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9年,我最終選擇放棄

首先想說的是,我是一個平凡的在深圳打工的女人。在這裏只是想通過我從畢業到現在9年 

的打工生活和與我類似經歷的年輕人一起分享。在現在的經濟危機時期,很多人都還在找 

工作,很多人還在慶幸自己可以保的住飯碗,但是我最終選擇了放棄這樣的打工生活。 

    和很多應屆畢業生一樣,我在大四的時候來深圳參加高交會和一家外資企業簽了合約 

。當時感覺還是很慶幸的。因爲我們是工科專業,本身女孩子就少,同年級同專業來了20 

多個同學,只有我和另外一個女孩子簽了這家世界500強外企,戶口在當年7月就轉到了深 

圳,一切都很順利。唯一是父母一直希望我可以到他們安排好的事業單位去上班,但是我 

當時一心想進外企,雖然是工廠,也認了。 

 

 

 

之後的幾年我幾乎是一年換一個公司,歐洲的,美國的,韓國的...全部是知名世界500強 

。跳槽的真實原因大都很簡單--爲了更高的salary,說來我也比較幸運,從第二家公司 

起就被獵頭盯上,基本上在我穩定在一家公司大約1年的時間,就會有獵頭電話打來問我是 

否考慮新的機會。我的薪水從大四畢業實習期的900塊每月上升到17K每月,從2001到2008 

年。相比罈子裏的很多牛人這個數字很平凡了,在深圳也只能算剛奔小康。順便提一下, 

我從事的工作和我大學的本專業已經相距萬里了,基本上完全脫離,爲了對我後來從事的 

工作有所理論補充,我還在05年到07年去讀了系統工程碩士的供應鏈專業,並考取了一些 

相關的資格證書,包括國內的和國際上認可的行業證書。 

 

 

可以說像很多資深人士給予初涉職場的新人建議一樣,我從一開始就有所謂的職業目標和 

職業規劃,我不斷自我培訓和自我提高,包括跳槽這件事。一件工作做的久了就會覺得沒 

有挑戰性。何況我所經歷的大公司如IBM,LG,微軟 ...(還有些不方便說了,圈子太小會 

被猜到,呵呵),普遍的工作崗位流程性很強,人人就像是PROCESS MACHINE,混日子可以 

,尤其對於女生。結婚懷孕生孩子,女人有個穩定的可以上班的地方,這似乎是很多深圳 

職場女性的日常生活。02年我按揭買了一個小房子,後來05年賣掉換了大的並且和前BF計 

劃結婚,只可惜好景不長,閃婚又閃離了。。。跑題,不在這裏講了。總之,我一直處於 

比較折騰的狀態,不是工作折騰就是感情折騰 

 

 

 

說實話,女人在職場往往處於比較尷尬的地位,尤其是在那些本身由男性主導的行業。偏 

偏我這行是屬於Manufacturing的。幹到一定的工作經驗,混到所謂的manager level,真的 

不是太有什麼空間了。且不說你開荒種地播種後來桃子被總部突然派來的鬼子摘了去,就 

是不小心站錯隊伍跟錯人被re- organization到一個偏僻角落涼快去,還要被培訓change 

 management skill.Always你扮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support other people to success, 

而這裏的other people不是鬼子就是假洋鬼子。尤其以外企公司駐華辦事處爲盛。當你舉 

目望去發現自己頭上的都是鬼子們的天下的時候,也就是你要重新思考定位的時候了。 

 

其實這些事情都不是我最終想放棄的原因,因爲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也許有人會說,擺 

正心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但是工作並不僅僅是月月領份薪水,人需要在這個社 

會上找到社會價值,需要在工作中獲取尊重和成就感。成就感不簡單地是爬上了某個位置 

,完成了某個項目,而是在平時的工作中,每個溝通中,每個會議中,時刻解決問題,完 

善過程的心靈滿足感。 

 

 

 

 

 

中午喫飯去了,和以前公司的同事小聚。對於櫻桃丸子的意見,不好意思因爲在外企很多 

名詞翻譯成中文會怪怪的,所以只好夾英文在中間,感覺自己很久沒用中文寫東西了,所 

以有些流水帳的感覺,請見諒。中午大家喫飯多多少少會聊到些公司的事情。大家覺得我 

挺瀟灑,做的不開心就跳了,主要是因爲房子供完了也沒有小孩自然沒有太大壓力。席間 

聊到曾經被公司在經濟危機期間LAY OFF的一個男同事,家裏有兩個小孩,老婆工資不高, 

又有房貸,半夜兩口子哭着給美國老闆打電話...大家談起別人的時候,唏噓感嘆中透着無 

奈,起碼自己多多少少還有份工作養家。其實我早有創業的打算,但是一直沒有落實,反 

省自己真的是習慣了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對於大多數打工者來說,無論真實情況如何, 

起碼在外企還是一份看上去很美的差事,彈性工作制,明亮的寫字樓,白領(呵呵,這個 

詞現在多數是貶義),沒事衝杯咖啡,天天對着電腦敲幾下,每天說着聽上去很美的英文 

......但是,真實的情況我可以告訴你,你知道所謂的彈性工作制就是在8小時以外任何突 

發事件你還是要處理,半夜三點起牀開電話會,每週幾天例行的和美國的早上7點的會議, 

如果美國夏令時間了你要更早,曾經在IBM的時候每週四我都要和同事呆到很晚爲了和EME 

A確認根據最新MRP RUN出來的COMMITMENT...不要以爲開會可以身在曹營心在漢,你要隨時 

準備回答總部或者供應商拋來的QUESTION,有些提問是不友好的,挑剔的,但是你要回答 

,用職業化的方式。不可以主觀不可以含糊,因爲我們這行是用數據說話的。很多時候在 

會議之前你要準備很多的數據分析和報表,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但是這 

些其實都是對事,只要你認真並且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良好的presentation skill這些都 

不難。最複雜的是對人,我後面會提到外企中人的問題。經常是我早上到了公司就開始開 

會,一連3個會議完了以後就到中午了,然後趕着做數據和PPT,衝咖啡?經常是到了下午 

4點才發現自己還沒有喝一口水。每天打開電腦看到未讀郵件100多的時候,都會有種崩潰 

的感覺。 

 

 

 

 

說實話,我還是喜歡我的工作的。因爲我的工作很多是和工廠打交道,我又是工科出身, 

很多事情做起來得心應手。但是我最反感兩件事情,一,工作沒有自由自信度,所有的事 

情都要REPORT,二,遇到很沒SENSE的老闆,經常有各種奇思妙想給你,但是全部是想象。 

剛開始你不與他爭辯,讓事實說話,但是要知道,經常工作中的事情,因爲執行者是你, 

所以出了問題也在你。如果做對了,沒人會說什麼,做錯了,你也不能小孩子氣地說“是 

我老闆讓我做的”。老闆當然知道是他讓你做的,但是這個時候他是不會出現的,反而有 

可能在別人QUESTION的時候,他跳起來跟你說:下次要注意,一定要...才能...;雖然這 

個是你早就提到的CONCERN,但是隻有天知,地知,你知,他知。這個時候他不承認,天地 

都是沉默的。 

 

有人提到外企裏面的語言問題,現在很多大陸人的英文說的不比新家坡馬來人差,我不是 

英文專業的,但是我英文不差,大一過4級,大二過6級,大四時候湊熱鬧考過TOFEL,GRE, 

成績630, 2100。現在美國人跟中國人打交道多了,也知道大陸人不比新馬人能力差。但 

是你知道爲什麼外企的中高層都被新加坡,馬來人和香港人霸着呢?這裏面我覺得還是有 

政治的原因。不排除有些外企有東南亞幫和臺灣幫,但是單就美國企業來講,很多美國人 

還是不放心大陸人的,因爲在他們的概念裏,那裏始終是紅色共產主義國度。特別是一些 

有核心技術的外企,是不願讓中國大陸員工多接觸到他們認爲的“保密”文件的。尤其是 

採購,一些高價值比較敏感的物料sourcing絕對不會放到LOCAL來。TRUST這個單詞,不僅 

僅是5個字母,它包含了太多的文化的,歷史的,種族的東西。並不是歧視,就是不信任。 

對於印度人,香港人,新馬人,美國人向來是認爲和他們是一個戰線上的,而且這些人確 

實也被徹底西化了。 

 

 

 

 

 

我覺得美國人的冷戰策略是成功的。單看現在多少人在喝可口可樂就知道。不過這裏不談 

政治,在這個經濟危機的季節,我看到公司裁員的策略,有一個裁員的計劃,多少人,每 

個部門多少人,計劃多久執行完。這些其實在財務報表上都是一個預算的數據,但是每個 

數據後面都會有連串的蝴蝶效應。但是我看到的實際很多是大陸員工被“優先”裁掉,當 

然美國也有被裁的同事,但是你知道那個人是中國人,然後依次是,馬來人,印度人,黑 

人,白人...這是我看到的真實。也許在公司面試的時候,他會對你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比如忠實,比如上面也有人說“一年換一家公司也有公司要之類的”。我可以告訴你的是 

,在外企打工,就是打工,什麼發展平臺,職業前景,那些完全就是未知的X。裁員的時候 

,很多呆了很久的員工是首先被考慮的,爲什麼,因爲他們工資高。如果同樣的工作公司 

可以找到更廉價的勞動力,既完成了COST DOWN計劃,又完成裁員計劃,作爲部門的老闆, 

他一定會這樣決定。部門的老闆也是打工的,公司不是他的,他在這個位置上也是要有PE 

RFORMENCE 的,這樣他纔可以升職加薪。不要以爲你做的貢獻很多就不會被裁掉,記住一 

點,在外企,大家都是在打工,如果HR看了你的簡歷說我不考慮聘用你是我覺得你跳槽太 

頻繁不夠STABLE,那是他的官方語言,只是你不夠QUALIFY或者OVER-QUALIFY。 

 

 

 

 

 

有的部門招人,就是要找一個幹活的人,人家沒有想把你培養成LEADER的計劃,你成了LE 

ADER,老闆喝西北風麼,除非他也升職了,還願意提拔你,這個概率比較小。 所以,有的 

時候你太強了,也不是優勢,因爲人家這份工作不需要這麼強的背景。當然,應聘做SALE 

S除外,銷售是看業績說話的。所以當你面試不成功的時候,不一定是你不成功,而是你O 

VER-QUALIFY,光芒太過於刺眼,誰敢把你招來做老大啊。當然我不排除有些很有實力的老 

板確實是用伯樂的眼光來招人,但是,在深圳的很多製造行業裏,記住一點,外企是不會 

特意培養大陸員工的。這就是爲什麼你覺得你辛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突然總部會調來一 

個人做你的老大,然後把你扔到另外的地方去開荒,並不是老天沒有眼,看不到你的貢獻 

,你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but they choose to be blind.舉個不太貼切的例子,你和 

你村子裏的幾個同鄉去非洲的某個地方賣蘿蔔,因爲非洲人愛喫中國產的蘿蔔,但是你們 

村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非洲那個部落人力成本便宜而且能長出同樣的蘿蔔,於是你們讓當地 

人種蘿蔔貼上中國蘿蔔的標籤,雖然你們沒幹活,但是村長問起來的時候,你們不會去說 

這是我非洲弟兄的功勞吧,你會把你如何“教導”非洲弟兄種蘿蔔,如何管理,如何統籌 

,如何MONITOR他們詳細地做成PPT,回到村裏去PRESENT,然後村長很開心地發獎金給你, 

並且頒發MAKE IT HAPPEN的大獎掛在你家大門口。一樣的道理,在外企的大陸員工就是天 

天日曬雨林種蘿蔔的部落,去給村長做PRESENTATION?輪不到你,乖乖種蘿蔔好了,如果 

你還想學點種蘿蔔之外得東西,可能會引起某些管理層的恐慌,萬一你啥都學會了,人家 

就失業了。 

 

 

 

 

有的時候我在想打工這件事情,每天開車經過科技園,看見很多年輕人在穿梭。 這個科技 

園,多少年輕人夢想開始和破滅的地方,青春和血淚,一點也不誇張。我經常會去關外和 

東莞的工廠,相比工廠的很多人來講,我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好很多了,他們中的一些PM, 

也是本科生,不乏碩士生,但是卻不得不在這樣的就業環境中選擇一份工作。當然能從工 

廠做起來,基礎打起來,也很不錯。那些臺灣人開的工廠,也是打着外企的名號,我作爲 

客戶,去看產線上的問題,我看到年級很小的女孩子熟練的手指在PCB板上安插各種元器件 

,說實話,我心裏很不舒服。有一次我和幾個總部美國人去做年度的AUDIT,其中有個很黑 

很胖的美國女人看到一個測試站是測試一些遊戲畫面的控制功能,她和她旁邊的一個美國 

人說,這個工作好啊,每天玩遊戲還可以掙錢。我說這些OPERATOR每天要站6-8個小時, 

而且時薪只有2.5-3美金,其實我知道這個時薪是工廠給我們的人力成本報價,其實工人真 

正拿到的比這個還要少很多。那個黑女人繼續說,那我可以叫我父母做,他們反正退休了 

也沒事。你看,在美國人眼裏,中國人就是“應該”拿很低的工資做很艱苦的工作的。我 

在想我們很多人都是經過艱苦的高考,接受了高等教育,最後到工廠做這樣的工作,難道 

不是人力成本的巨大浪費麼?我知道很多臺灣工廠,臺灣人畢業後來大陸工廠就可以直接 

做課長的職位,這是很多大陸人要奮鬥好多年才能爬到的位置。能力差麼?NO.很多東西是 

你要在那個位置上纔有機會接觸到,纔有機會磨練到的,比如LEADERSHIP SKILL,比如管理 

組織能力。有的人可能會說,leader ship不一定要當leader纔可以培養,你可以在任何時 

間把自己當作是the leader of this project,我會告訴你,繼續發揚你的阿Q精神吧,你 

可以在任何時間當自己是,不過沒有人理你罷了。 

 

 

 

 

 

從小我們都是在一個羣體裏面做着這個羣體認爲對的事情,老師就是老闆,大家都交作業 

了你不交你就不對,你就要反省,高中時候選科我想選文科,但是我們那個重點高中是以 

理科爲強項的,如果選的文科班的孩子就被認爲是比較後進的學生。後來大家考大學,我 

們跟着考,後來這些80後的孩子們比我那時候還好點,專業都不曉得選什麼好,起碼現在 

的孩子知道和以後就業掛鉤了。總而言之,就是大家都隨着一個大部門走就沒錯了。後來 

大學畢業,大家通通找工作了,你也趕緊跟着找啊,不然就“落後”了,別人說外企好啊 

,進外企...什麼時候你靜下來想過我究竟想要什麼?我想要成爲什麼?我要對自己做什麼 

?要對周圍人做什麼?但是你看到了麼?很多所謂“成功”的人,(之所以加引號是我暫 

時使用當前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就是功成名就,但是我保留意見)他們不會跟着一個羣體 

在做事,他們一定會是特立獨行的,有些許冒險的。但這並不是說他們就是風險喜好者。 

但是打工這件事情,至少是安全的,相對無風險的。但是太多人一同走的路,證明了你絕 

對不會outstanding,because you won’t stand out.即使沒有經濟危機,誰會保證自己會 

在外企呆到50歲以上?就這點而言,國企下崗職工還更好些,起碼還有個單位“掛靠”, 

請問現在哪家外企不是說 LAY OFF你就拜拜的,所有保險馬上停掉,IBM和GE對本國員工有 

一個退休制度,工作到多少年以上就可以在退休的時候有退休金拿,但是看看GE現在的境 

況,無須多言。 

 

 

 

 

 

謝謝大家捧場,我寫的東西都是我在以往工作中的一些思索和感悟,現在有很多的職業顧 

問他們會跟正在迷茫中的年輕人說,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最後會爲你量身定做一些培 

訓。比如,在職場中,你要表現的職業化,那麼我問你,什麼是職業化?我曾經上過一個 

知名培訓公司的所謂“職業經理人”的培訓課程,那個導師很明確地講“職業化,就是開 

心地做你應該做的事。”這裏面強調了三點:1,態度,2,責任,3,職業角色。關鍵在於 

,培訓你也上了,道理你全都明白,每天你繼續的還是哪些回不完的郵件,開不完的會。 

請問,你認真地思考過麼?我的習慣是,在每天開始之前,我會給自己一個安靜的時間思 

考,自我對話。因爲我知道我不是每天都可以那麼堅強,那麼樂觀,那麼果斷。我不是性 

格堅強的人,至少現在不是,所以我不得不時常提醒自己:嗨,沒什麼大不了的,你要堅 

強。當你在被一堆事情包圍,還要去“培訓”自己的上司的時候,去解釋一些你覺得很浪 

費時間,沒有價值的問題的時候,當你不斷地在 struggle,frustated,depressed的狀態反 

復循環的時候,你難免會懷疑你工作的價值,存在的價值。周總理說:爲了中華崛起而讀 

書。我很羨慕那個時代的人,他們有不會動搖的信念,一條路,走到底。單純的理想,純 

粹的堅持。我們這個年代的中國孩子很迷茫,因爲從小學習的東西到了現實中都要一點點 

被推翻。越是小時候的好孩子,長大後越迷茫。現在很多應屆生就業難,一點不奇怪,因 

爲在學校裏面根本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何爲有用,如果你的目標是打工,那你就要 

準備打工的技能。大學本科怎麼可以閉門學習管理呢,很奇怪的學科定位,這樣的專業是 

一定找不到對口工作的。如果你的目標是進入外企打工,那就好好學習外語。很多好孩子 

最後都變成了很成功的打工皇帝,很多後進生都去創業了。很多人都希望有個榜樣,然後 

循着榜樣的路走,中國孩子都這樣。但是我想說的是,不會有人比你自己更瞭解自己,別 

人的路你照着走不一定對。你會問很多人建議,但是最終做決定的還是你自己。如果真的 

讓我給“建議”,就給出對外企很憧憬的應屆生以下幾點參考: 

    1,不要太侷限在專業上,很多東西是在實踐中學習的,持續學習的能力要比拿到一個 

證書要重要的多。 

    2,能考公務員的就考,能去國企事業單位的就去。家裏有背景有關係的就利用,沒什 

麼丟人的。有關係有網絡也是你的資源,無可非議。公務員現在很多崗位也很有持續競爭 

和學習性,在中國,還是跟黨走比較保險。國企事業單位也不一定就是人際關係複雜,如 

果你以爲外企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大錯特錯,看到美國總統選舉了麼,外企裏的政治只 

會更加赤裸裸。中國人搞政治起碼還比較婉約,樣子還講禮貌,但是老外搞起政治來,你 

會真正瞭解“翻臉不認人”的境界。曾經我有一個美國老闆在慘烈的政治鬥爭中被RE-ORG 

ANIZE了,公司爲了找個罪名給她,會翻出來N年前的某個郵件的某句話出來。有時候你會 

發現某個同事突然不見了,不要多問,因爲肯定不是好事。你以爲外企光明正大,我知道 

我身邊真實的事例就是公司一個女同事爲了升職和她老闆的老闆(馬來西亞人)搞曖昧關係 

,但是真的成功了...這些我以前以爲只能在電視劇裏看到的情節都發生在周圍,不是謠言 

不是八卦。你還以爲外企很單純,有能力就可以麼? 

    不過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城市,“能力”這個詞往往被賦予新的含義。 

    3,對職場的女生們,我想說的是,不要刻意把自己做成女強人。如果可以的話,儘量 

做適合女人做的工作,比如設計,比如教師,比如編輯...在很多男性角色主導的行業裏, 

看到能幹的女人往往是男性化的,似乎溫柔漂亮的女人就不可以能幹。女人一輩子要扮演 

很多角色,女兒,妻子,媽媽,你自己。如果一定要在職場中把自己扮演成男性,真的是 

很痛苦的事情,沒必要。你沒有必要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我就是沒有那麼aggressive 

,我也沒有那麼強硬地要求別人一定要接受我自己的意見。曾經有個韓國供應商對我說,在 

他對的所有客戶裏面,我是最“溫柔”的那一個,哪怕是他工廠責任造成問題的時候,我 

還是用平時的語調講話,不會太激動,不會大聲的責罵,但是他總是會盡快安排我的訂單 

。因爲他覺得,我已經那麼理解他的處境了,他再不多多支持的話,自己都覺得愧疚,呵 

呵。所以,女人經常有女人的方式,不要把自己扮成男人。 

    4,儘量避免到有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做上司的外企,不是偏見,是很多事實的經驗,不 

信你可以自己去嘗試下,不過不要怪我沒提醒過你。 

    5,不要去有第三方人事代理的外企,比如某人事會告訴你,你的合同是和甲公司籤, 

但是你實際是爲某500強外企工作,不明不白的身份一定不要接受。 contractor轉成正式 

員工的機會不是沒有,但是很少。就是小三的感覺,小三也有成功轉正的,但是很少,大 

多時候你都是幹活最多的那個但是人家並不對你負責。 

 

 

 

 

可能有人會說:你羅索了這麼多,還是沒有回答爲什麼最終會選擇放棄。對的,我說的這 

些都是我一直在矛盾思考的問題,前面可能說的有些誇張了,其實我是從 I*M出來之後, 

才幾乎每一年或者2年換一個地方的,每次我在跳槽前,心情都會很矛盾,一方面,我知道 

我在這裏建立起來的一切都已經不再屬於我,而另一方面,我知道即使我繼續在這裏呆下 

去,也沒有機會或者是希望很渺茫。也許有人會問,爲什麼你一定要升職,老老實實做你 

的事不好麼?你知道,我這裏說的“外企”是在中國本土的“外企”,在美國,你可以做 

一輩子ENGINEER,一樣可以達到比較高的級別,不用做到管理層,不需要去管人,但是在 

中國不是,不做到管理層薪水上不去,沒空間的。在美國,一個資深的ENGINEER的工資比 

很多中高層的MANAGER還要高。於是,獵頭告訴你,那邊是一個新的部門在中國的組建,很 

多機會,很多挑戰,於是,你滿心期待地去嘗試了,很努力很盡心,但是最後的結果,確 

實是一個部門成立了,但是老闆安置了其他人過來做你的上司,還告訴你說要支持她成功 

。因爲這個層次的領導都是鬼子或者假洋鬼子,上司不懂很正常,你要負責培訓上司,管 

理上司。你的KPI很好,上司也很好,皆大歡喜。但是有一點,上司是老外,她/他終究是 

要離開中國的。於是從總部又來了一個新上司,於是重新培訓重新開始。但很不幸的是, 

這回沒有皆大歡喜,這次他在某次鬥爭中壯烈犧牲了,作爲他的餘黨,你不得不被那個勝 

利方以非嫡系的待遇對待,他會把他的親信調來做你的leader,其實,你是被降了級。要忍 

麼?要走麼?獵頭的電話又來了...跳槽的過程和適應新工作的過程,和失戀和戀愛的過程 

很類似,反反覆覆幾次以後,你對婚姻失去信心打算單身一輩子,不是男人的問題,而是 

你不適合結婚。不過還好,我只談過兩次戀愛而且嫁給我了我愛的男人,所以這只是個比 

喻,呵呵 

 

 

 

 

 

 

外企是個看上去很美的地方,有着很炫的光環。你可能會暫時薪水相對高,但是那不能證 

明什麼。當有天你成爲“負擔”的時候,會被毫不留情地裁掉。外企不是中國人的企業, 

你可以去學習去經歷,但是你永遠不會在外企中找到歸宿感。是時候停下來想想你要的到 

底是什麼,你想成爲什麼,想找尋什麼,或者你只是想打份工,掙份工資而已這麼簡單, 

我最終選擇放棄,因爲在這樣的生活中,我看不到我的理想,找不到我的安全感。創業, 

也許會有風險,但是我還是會去嘗試。我會另外開帖跟大家敘述我的創業過程,但是因爲 

一切剛剛開始還不能形成文字,敬請期待。 

 

其實我想強調的重點是,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從上學的時候就 

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高中選科的時候沒想過,大學沒想過,找工作的時候也沒仔細想過。 

大多數時間就是別人幹嘛我幹嘛,當然,人年輕的時候沒經驗,一片空白,中國式教育從 

小也不鼓勵創新,一路複製榜樣走過的路也很正常了。現在有大學生畢業賣豆腐的,養豬 

的,擺攤的,說實在的,很多人創業都是被逼出來的。這兩個字說的好聽,其實就是沒有 

單位要你,你不得不自己出來闖。爲什麼那麼多低學歷的人最後都成了老闆(廣東,浙江 

尤甚),先撇開不談其合理性,起碼這種現象是存在的。如果外企好,有我的空間,我當 

然也會繼續發展。大家會說,不會啊,唐俊不是一樣在微軟做到大中華區總裁了?但是你 

仔細看過唐同學的簡歷麼?他在加入微軟前就在自己創業了,他讀完了博士自辦了美國雙 

鷹公司,然後人家在微軟研發部門做了3年,“工作特別出色”,被提拔到技術中心總經理 

。人家打工打了10年,又出來自己創業了。所以唐同學很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他的目標很 

明確,我甚至認爲他在微軟的經歷只是他老驥伏櫪的過程。這個經歷對他日後在中國的發 

展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如果他在美國經營10年皮包公司,也會有錢賺,但是再想進入中國 

發展,很難。所以他“利用”微軟的平臺和資源爲自己搭建了一個成熟的網絡和人脈。不 

愧是學過應用物理的。“力”借的很好。有人又會說,你要什麼空間,難道人人都要做到 

CEO不成。是,沒錯,但是通向CEO要有梯子的,人家連梯子都不給你踩,你怎麼爬?我不 

排除某些牛人強人用飛或者是搭人梯的方法踩着別人的“屍體”(不好意思太血腥了)上 

去的可能,但是我經過自我分析,這種能力我天生不具備。 

    人生像一場賭局,思考了,選擇了,做了,沒有遺憾和後悔。我相信唐俊當年放棄自 

己一手經營的小公司加入微軟也是做了一番分析和選擇的。他贏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 

贏。有的人打工打到打工皇帝,最終攢夠養老金光榮退休,我相信他心裏還是有遺憾的。 

昨晚鳳凰衛視魯豫在採訪兩個大學畢業賣豆腐的年輕人,兩個從一無所有開是到創立自己 

的豆腐品牌,他們當時在一個租來的房子反覆摸索彩色豆腐的時候,他們的同學都有一份 

體面的白領工作,他們在爲幾百塊錢的機器算計的時候,他們的同學們都在指望老闆能給 

自己多加點工資...誰說賣豆腐擺攤就丟人了?有時候我看到收廢紙的大媽,我覺得她真的 

是在做低成本低風險高收益的生意,每天只要掌握第一手資訊,瞭解哪棟寫字樓哪一層會 

有大量廢紙被清理出來,哪個會議室開大會就有大量的礦泉水瓶子,她就可以在第一時間 

低成本收購大量資源然後轉手...賺到每分錢都是自己的,總比我天天在這替老闆算計着哪 

個流程優化能節省多少成本,哪些成本可以攤給供應商,自己的工資卻還是每個月的固定 

數字,還要分分鐘小心被公司也作爲成本要cost down掉有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和安全感罷。 

 

 

 

 

 

上個星期接到了3家獵頭的電話和兩家外企人力資源的電話,瞭解我現在的情況並推薦相關 

職位給我。我有個多年以前在IBM的同事,二月份不幸被lay off到現在還在找一些機會。 

男生,剛結婚,壓力比較大。不過他起點比較高,所以也不會隨便找一份工作來Just  

make a living.我們有時候聊起來,其實現在很多獵頭公司都是打着招人的幌子來蒐集市 

場訊息和做市場調查。我就曾經接過一個廣州獵頭電話,聊了幾次,每次都在30分鐘以上 

,我感覺我就是在給她做培訓。她自己後來也說,跟我聊天,收益很大,她以前是招 

sales的,現在改找供應鏈方向的人才,很多該行業的基本流程和術語都沒搞懂,怎麼看得 

懂別人的簡歷。甚至有的人還是把物流和供應鏈混爲一談。所以,在諮詢很發達的今天, 

我們能得到更快,更大量的信息資源,但是這些信息也很雜亂,自己不過濾部分解往往也 

會被誤導。 

    我希望我的經歷能給大家更多關於深圳外企的瞭解,這個範圍是在IT製造業,對於從 

事軟件開發和工程的方向,我不瞭解沒有發言權。而且,不要斷章取義地概括爲“打工是 

件沒有前景“的事情。醫生,教師,事業單位,都是打工的工作,我覺得是很不錯的”打 

工“工作呢。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獲得的自我實現感和價值感。某些人覺得在外企時間 

久就可以”升“上去的,從現實的太多例子中可以看到,這個觀念是絕對錯誤的。經濟危 

機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很多老員工被裁掉,因爲他們工資高,或者因爲高層覺得他們”老 

油條,不便於管理“。至於我未來的方向問題,說實話我不是100%把握,也不會定很遠的 

目標,我的目標和計劃一般只設定在3年內,是我自己 commit給自己一定要完成的。比如 

我08年初的計劃是在1年內完成剩下的CPIM module的考試,但是因爲去年6月的旅行計劃和 

9月出差美國的計劃中斷了,所以今年還是要把它結束掉,如果自己給自己評分,這個kpi 

考覈是fail 掉的,因爲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呵呵。雖然有人會問,你又不打算在 

外企工作了,還考這樣的證書做甚。浪費錢麼...但是我這人的習慣就是自己答應自己的事 

情一定要做到,而且,書都買了,幾千塊,如果不考完這塊也要計入沉沒成本,所以,還 

是搞定它吧。 

    至於民企,我是考慮過的,華爲和中興的人資都有聯繫過我,華爲的面試我沒有去, 

因爲那個職位其實是屬於一個華爲分出去的做半導體的公司,而且據我在華爲的同學的透 

露,這塊業務在虧損,而且他們的供應鏈部門是個比較邊緣化的職能部門,基本上大家的 

理解還停留在天天幫忙追料的部門。系統和流程都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中興的職位是外 

駐非洲的一個辦事處,這個我不會考慮,爲了多拿幾千塊兩地分居,性價比不高,巨蟹座 

,骨子裏家庭第一,呵呵。不過如果真的有合適的機會,我還是會考慮。因爲我覺得民企 

是起碼可以爲了自己的國家做些事情的。我老公在深圳的一個知名民企從基層做到中層業 

務骨幹的位置,他在民企的上升我親眼目睹,老闆重視提拔勤奮有能力的人,而且沒有人 

種之分,還是相對公平。但是非常辛苦,用掙血汗錢形容一點不誇張,儘管他們部門的人 

幾乎都是名校畢業並且大多數是碩士以上學歷和海外留學經歷的,但是業績不好,隨時走 

人,加班是家常便飯。我的主要想法還是創業,從小的加工貿易行業入手,畢竟在深圳這 

方面還是比較方便,而且自己對物流和OEM工廠還是小小有了解,找些小產品入手,做貼牌 

出口。利用老公那邊的渠道優勢和我們倆的語言優勢,用中國的產品掙老外的錢去,呵呵 

。我知道啓動會比較難,所以我給自己半年實習期,做市場調查,蒐集資料,參加展會, 

並且去某些目的國家實際瞭解情況,主要是當地關務和政策法律和相關的貿易壁壘等等。 

如果前期工作準備充分,預計在第4季度開始着手註冊公司。這些都是後話了,如果可以的 

話,我會另外開帖跟大家分享的,也希望有創業經驗的前輩能給些建議,加盟方面的不考 

慮,謝謝大家。 

 

 

 

 

 

 

    這幾天在家裏,用現在流行的一個字,“宅”。早晨睜開眼睛的一刻,這一天得時間 

全部屬於自己。這種感覺很好很充實。第一次在週一的早晨爬南山,人好少,空氣好新鮮 

。9:30回到家,開始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己的計劃。一直養成的習慣就是開電腦的時候把每 

天要做的幾件事情在腦子裏羅列一下,晚上結束的時候在筆記本上簡單地記下進程,完成 

的就打勾勾,沒完成或者變化了就備註。現在不上班了,也是如此。管理自己是比較難的 

,很多人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看得很清楚,對別人說,你應該這樣那樣,哪裏做得不對, 

卻對自己很“仁慈”,自律和自我管理,是一直需要修煉的課程。我看有些剛畢業或者還 

在讀的同學會因爲我的文章對外企有了些新的認識,但是如果我的文字讓大家對打工人生 

感到泄氣和灰暗的話,對不起,這確實不是我的初衷。因爲我在我所經歷的外企中看到了 

體制的天花板,但是不意味着沒有特例。有很多人也在外企中過着悠然的日子,特別是女 

孩子,做些人事和行政的工作,如果覺得很適合自己的性格,也很好啊。我不建議剛剛畢 

業的同學就加入創業的行列,記住一點,創業不是你沒有出路的“出路”,在沒有資金, 

沒有資源,甚至連這個社會是什麼樣子還沒搞清楚的時候,把自己過早地暴露在生意場上 

是很不明智的事情。現在已經不是二百五的年代了,破釜沉舟,“豁出去”拼一場的結果 

大多會死的很難看而且更嚴重的是打擊了自己的自信心。尤其是你還在謀生的階段,創業 

初期的平淡期甚至呆滯期都會隨時挫敗你的意志。所以利用打工的平臺來積累經驗是很重 

要的,特別是要選擇一個能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環境。不要單純認爲學習就是別人灌給你, 

公司安排培訓給你。學習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重要,因爲是公司的平臺,即便是你做錯 

了決定也會有上司指出來給你(理想狀態下),或者錯誤決定帶來的損失被公司“吸收” 

了,比如採購下錯單子,忘記下單,報表做錯之類的,如果是你自己的生意,估計你談失 

敗一次合同就是致命打擊。所以,公司這個槓桿可以使你有機會鍛鍊自己。我跳槽比較頻 

繁,這點不好,但是很多次主要原因是我發現這份工作已經成爲了一個固定模式,對我已 

經失去挑戰的意義,沒錯,我可以繼續安然地穩定地混日子,但是意志也會被消磨掉,當 

你在一個高層電話會議中被指示"只聽,不要提問題,只Follow美國人最終的決定就可以了 

”,當你發現你的新加坡上司不再給你任何執導性建議而只是成爲你要報告的一個對象, 

扮演她在組織架構中的角色,而在出了問題的時候又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你的時候,這個 

時候你發現你要學習的更多就是那些在職場中的“生存技巧”,比如,如何打太極,什麼 

時候你知道但是你不說,什麼時候你不知道也要搶着說,什麼時候要幹活,什麼時候要不 

幹活,卻要讓別人覺得都是你乾的...communication skill, work smart,這些東西涵蓋了 

太多意義了,遠遠超過了你原來對它們的理解。你可以在職場中慢慢把這些都摸索透了, 

但是挺難的,真的。好吧,假設你天資聰穎把這些都參悟透了,還有一個最後的門檻,你 

的血統。即便是在美國人當中,也分白人,黃種人,黑人,印度人,更別提大陸人了。你 

會說,不會啊,外企的企業文化都是宣傳多樣性啊,沒有歧視啊,公平啊...我在10年前也 

這樣認爲。我只希望中國能更加強大,這種同工不同酬的局面纔會改善。我曾經和某個新 

家坡同事去和一個臺灣供應商開會,一屋子的臺灣人聽新家坡人訓話,其實是生產中出了 

問題延誤了交貨。新加坡人用英語講了一句話,我記憶特別深刻,翻譯過來就是出這樣的 

問題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那不是你們工廠質量管理流程的問題,而是你們DNA的問題... 

當時我以爲我耳朵聽錯了,一屋子臺灣人在沉默,我不知道他們怎麼想,但是我當時是驚 

訝,憤怒,感到恥辱,我強壓自己的情緒,直到會議結束。有的人說我敏感,是的,我承 

認,但是我還沒有麻木到聽到這樣的話還可以自若。現在我比較後悔當初沒有站起來反駁 

,因爲我受到的職業培訓太多,其中有一條就是在供應商面前要保持團隊意見的“統一” 

。所以,如果我只能在職場中繼續學習這些技能的話,我寧願不要學習。 

    下面羅列幾條所謂“創業”的弊端,我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但是我已經認真地考慮到了這些事情並會面對: 

    1,每天要殫精竭慮,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自己那攤事和那點錢; 

    2,至少要好做半年到一年“入不敷出”的準備,甚至推倒重建 

    3,自己要充當採購,業務,司機,搬運工,倉庫管理員,質檢員,售後服務,客戶服 

務... 

    4,所有的決定都要你自己做,所有的錯誤決定都要自己買單; 

    5,隨時準備當孫子,因爲你背後不再有一個什麼500強的光環讓你去"狐假虎威"了 

    6,隨時準備接受父母對你不務正業的拷問和旁人的不理解,很長一段時間,你都會是 

孤獨無助的。 

    7,還有很多我沒有估計到的困難... 

    總之,一旦你決定了就要做好一直“在路上”的準備,老闆是自己,合同是一輩子, 

那些創下大把基業就可以躺下睡覺的事件機率是0.0001%,只有在類似《創世紀》的電視劇 

中才會出現。 

-- 

1. 遇到真愛的有時,要努力爭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機會,因爲當他離開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2. 遇到可以相信的朋友時,要好好和他相處下去,因爲有一生中,遇到知己真的不易.  

3. 遇到貴人時,記得好好感激,因爲他是你人生的轉折點.  

4. 遇到曾經愛過的人時,要記得感激他,因爲他讓你更懂得愛.  

5. 遇到曾經恨過的人時,要微笑向他打招呼,因爲他讓你更加堅強.  

6. 遇到曾經背叛你的人時,要好好和他聊一聊,因爲若不是他,今天我不看懂這個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