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讀的日子,都是好時光。

這個五一過得有些不平凡,本來只是想安安靜靜地在家看書的,誰知被一波”後浪“掀翻在地,圍觀了一場“前浪”與“後浪”之間的波濤洶湧。

放下手邊余光中的散文集,聽何冰抑揚頓挫的朗誦,音色語音語調都好,不由地豔羨:要是微信讀書裏的男聲能有何冰的功利,我不知道要多聽多少部書呢。

現在每每眼睛看酸了,想休息下,又不想浪費時間,閉着眼睛聽機器人讀書,一會兒就能睡着,內容是一個字不記得,真是罪過,又要從頭看起。要是何冰的朗誦,必定能能字字入心了。

話說在B站宣傳片裏的後浪詩歌,我差不多都能背出來了,雖然意思不懂,但不妨礙我欣賞優美的朗讀節奏啊。

機器人讀書是標準和快速的,就是沒什麼感情,和人類情緒不合。所以,不太擔心碼字的工作會被替代,被替代的只會是那些沒有感情的制式文書。

不過,節前倒是聽一位編輯老師說,有平臺解約了一批作者,改用軟件寫作了。怪不得總髮現一些反人性的文字出現在某些平臺。

然而,平臺可以用機器人寫作,發稿子,但讀者總不能也是機器人吧?總歸吸引的是人類的點擊量和流量,或者殭屍粉絲能幫着平臺薅投資者的羊毛?這我就不懂了,時代變得太快,倫理倫常都在變,我也不敢說,我也不敢問呀。

就拿小破站來說,好好的在青少年中活着,怎麼突然想到要打中老年的主意了?何冰大叔的一席聲情並茂的演講,感動得無數大叔大媽們熱淚盈眶,終於找到自己還是青年的感覺了,朋友圈一通轉發,我是沒看到,但頂不住有人私信也要發給我看呀。

發完,還留言:青春不在年華,全在心境,那些對生活充滿愛與熱忱的人,永遠正值青春!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末尾還發了一溜的玫瑰。我回他:歸來,終歸是老年。

沒想到還有回覆:不會老的!

媽啊,這是要長生不老的的節奏呀。我繼續勸他:要尊重自然科學!

秒回:心態放年輕!

無言以對。年輕的“前浪們”,你們放過“後浪”好嗎?我們在一條河裏奔湧,請側過身,放“後浪”一馬!

“前浪們”要過好的是已經成爲現實的中年和老年生活,不要總想些有的沒的,妄想和“後浪們”一起浪。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就是,青年們沒有激情和衝動,中年們仍然衝動而富有幻想。

頭上的白髮和臉上的皺紋,不是心態年輕就可以抹去。大街上的廣場舞也不是青春洋溢的表現。

青春是跳躍的音符,是試錯的代價,是遠行的資本,是反叛的精神,是對權威的藐視,是對夢想的追求。有些事,過了時間,就被永遠地剝奪了成功的可能。如果誰到了中年,還生活在夢想中,沒有付諸行動,那麼他也只能做夢了。

誰還沒有青春過?但你得承認,你的青春已經過去了,別過着自己的好日子,還羨慕着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唯一擁有的青春歲月。

我們有什麼資格,指導未來的年輕人生活?一羣不知未來是何物的人,指導未來人的生活?

人類之所以進步,主要是因爲下一代不怎麼聽上一代的話!

1997年7月喬布斯親自爲年輕人寫了一段廣告詞:致瘋狂的人。

“他們特立獨行。

他們桀驁不馴。

他們惹是生非。

他們格格不入。

他們用與衆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

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

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譭他們。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爲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

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裏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因爲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爲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青春是成長的代價,即便是中老年也是需要不斷成長的。去年的今天,我也在迷狂中以爲自己仍然年輕,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結果,遇上2020年,我就蔫了,沒有經歷新冠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經歷過新冠的人生已經蒼蒼老去,更需謹言慎行,哪能再意氣風發?

我們的人生更適合在書香中沉澱,先讀書,後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