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區塊鏈行業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我是2017年的年中才開始關注到區塊鏈行業併入職一家區塊鏈小公司的。我做區塊鏈的初衷,只是爲了實現彎道超車。因爲我畢業後一直在一家公司從事嵌入式方面的工作,後來覺得這一行的薪水不高,並且經常受限於硬件方面。加上我自己曾經努力想補好硬件方面的短板而屢屢受挫,不得不承認自己很不適合做硬件方面的工作,所以不得不給自己在嵌入式方面判了"死刑"而轉投互聯網。


入門互聯網行業後,磕磕碰碰做了一些軟件開發和系統維護方面的工作,深感自己要學的東西非常多,要短期超越同行非常難,何況我還是個半路出家的。機緣巧合之下,我關注到了區塊鏈行業。這是個新的領域,從事的人也不多。當然我那時候對這個行業認識也不夠深,但那時候真的感覺這是個新的技術方向,廣闊天地,大有可爲。


然後就在一家小型的區塊鏈公司入職了。這個行業確實很新,各種新的行業詞彙向自己撲面而來,那時候我感覺自己看到了一片野地,沒多少涉足的野地,在這片野地上也可建造出新的高樓大廈,只是我沒看到這片野地上雜草有多高,窪地有多深。


2017年是區塊鏈瘋狂野蠻生長的一年,各種ICO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那時候瘋狂到隨便發一個空氣幣上一家交易所都能賺得盆滿鉢滿。大部分人都瘋了,都忙着炒幣,因爲行業真的是太好了。三點鐘無眠不是誇張,是真實的,那種被金錢亮瞎眼的感覺,潛意識裏的貪婪被釋放,攪鬧得腎上腺激素不斷地分泌,日日夜夜睡不着覺,總覺得地上有錢,睡着了就被別人撿走了。那時候才發現,原來掙錢,可以這麼容易。


整個行業就像是一個發瘋的巨獸,裹挾着這個行業的從業者瘋狂地前進,沒有人能夠讓它停下來。但國家說,他可以。衆所周知,2017年9月4日,七部委禁止ICO。重磅消息在各區塊鏈羣裏炸了鍋。一石激起千層浪,當然,這已經不是石頭了,是原子彈。一時整個行業都瀰漫着恐慌的氣氛,各種幣價開始了斷崖式下跌,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各大交易所開始陸續禁止交易,讓用戶提幣到自己錢包。我記得一個交易所,好像是叫聚幣網,前幾天剛要升級交易所的交易撮合引擎,之後新引擎沒用上,就要關閉交易功能了,着實是悲催。


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時候國家做得是對的。整個行業已經是瘋狂了,不理智了,如果不及時剎車,更大的災難將在後面等着。九四事件給行業瞬間潑了一盆涼水,整個行業都透心涼了。比特幣價格從最高3萬人民幣跌到兩萬左右,很多老外在Telegram羣裏說中國政府的壞話。


接下來就是大面積的退幣了,當然也有很多區塊鏈項目直接就跑路了。當時我在的公司也發幣,也退幣了。再之後,就是各大國內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出海。數字貨幣交易的需求一直都在,這也是區塊鏈行業最大的需求。


至於後來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比特幣期貨交易,IEO,VDS共振等等新玩法,其實都沒什麼意思了,我不是很感興趣,因爲我覺得這些其實算不上大的創新,可以歸類於“花式割韭菜”手法。可能會短期內收穫一波關注和新韭菜,來維持這個行業的“繁榮”,但對整個行業來說,促進的作用非常有限。


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比特幣是一個很大的技術創新,因爲它實現了零到壹的突破,讓區塊鏈技術問世了。以太坊也算一個,實現了智能合約,開啓了區塊鏈世界的新大門,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而門羅和零幣這些算是小創新,豐富了加密數字貨幣的隱私屬性,這算是在比特幣上做的一些改進吧。而BTS,STEEMIT,EOS這個系列算是自成一派,有一些創新也有一些開倒車。因爲這三者底層用的都是BM開發的石墨烯技術,所以暫且就叫他們石墨烯系列吧。石墨烯系列在提高用戶體驗方面做了一些功夫。例如讓用戶給自己賬戶取名字來代替類似比特幣、以太坊地址那一長串對人類不友好的字符串。例如內置多籤賬戶,不用像以太坊那樣創建智能合約,也不用像比特幣那樣繁瑣地構建多籤腳本。但石墨烯系列最大的問題是DPOS的中心化。DPOS的玩法有點像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董事會里大家投票參與項目治理。這其實已經非常明顯的中心化了。這麼幹是爲了提高出塊速度,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有了更高性能的DPOS就可以用來做“去中心化的交易所”BTS,“去中心化的博客”STEEMIT和“去中心化的操作系統”EOS。雖然他們號稱是“去中心化的”,但其實基因裏是中心化的。因爲我之前從事過用BTS源碼開發公司產品的工作,所以對這個項目瞭解得更多一些。BTS雖然解決了交易數據上鍊不可篡改,但是一直解決不了網關的中心化屬性。BTS網關的中心化導致它其實和中心化的交易所本質上並沒多大不同。中心化的交易所可能被盜幣,可能倒閉跑路,BTS的網關一樣可能會出現這些情況。所以說BTS是一個半成品是不過分的。而BTS更大的問題在於投票率地,也就是社區參入度低,這同時也是STEEMIT和EOS的大問題。因爲社區參與度低,這導致項目的決策就是那幾個出塊節點說了算,這和中心化的項目有很大的不同嗎?所以我覺得,這三個項目是中心化性質的,這其實和區塊鏈的初衷相矛盾的。


區塊鏈發展到今天,比特幣已經從中本聰一開始預想的“一CPU一票”的理想狀態發展成現在的算力中心化的狀態了。如果要說比特幣這個社會性實驗已經失敗了,也是可以的。中本聰隱退原因不可得知,我想,他會不會已經預感到比特幣中心化的趨勢,知道這注定是個失敗的實驗,轉而去搞別的去了。


以太坊實現了智能合約,告訴世人,區塊鏈還可以這麼玩。世人卻用它來ICO,創造加密貓。不管以太坊的功過是非如何計算,它對行業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把智能合約落地了。智能合約沒有落地以前,只存在於想象中,一千個人腦海裏有一千種智能合約的玩法。以太坊問世以後,很多人達成共識,原來智能合約可以長這樣。以太坊現在正被性能所困擾,2.0版本也遲遲沒有落地,未來如何,拭目以待。


我對隱私交易瞭解得不多,就不寫門羅和零幣了。但我認爲,這個方向是最符合區塊鏈的初衷——追求自由。


從業了兩三年,見識雖不遠深,卻足以一窺行業風塵;理解雖不透徹,卻足以慰藉懵懂之心。
(全文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