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大聲吼,孩子越差勁!

爲什麼吼孩子他也不聽?爲什麼你越吼孩子,孩子就越和你對着幹?化解這個難題其實很簡單!

01、別喊了,越喊越沒用!

有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兒子,每天下班之後還得強打精神收拾房間,只爲了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乾淨的環境,就像爸爸還在身邊一樣。

有一次媽媽下班回家,發現地板上都是積水,衛生間還一直在嘩嘩嘩地放着水,兒子正拿着一塊抹布坐在地上,衣服上褲子上都是污水和灰塵。

媽媽又累又氣,看着兒子無理取鬧的行爲頓時火冒三丈,朝着兒子大叫:你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怎麼一點也不乖!

說着拿起衣架就往孩子身上招呼,孩子邊哭邊喊:

“媽媽,你不要生氣……我沒有不乖,我在擦地板……你每天回家那麼晚,還要做那麼多事,每次我都睡覺了,你還在掃地……我不想你那麼累……”

媽媽聽後難過得掉了淚。假設這位媽媽在臨近脾氣爆發的時候,忍耐一下,他會收到孩子給他的最美麗的禮物。

02、當孩子被吼時,大腦是什麼狀態?

當孩子被吼時,家長聲音會很大,孩子天生的自衛本能會把耳朵關掉,聲音有進來,但是大腦不處理了,正如同小嬰兒掉到水裏時,會自動把口鼻關掉,使之不進水。

當我們面對着孩子,叉腰,怒目, 大吼,聲嘶力竭時那位小小的,柔軟透明的孩子,正驚恐地擡頭,沉默,淚迅速溢滿那雙清澈眼睛,用孩童的思維,用力地理解,自責卻又倔強地尋找答案,問自己的小玩偶:「爲什麼媽媽會生氣?」站在牆角跟自己對話:「這不是我的錯」我只是想把拼圖拼好再去喫飯;我只是想要個新夥伴芭比,她可以陪我睡覺;我只是想喫個糖,不想喫飯;我只是想爸爸媽媽陪我,他們都在忙,我很寂寞,所以我要發脾氣。

家長怒吼的時候,孩子的大腦釋放出的生化物質就會形成“戰鬥”“逃跑”“打架”的感知,讓孩子做出此類反應,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非常不利的。吼叫同時也會加重孩子對家長的軟抵抗。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就是說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時,內心就會滋生不耐煩、逆反的情緒。

03、吼叫改變性格

經常被吼叫的孩子,性格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有的孩子學會了以暴制暴,沿襲了父母的暴躁型性格;

有的孩子屢屢被壓制,認爲自己總犯錯誤,自己太笨,會產生自卑心理,形成膽小怯懦的性格;

也有的孩子學會了順從,形成了委屈自己,遷就他人的討好型性格。

04、撂狠話好比“狼來了”,不是長久之計

很多家長,尤其是媽媽們,很喜歡對孩子撂狠話。

一是因爲大多數家庭都是媽媽管孩子比較多,二是媽媽帶孩子事無鉅細,要求也比較多。

可孩子不是任大人擺佈的洋娃娃,有時候你越吼他、嚇唬他,他就越是叛逆。

閨蜜形容他兒子就是“三不急”,不着急喫飯、不着急睡覺、不着急寫作業。

每天都要她催,做管理的她脾氣又大,說不上三句就開始吼。

閨蜜給我舉過無數個讓她惱火的時刻。

比如:早上都收拾好了準備去學校,你着急地不停催,他卻還在慢吞吞繫鞋帶;

你讓他自己做作業,半個小時過後,作業本上一個字都沒寫;

帶他去商場,你在買東西,千叮嚀萬囑咐他一定要跟緊你,不要亂跑,誰知一轉頭,人沒影兒了……

這些事擱誰誰都頭疼。

每每此時,我就慶幸自己生了個閨女。

不過看似孩子是不聽話,這背後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心理專家武志紅老師曾在他的著作中談到,孩子面對你的怒吼卻仍舊磨磨蹭蹭是對家長的一種心理反擊。

看似孩子們並沒有和家長髮生正面衝突,但其實孩子對於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是不滿的,但大多數孩子都明白家長的苦心,知道尊重長輩,所以根本不會暴力反抗。

可是面對強勢的父母,長期在這樣的壓抑下,只能通過磨磨蹭蹭、唱反調這樣的方式進行反抗。

生活中大家常用的“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裏” “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再敢頂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爛”……

通常這樣吼幾句,效果遠比我們和孩子講道理要起效快,可只是治標不治本。

吼的次數越多,作用就越小,到最後孩子乾脆不怕你了。

說來慚愧,嬌嬌小時候,我也曾用過這樣的法子,現在那是萬萬不會用的,否則不知道會在她的心裏留下怎樣的陰影。

05、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憑什麼要求孩子呢

知乎上有人問道:“如何看待父母愛提‘別人家孩子’?”

其中點贊最多的一個答案是:因爲“和逼自己比起來,逼孩子容易多了。”

中國家長的一個通病就是對下一代總是給予極大的厚望,可是卻不懂得對孩子“量體裁衣”。

說實話,魚媽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深有同感,因此在有了小魚後,我都很“刻意”的給小魚營造一個良好寬鬆的成長環境,實在不想把她逼得太緊。

適當的嚴厲能夠起到督促作用,而太過分的嚴厲就變成了逼迫,這樣的教育可能會成就一個孩子。

例如,郎朗、例如董卿,但是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看不到的“失敗”案例。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是俞敏洪老師大力推薦的一本書,作者賈容韜,原本事業小有成就,但爸爸這個身份卻被他當的一塌糊塗。

賈容韜的兒子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不良少年”,有深度網癮,學習成績倒數第一、還經常在學校裏參與打羣架,甚至一度被勸退。

一開始賈容韜和所有的爸爸一樣,對孩子進行暴力教育,打也打過,罵也罵過,甚至跑到學校裏鬧。

可是孩子非但沒有改觀,卻變本加厲,最後連學都不上了,每天就在網吧裏泡着。

相信任何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崩潰,賈容韜也一樣,但他沒有放棄,不僅如此,他還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關掉自己的用心血打拼出來的公司回家陪兒子,確實很“任性”,但卻相當佩服這位爸爸的魄力。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人,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賈容韜正是這麼做的。

孩子犯錯,他不再採取暴力解決,而是耐心努力溝通。

孩子邋遢不講衛生,他先從自己做起,每天將所有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

孩子不愛學習,他每天堅持大量閱讀,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努力終於有了成果,看到爲自己做出如此多改變的父親,他的兒子也被自己的父親感化了,開始減少去網吧的次數。

可小孩子的意志力始終還是差一些,有次他兒子又被同學攛掇去網吧通宵,第二天一早才偷偷摸摸回家。

看到滿臉愧疚的兒子,賈容韜並沒有像從前一樣打罵,而是把飯菜準備好,對他兒子說:“雖然你又去了網吧,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麼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賈容韜戰勝了自己,改變了自己的脾氣,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他的兒子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戰勝了自己,最終徹底戒除了網癮,考上了重點大學。

可見,想要生活有所改變,要首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想要孩子改變更應該從自己身上找突破口,因爲你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會成爲一個怎樣的人。

這樣和孩子溝通更有效

1、不要帶着負面情緒和孩子溝通

從表面上看,父母大吼時,孩子好像立刻變乖了,停止了動作,但是那是生物逃命的本能反應,並不是真的在學習下次不要做,或瞭解錯在哪裏。父母吼叫對孩子的大腦有很大影響,當孩子處於舒服的精神狀態時,大腦的神經傳遞素通過釋放舒緩的生物化學物質做出反應,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增多,才聽得進去你說的話。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輕聲細語,溫柔而堅定,真正教孩子是非、改進不對的行爲。在孩子不恐懼時,慢慢說給他聽。沒有解釋理由的強制禁止,只會加深孩子的叛逆。

2、運用同理心

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認知,與孩子共感共情。

微軟第三任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是一位非常擅長運用同理心的領導。他曾說過因爲孩子扎因的到來才培養了他的同理心,是孩子教會他傾聽和接納。

比如有次看到孩子拿着掃帚在掃爸爸的牀單,我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呵斥,而是蹲下來問她在幹什麼。孩子告訴我,爸爸的牀單上有灰塵,我幫爸爸掃乾淨。我才明白,原來因爲爸爸出差好久沒回來,孩子想爸爸,更想幫爸爸做事情。如果我上來就劈頭蓋臉吼一頓,不僅會打擊孩子幹家務的積極性,更會傷害孩子的心理。

3、學會道歉,事後反思

告訴孩子媽媽也會犯錯誤,剛纔媽媽心情不好責怪了你,媽媽這樣做是不對的,請你監督媽媽,幫助媽媽改正錯誤。

每次情緒控制處理不好時,要深刻反思,避免下次重犯。我的經驗是把事件的起因、情緒失控的原因、孩子的反應都記錄下來,在記錄中反省,學會改正錯誤。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爲人父母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父母是孩子無法選擇、無法替換的人生導師,這就決定了父母必須合格。爲人父母是一場修行,來日並不方長,孩子轉眼就會長大,讓我們且行且修煉吧。

4、慢慢來,記得給孩子一個擁抱

對孩子的不當行爲,先不要生氣,想一想,你教過他沒有,若沒有,他的行爲便可原諒,孔子說“不教而殺謂之虐”。而對小小的孩子,一個行爲需要反覆教,孩子纔會記住,發脾氣沒有用,因爲他大腦尚未成熟,真的記不住,負面情緒的怒吼只會得到反效果!

家長學會放低聲音的同時,也是在將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能從一個更平和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錯誤,用更加公正的語言去指正。

教完孩子,一定記得抱抱他,讓他安心,知道你沒有不愛他。其實,除了天塌下來,並沒有什麼事情值得你去大吼大叫的,不是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