否定肯定律

7、屬性特點律

8、組合分解律

以上八大規律能夠讓我們很好的認識整個世界。能夠幫助我們塑造更有利於思考的觀念。在八大規律基礎上,我們可以很好的認識世界的全貌,又能很好的認識具體事物。因爲無論是世界的全貌還是具體的事物都符合了這八大規律。

(關於八大規律的闡述,會另寫文)

最後想說,你的觀念是如何影響你思考的?你的觀念是怎麼形成的?爲了更好的思考你打算怎麼重塑你的觀念?歡迎探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