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青年的四本童話,你的迷茫有人知道!

那麼青年呢,他們應該讀什麼書?

這是父母們最關切的問題。讀書改變命運,我們已經老去,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有什麼書能讓大點的孩子讀讀呢?不要童書,因爲他們已經長大,不再滿足於童書裏的童話世界。父母們如是說。

我也爲人父母,心中所想與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兩樣。但是,我自以爲自己有一個優點,我讀書多呀,我可以幫我的孩子挑一些書出來。

然而回想起自己十多歲二十出頭時,好像讀了很多書,但真正對自己產生巨大影響的卻不多。究其原因,還是可讀之書匱乏,除了各種神話童話武俠言情,還有什麼是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呢?

四大名著好是好,但你對人生的疑惑它回答不了。宋江帶着108將反抗朝廷最後爲什麼要投誠?孫悟空一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爲什麼會被趕回花果洞?劉備很得民心又有諸葛亮輔佐爲什麼得天下的卻是曹操?賈寶玉與人善良不分高低貴賤家族敗落後爲什麼沒有人幫助他?

缺乏人情世故歷練的少年,只會被情節所吸引,而解不了名著中的深刻含義。你可以說不同年齡有不同年齡的解讀,早讀總比不讀強。這話不錯,只是名著的閱讀需要配合豐富的閱歷,這就是爲什麼古人總是提醒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但關於人生、關於世界的道理,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道理很簡單,只是很多人不相信。還有就是不喜歡作者說話的方式,也因此不接受即便是正確地教導。

少年人關於人生的學習,就像是學習數學,先要學會簡單的四則運算,然後才能熟練運用到應用題中。

如果說四大名著是複雜的應用題,那麼以下四本書就是簡單的四則運算。當我讀到這四本書時,心靈不禁一顫,這麼好的書爲什麼我沒有早點讀到?如果在我的高中時期讀過,我的人生是不是又會不同?

又不禁想起那位辭職看世界的女教師: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是呀,世界這麼大,我卻沒看全。沒有看過世界的人,哪來的世界觀呢?閱歷是補經歷的不足,而不能替代經歷。

以下四本書,我以爲是寫給青年的童話,通俗易懂,看起來魔幻神奇,讀起來雞湯勵志,但闡述的故事就是人生的真相。這些書的共同主題都是“尋找”。

1、《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尋找


牧羊少年聖地亞哥接連兩次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寶藏。少年賣掉羊羣,一路向南,跨海來到非洲,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大沙漠,到達金字塔下。

途中他遇見吉普賽占卜老婦人、自稱是王的老乞丐、偷了他所有錢的小騙子、懷着朝覲麥加夢想的水晶店老闆、在書本中尋找鍊金術的英國青年學者、帶着馴鷹的鍊金術師,還有他一見鍾情的綠洲姑娘。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主題是尋找天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在恰當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有些人會堅持,有些人會放棄。但天命只在恰當的時候出現並存在,過了那個時刻天命就會離開你,再也無法實現。

什麼是天命?

“天命就是你一直渴望去做的事情。人一旦步入青年時期,就知道什麼事自己的天命了。在人生的這個階段,一切都那麼明朗,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人們敢於夢想,期待完成他們一生中喜歡做的一切事情。但是,隨着時光的流逝,一股神祕的力量開始企圖證明,根本不可能實現天命。”

我的天命能實現嗎?

“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追尋天命的人,知道自己需要掌握的一切。只有一樣東西令夢想無法成真,那就是擔心失敗。但是不要忘記,你的心靈在哪裏,你的財寶就在哪裏。你的財寶需要被找到,以便使你在路上所發現的一切都能產生意義。”

爲什麼有的人不去實現天命?

 “因爲麥加是支撐我活下去的希望,使我能夠忍受平庸的歲月,忍受櫥櫃裏那些不會說話的水晶,忍受那間糟糕透頂的餐廳裏的午飯和晚飯。我害怕實現我的夢想,實現之後,我就沒有活下去的動力了。 

你的夢想是羊羣和金字塔。你與我不同,因爲你希望實現你的夢想,而我只是想保有去麥加的夢想。我曾無數次地想象過,如何穿過沙漠,到達安放着聖石的廣場,在觸摸聖石之前,圍着它繞行七圈。我曾想象過有些人站在我身旁,有些人站在我前面,還有我們的談話和共同的祈禱。可是,我擔心會大失所望,所以我寧願只保留一個夢想。”

這本書的所有句子都能成爲勵志的金句,它們適合出現在任何一段話語裏,但這就是人生的真諦。你不要因爲它們簡單而輕視它們。就像書中所寫的鍊金術士的祕密,寫在翡翠板上的簡短話語,卻被解讀成深奧難懂的厚厚書籍。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

“每個人的尋夢過程都是以‘新手的運氣’爲開端,又總是以‘對遠征者的考驗’收尾。”

所以,年青人,別放棄你“新手的運氣”,去尋找你的天命吧!

打開這本書,細細體味書本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你會發現,牧羊少年最後有沒有找到財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追尋的過程中經歷的一切,和他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

 “在人生的某個時候,我們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命運主宰了我們的人生。這就是世上最大的謊言。”

2、《少女布萊達心靈之旅》——選擇


保羅 柯艾略是個很有意思的作家,他的文字輕鬆愉快有趣,將哲學沉思、宗教奇蹟、童話寓言熔爲一體,沒有沉重的說教,很讓那些叛逆的人願意接受。

話說柯艾略本人就曾是個叛逆的少年,曾被視爲精神疾病受到三次電擊治療;青年時代,因反對政治獨裁,被投進監獄;直到38歲去過聖地亞哥朝聖後頓悟,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朝聖》。

《少女布萊達心靈之旅》的主題是選擇天賦和愛情。相信靈魂伴侶的說法,很能打動少男少女。就算是中年男女也有很多人因不甘心而想要尋找,然而他們終究是錯過了可以尋找的時間,靈魂伴侶左肩上的光點已經熄滅。

柯艾略對於靈魂伴侶的說法是獨特的,他說靈魂伴侶不止一個,有無數個。舊的靈魂被打碎投入到新的軀體中,就化作了無數個靈魂伴侶。比如夏娃和亞當,說夏娃是亞當的一部分,意思亞當的靈魂分裂,一部分進入夏娃的身體。

對於我們不太懂得的宗教,我們可以不必深究,靈脩之旅也可以看成是心靈成長之旅。

少女布萊達面對人生的三個選擇,一是在愛與追尋智慧的道路之間抉擇,二是在太陽傳統和月亮傳統之間抉擇,三是在兩個靈魂伴侶之間抉擇。

人們往往不害怕生活的艱苦,卻害怕做出選擇,因爲選擇意味着放棄,選擇一條路,就會失去另一條路,萬一選擇錯誤了怎麼辦?歸根結底,人們害怕的是失敗,因爲自己的選擇而產生的失敗。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錯誤,孩子。就算是停擺的鐘也能在一天之內指對兩次時間。” 

所以,還沒開始前,爲什麼要擔心錯誤呢?如果你不做出選擇就會完全錯過。

那麼在愛情之間應該怎麼選擇呢?

不需要選擇,因爲好的愛情是擁有而不是佔有。

“我永遠都會記得你,你也要記得我,就像記住那個傍晚,那些打在玻璃窗上的雨滴一樣,那些因爲我們無法佔有,而能永遠擁有的東西。”



3、《德米安:彷徨少年時》——引領


《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是德國作家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講述少年辛克萊尋找通向自身之路的歷程。

出生併成長於 “光明世界”的辛克萊,偶然發現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那裏的紛亂和黑暗,使他焦慮困惑,並陷入謊言帶來的災難之中。這時,一個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現,將他帶出沼澤地,從此他開始走向孤獨尋找自我的前路。之後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現,在他每一次孤獨尋找、艱難抉擇的時候,成爲他的引路人……

每個少年的心中,都希望能找到一位“德米安”,可以爲他解惑,引領他走上正確之路。然而我們的德米安在哪裏呢?

當辛克萊在校園遭遇凌霸,被迫屈服,又委屈又恐懼,那段時間就像是生命的黑暗期。幸好德米安出現了,他輕鬆地解決了令辛克萊的絕望的難題。

當我讀到這裏時,我非常好奇,德米安究竟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千萬不要有神蹟,因爲如果是神蹟,我就會放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就說了,神蹟本身就是對上帝的不信任。

德米安什麼也沒做,但他什麼都解決了,請聽他說:

“有些事或有些人讓你害怕。從哪裏來的害怕呢?你根本不應該怕任何人。如果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害怕,原因就是害怕的人承認了前者的權力。比如說,這個人做了錯事,被另一人發現了,這樣的話,他就有了控制你的權力。”

人類的悲歡是相通的,你會發現辛克萊所困惑的,也是你曾經或正在困惑的,從少年到青年,道路開始分叉,就像同一個班級的同學,在畢業後各自分飛,道路不通,命運也將不同。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覺醒的人只有一項義務: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對大衆理想的懦弱迴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心的恐懼。”

4、《悉達多》——體驗

《悉達多》是黑塞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在60年代的美國形成黑塞熱潮,據說那時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本。更是成爲各類毫不相關的音樂人靈感的來源——從60年代到00年代,從尼克·德雷克到電臺司令,從深沉悲傷到搖滾妄想。

如果說《德米安》是引領青少年的人生指南,那麼《悉達多》則是所有人的人生辭典。

佛陀名喬達摩 悉達多,黑塞把名字一拆爲二,變成兩個人,喬達摩依然是佛陀,而悉達多則成爲追求理想的普通青年。寓意佛陀也是從普通人而來,有堅定信念的普通人也能成爲佛陀。喬達摩和悉達多一體兩面,代表着信仰和世俗。

人生就是體驗,悉達多本有着高貴的出生,俊朗聰慧,如果沿着父輩的指引,將一生平安富貴。然而他對於內在心靈的追求超過外在物質,在跟着沙門苦修並學會所有沙門的本領後,他問意義何在?再次放棄一切離開,獨自在森林中追尋。

"當你正在求道的時候,"悉達多答道,“你很可能 只見你在追求的東西,反而不能發現任何東西,反而不能專注任何東西,爲什麼?因爲你只想要你在追求的東西,因爲你有了一個追求的目標,因爲你被追求的目標迷住了。所謂求道,含有達到某種目標的意思,而得道的意思則是自在解脫,無拘無束,隨緣赴感而不強立固定目標。”

當他發現執着地追求也是一種枷鎖,便放棄追求,進入世俗生活,體驗財色權錢。隨着他在大城中獲得財富、地位,他過上了從前鄙視的生活,追求肉體的快樂,有了慾望,犯下了很多罪惡,害怕死亡的到來,對未來感到絕望,希望以自殺來結束痛苦。

悉達多來到河邊準備投河自殺,最後一刻他聽到了生命之河的永恆之聲,頓時清醒過來。

“我害怕自我,我在逃避自我。我在追尋梵天,阿特曼。我欲求摧毀自我、擺脫自我以便在自我未知的最深層發現萬相的核心,即阿特曼、生命、神靈或絕對終極之物。而正因爲如此,我卻一路丟失了自我。”

“通過我的靈魂與肉體得知,我之墮落乃爲必需,我必然經歷貪慾,我必然去追逐財富,體驗噁心,陷於絕望的深淵,並由此學會去抵禦它們;學會熱愛這個世界,不再以某種欲願與臆想出來的世界、某種虛構的完善的幻象來與之比擬;學會接受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熱愛它,以歸屬於它而心存欣喜。”

“任何體驗如果未達到極致並終歸寂滅,都會重新出現,悲哀總會迴歸。”

《悉達多》所表現出來的更多是青年悉達多對自己內心的剖析,所以,這不是一本容易理解的書,而是一本需要隨身攜帶的心靈之友。

我所選的這四本書,巴西保羅 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少女布萊達心靈之旅》,德國黑塞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時》和《悉達多》,都是在世界上傳播很廣的文學作品。

誰的青春不迷茫?迷茫纔是我們追求夢想的動力,願我推薦的這四本青春童話書,可以給青年們一些啓迪。

注: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國作家,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名言“Do your own thing”也成爲美國整整幾代青年人的座右銘。

保羅·柯艾略,巴西作家,被譽爲“上帝身邊的偉大作家”。2007年,由於其作品的深遠影響力,聯合國聘請他爲聯合國和平大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