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路

个人简介
本科软件工程专业,专业排名1/281,绩点4.21。
大学期间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学院ACM协会会长,竞赛集训队队长,多次参与校内外程序设计赛事命题工作。
多次获校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
学科竞赛在ACM,蓝桥杯,数学建模,互联网+,电子商务三创赛等竞赛中共计获得国家(国际)级奖项三项,省级奖项七项,校级奖项十余项。
两次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担任项目组组长),均已成功结题;跟随系主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次。
在参与大创与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项目期间,发表论文两篇,发表EI国际会议一篇。

最终获得: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两个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九校录取。

一.宣讲会
宣讲会就参加了两场,之后才知道,很多宣讲会都错过了,华南理工,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大…都曾来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了解到第一场宣讲会的学校是北航,在6.3,在银河国际大酒店,由于当天有事,便没有前往。

武汉大学
武大的宣讲会是在6.16,这场宣讲会消息是在6.15才得知的,由于第一次参与,所有概念都一无所知,当天询问学姐需要准备些什么,学姐说最好联系下老师,准备下简历,面试时候放松既可。由于一直执着于网安,便去他们官网上,给一个网安方向的陈教授发了邮件,说了一下个人简介,当时并没有附简历,隔了大概20分钟,老师立刻回信了,说有时间的话和我通话聊聊。当时就立刻回电话了,电话中老师问了我竞赛都是什么奖项,问之后表示了认可,没问什么专业知识,大都是闲聊,感觉这个老师特别和蔼,最后问我学校是不是211,我说不是,他说原则上研招办只要211学生,然后说问一下招生办,看有没有机会,最后约定保持联系。当时没报什么希望,因为大家都说保研来时双非学校到处卡。
第二天的宣讲会,前往工大,这次参加宣讲会的人并不多,有可能知道武汉大学不收双非吧,计算机的面试一共就是四个人,其他三个都是211的。当时老师问了些大概情况,最后还是问了学校,是不是211,回答不是。老师说,你这种情况,我非常认可,但是学校规定可能你可能过不了,我只鞥申请,只能回去给你推荐吧。最后面试评分是94,好像是最高的。
过了大概十多天,武大研招办打来的电话,说因为学校原因,无法接收。后来陈教授也给我打电话说,给研究生处申请,不给通过,实在没办法。之后公示名单确实一个双非都没有。就这样,武大挂了,也是保研路上唯一一挂。

天津大学
天大的宣讲会是在6月26号,也是在酒店举行的,去的人特别多,原来这次招生宣传,是许多考天大的。这次包括推免预面试和招生咨询,各学院介绍完之后,便开始分批到各个学院招生老师那儿。
我到了计算机学院那边,首先老师看了我的成绩排名和简历(这个老师姓石,非常和蔼,给人感觉非常亲切,如果报考天大计算机,这个老师值得推荐),对另一个老师说,这肯定能保上。
后来才明白,招生老师最看重是你的排名,能不能获得保研资格,这是他们最关注的,之后就开始闲聊了,说为什么想来天大,想不想去更好的学校…填完表之后,老师留下了我的简历,给我留了个联系方式,然后说,回去等邮件通知吧。三天后,老师电话联系我,正是面试我的石老师,问我愿不愿意跟他读,我问他研究方向是什么,我说自己喜欢网安,他说他们实验室就是做网络的但不是做安全的,我犹豫了一下,老师看我犹豫,然后让我考虑考虑吧,之后说把面试时间,姓名,身份证号发到一个指定邮箱。
7.11收到一份录取协议,录取为学硕。

二.夏令营
由于本科学校没什么优势,当时夏令营也是海投,共投了天津大学(当时还不知道天大宣讲会的事),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信工所,华南理工大学等学校,最后所有学校都取得了入营。由于时间冲突,最后只参加天大,北师,中科大,华科等四校夏令营。

天津大学
6.23收到天津大学软件学院的入营通知,夏令营时间是7.4-7.7,入营好像是一共48人,7.3开始离开哈尔滨前往天津,天大软院夏令营是这些感觉最为亲切的,领营的杜老师也比较逗。7.4中午到了天大报到,首先来到天大门口一个招待所,这好像是天大专门用来接待来客的。进去后,志愿者和老师早就准备好东西了,交了车票,领了营服,饭卡,房卡,几种纪念品。告诉我们明天早晨7点门口集合。之后和那名同学在周围转了下。
第二天,早晨7点,坐大巴到新校区,没想到两个校区离得如此之远,大巴行驶接近2个小时。到了已经9点了,接下来和院领导就是合影,集体拍照,之后就是听讲座,从9点到12点,中间吃饭隔了1小时,下午13点到17点。这么一整天,各个方向老师相继介绍。晚上18到20点,是事业有成一些校友回访,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谈,谈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从中也受益很多。回到招待所的时候都已经21点多了。这一天非常累,感觉特别充实,尤其和那些校友交流,感觉很亲切。
第三天,面试,天大软院的面试是自己做一个PPT展示个人情况,科研计划,然后下面评委进行提问。我被排到下午,上午起来在百度看了一上午的各种面试题,结果一个没用上,这也使我之后,再也没准备过面试。进去打开电脑PPT,进行展示过后,让我英文做一下自我介绍,问了ACM做了多少题,代码行数多少。就结束了。我好像时间最短的。
7.11杜老师在群里公示通过名单,被录取了为专业硕士。

中南大学
6.22收到入营通知,夏令营时间是7.9-7.10.本打算从天津直接去长沙。7.2接到北京师范大学入营通知,夏令营时间是7.8-7.10。由于时间冲突,加上天津到北京比较方便,选择了去北师。

北京师范大学
7.8报到,入营应该50人左右。同样领取营服,手册,饭卡,志愿者带领住进了学校已经预定好了的速8酒店。这几天好像北大,北航,清华夏令营并发。
7.9上午,讲座,就找了一间空教室,由信科院副院长主持,感觉不是很正式,多个老师相继讲解自己研究方向,实验室介绍。讲座就进行了一上午。北师考核比较复杂,专业英语笔试,专业基础笔试,机试,面试。各项100分,按照顺位录取。
7.9下午专业英语笔试,大概是100分钟,笔试完事后,接着就是机试,一共7道题,很长时间不练OJ了,IDE都是现装的,两小时。中间正做着,突然死机了,无奈重启,又重新安装IDE,最后没时间了。最终做了5题,排名第七。
7.10上午,是专业课笔试,考查的事计算机组原理和数据结构,题目比较基础,有的还是考研原题,感觉比较顺利。
紧接着就是面试,面试一共四位考官,正好带了四份简历,上来交了简历,老师看了一会,感觉给老师印象很好,同样老师没有问任何关于专业课知识,看了我关于ACM经历,问我知道北师ACM最好成绩,常游离于ACM竞赛圈,这个自然非常熟悉,个人学校的历史。然后问我那篇国际会议在哪开的,说你这条件也不错,怎么会选择北师呢…基本都是闲聊。
下午,突然一个志愿者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去一趟他们实验室,有个实验室介绍,下午便过去了,到了后,进屋是两个老师,其中一个是上午面试的老师,给我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说看简历不错,对他们方向有没有兴趣,他们研究方向是图形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由于自己比较执着网安,没有答应,老师让我考虑一下,之后再和她联系。
7.14出成绩,录取为学硕和专硕通用协议。

北京邮电大学
北邮没有夏令营,之前因为决定来北师,用邮件联系了北邮和北航的老师。老师很快也回复了,说有空可以去找他。和北邮邱老师约定7.8,当天在北师报到完,就去北邮找邱老师。
到了新科技楼,老师办公室,由于出行慌张,最尴尬的是忘了带简历,老师看到他,说了一句,没带简历啊,当时感觉特别尴尬,然后笑了笑说,自我介绍一下吧。大概说了一下。这些内容在之前邮件也基本都提到了。有趣的是,老师用笔记本一边查一边问我。原来邱老师是网研院的执行院长。中间时不时有人找他签字,打断谈话。
大概就是问了下学校情况,同样问到国际会议在哪开的,问我擅长哪一门科目,由于喜欢网络,所以说了计算机网络,然后就问了两个关于计算机网络的问题,也都很简单,然后问了下竞赛。感觉特别轻松。后来也谈了好多,基本都是闲聊。邱老师这个人很好,年级也不小了,上来就是一种祥和感觉,在学生评价中也比较高。
7.10接到邱老师邮件,说是同意接收,但是需要参加九月份正式笔试,将根据笔试成绩确定录取为学硕还是专硕,等额录取。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入营通知是在7.10接到的,由于当时还在北京,已经取得了北邮的录取,感觉这两个肯定选北邮,所以放弃华工夏令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航夏令营举行时间和北师冲突,素来知道北航北理工卡双非,就没再报。在此之前,同样邮件联系了杜老师,他也同意和我聊聊,到了北航,进了校门便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想起一年前,参加蓝桥杯全国赛来北京,结束后,特意来了一趟找曹振海学长,如今曹学长已经毕业去了网易。
到了杜老师办公室,老师看了下简历,这两天夏令营刚结束,也没有问任何专业问题,就说你有这个ACM经历很不错的,一直以来,参加ACM的学生都特别受导师欢迎,论文研究了什么,这个大创项目是做什么的。接下来就是闲聊了,回答也十分愉快。
最后口头上约定说,学院对双非学生卡的很紧,我到时候给学院商量下,会留一个名额给你。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6.25左右电话通知的,由于东大需要签协议,就是录取后必须填报,所以当时拒绝没有去。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大可以申请网络面试,由于当时还在北京,也不想折腾,就申请网面。在16号进行网络面试,老师通知加了一个QQ群,然后挨个发起视频,老师手里都有之前提交资料,首先是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一下奖项有哪些,成绩排名,大概几分钟就结束了。
7.22邮件通知,被录取。

中科院信工所
信工所夏令营是在7.17-7.22,刚好和中科大时间重合,之前已经确认去中科大,所以放弃了中科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这里本是中科院的研究分院,包括八个研究所,非常有钱,后来划归给了中科大,不过还是实行中科院体制,学生学籍都是中科大的。这次去的是所有招生专业,包括能源,机械,材料,计算机,光电…中科大夏令营是最为隆重的,17日到达了合肥,接待是在蜀山国际酒店,此次入营300人左右,。
18号,校车从蜀山酒店,带我们到科学岛,第一天,开营仪式,研究生院院长做了讲话,接下来就是两名院士的讲座。说起这个科学岛,感觉特别高端,主要是“造太阳”的,这几天听到最多的就是什么裂变,聚变。根据讲座知道了,原来这个这是和八个国家合作,要制造地球上第一个能源中心,这样能量就源源不断。叫做“托克马克”,其中心在法国。每周都会进行合作交流。接下来就是各研究院的负责人对本研究所的概况讲述。在科大待遇也是也是最佳的,每天早晨是蜀山国际酒店提供早餐,中午在科学岛酒店,属于宴席式,晚上是回蜀山国际酒店提供自助餐。
19日,是各专业讲座,我们计算机组被安排到核安所,然后各所排计算机方向的老师来为我们讲座,又是持续了一天。这里计算机多是做底层控制与应用,感觉就是对其他专业一种辅助,真正岛上最火的应该是物理和等离子这块。所以也并没有在意。
20日,参观实验室,每个人报两个志愿,可以选择两个所进行参观,通过昨天的讲座,选择等离子所(听说有小太阳,但是并没有见到)和光机所。
21日,面试,我选择的安光所,因为19日的报告中,有一位网安方向老师,是在安光所招生的。我被排到下午第三个,进去后,大概八个老师,首先给一个老师递取了资料,然后一个老师让我做英文自我介绍。还没有介绍完,另一个老师打断了我,说知道你的口语水平,你们哈理工是211吗,回答不是,这时好多老师都低下头,然后另一个老师说,说一下你个人的优势吧。然后我就简单描述一下大学期间的情况,这时候所有老师都擡起头来。问了下关于移动物联网,云计算相关问题,问有没有报其他研究所,怎么不考虑北京的。接下来就是闲聊了。
晚上出了结果,录取,而且是学术型。

华中科技大学
6.27收到入营通知,这次入营大概200+,双非应该不到10个。华科计算机也是负有盛名的,南华科,北北邮,号称互联网双臂。华科夏令营是在 7.22-7.24.正好中科大结束,坐上合肥到武汉高铁。
第一天,报道交了车票,发了一个份纪念品,饭卡,一本导师手册。并没有营服。接着边去招待中心开房间住下了。这时的武汉,外面40多度高温,一刻也离不开空调。晚上通知说,这次夏令营优秀营员不会发录取,听说是因为去年优秀营员都给了985,结果很多人都没去,结果推免生没招够。感觉华科对这个夏令营并不是很重视。
第二天,上午机试,三道模拟题。下午讲座,来了一群重量级人物,全是重点实验室的,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千人…讲座从下午3点到晚上7点多。弄的一些人很不满,有的中途就离开了。讲座中,各位老师都介绍,对他们方向感兴趣的,晚上去相应实验室具体了解。讲座结束,都回去吃饭,这时候已经接近八点了。晚上,我便联系了一个网安方向的。去了之后,老师让学生给倒上水,然后看了下简历,也没问太多专业知识,随后提到,这次夏令营主要就是宣传自己学校的,这才知道,没有搞什么活动,反而讲座请来这么多重量级人物。随之了解一下我的个人情况。
最后老师也同意接收,说是让推免系统报名时候给他联系,另外给我介绍了一个学长,现在让我跟他做一些测试工作。

之前一直和武大陈老师保持着联系,华科夏令营结束后,陈教授就说和我聊聊。武大校园真的很漂亮,来到计院,这时的武汉,正值40多度的高温。
到了陈教授办公室,见到陈教授,大概30多岁,同办公室的还有一位老师,都非常和蔼,陈教授给我拿了一瓶水,接着谈起来我这些天的经历。另一位老师也说很可惜,然后老师说,武大的制度是硬性的,如果九月推免有机会,一定会联系我,然后推荐了几位我通过的这些学校他们比较了解的老师。陈教授随后说,明天实验室开小组会,你要是不着急走的话,来参与下。随即也答应了。第二天,开完小组会,告别了陈教授,踏上前往杭州的旅程。

浙江大学
之前在邮件中联系过浙大老师,经过了电话面试,面试主要根据简历提了几个问题,回答也都很愉快,之后老师让去了浙大一趟,于是打算华科夏令营结束就前往。这时候已经快七月底了。
原来这时候正值浙大直博生实习,为期大概一月,到了浙大,见到老师,先给我安排的住宿,然后交给我一些任务,为期三天,然后汇报成果。按照老师的意思,对三天内容做了下总结,给老师单独汇报,老师也是十分满意。
最后老师也同意接收,但是因为实习名额有限,只能争取到专业学位型(因为专业学位比较多),具体还得根据研招办分配。但是我是打算读博的,所以专硕并不是很满意,也给老师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师说学硕或者直博只能到预推免,现在已经分配完了,本校占了很大一部分,九月份对部分进行面试。

三.预推免
由于已经有了多个学校录取,这时候一般985学校就没在考虑,只报了浙大和哈工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面试分为三轮,第一面专业基础:问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知识。第二轮逻辑推理:描述一个题目,然后让你说出答案,并谈自己的解决思路。第三面科研能力:问了个人情况,然后针对个人简历问了一些问题。三天之后,邮件通知被录取。
之后是导师面试,是非常有名的NLP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的,作为微软在中国高校联培单位之一,另外七个是清华的网络可视计算,浙大视觉感知与图形学,港科大的信息数据库,中科大的多媒体计算,北大的信息统计,港中文的利群计算,上交的智能计算。都属于一些该校比较王牌专业方向。自然吸引力很大。

浙江大学
浙大初审很顺利也通过了,9.15收到浙大通知,需要联系老师,浙大直博生必须先联系导师写推荐信,否则无法面试。因为之前老师没有博士名额,便给我推荐给另一位王老师,王老师联系了我,原来他也没有博士名额,但是他的老师有,是一位院士,就是想把我挂在院士名下,然后他带我。听到院士,自然非常激动。给王老师说明了下情况,ACM圈内浙大好友也说王老师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为人也非常和善,于是王老师联系了陈院士,写了推荐信。这时候什么都准备好了,只等去面试了。
9.18接到正式复试通知,直博生复试在9.20,没想到时间这么紧,于是赶紧定了9.19飞往杭州的机票。9.19晚,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这个夜晚改变了一切。本来20点起飞,不料通知航班延误,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听其他乘客说杭州大雨,就这样航班一直延误,登机的时候手机早已没电了,也不记得几点了。到了杭州,天都快亮了。而几经周折到了浙大,复试也已经结束了。真是万念俱灰。
见到了王老师,这是第一次见面,给王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说没事就好,手机也联系不上,可担心你了,道歉说对不起他,对不起陈老师,王老师一直安慰,这不怪你,说问问研招办能不能和硕士一起安排复试(直博生和本校的学生是9.20复试,而外校硕士是9.22复试)。然后王老师给我订了酒店,一直推脱,老师一口说,让你们来面试,本来就是学校该安排的。当时心里真的很感动。
中午,王老师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吃饭,说自己不饿。这时杭州还下着大雨,老师知道我心情不好,没想到过了一会老师打电话说开车到楼下了,我赶紧下去,老师又领我去吃饭,真是不知自己何德何能受老师如此厚爱。
之后,研招办给的回复是,名额已经分配完毕,这也在我意料之中,因为当时面试前,和其他学生谈起这事,他们也说过,老师们基本都是预定好了。没办法,老师也是惋惜。
心里非常感激这位老师,第二天,老师问我,有没有其他学校的录取,我把所有情况都给老师说了。老师说,你既然想要读博,就去哈工大吧,NLP全国有名的,也是他们的强项,而且和微软合作,真的不比浙大差,无奈我们没有师生缘分,为了你的前程还是最好去哈工大。说的我当时眼睛都湿润了。因为定的9.24的机票,之后的几天除了去了一趟西湖,都待在王老师实验室,听他们实验室学长作报告,和他们一块吃饭,真的感觉很快乐。
临走时候,老师送给我一本书《Convex Optimization》,说对我以后专业学习非常有用,这也是永远的回忆…

最后选择了哈工大, 虽然一直想换个城市,但是考虑了很多,留在这儿还是最佳选择吧。一方面是打算读博的,老师说在这儿有很高的平台,或许有人会说,完全可以拿硕士当跳板去清北,或者去海外深造,不过感觉这样去追求牌子没有太大的意义,何况学校到了这个层次,差别已经不大了,最重要的是,科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到了一个新环境,所研究东西或多或少肯定是有差异的,很多东西需要重新适应,更重要是时间上花费也是远远不值的。

或许结果怎样真的不太重要了,有个美好记忆真的让人怀念。时隔三个月,这条保研路也终于走完了,这也是对大学三年最好的总结了吧。
写完了感觉好多还没有说,这段经历可能让我永生难忘,有着录取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泪水,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遇见好多和善的老师,认识很多来自中国大江南北的朋友,或者就是这样,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充实的和多彩的。生活应当像浩瀚的宇宙,壮阔而又静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