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08〕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最早由德國的政治學家伊麗莎白.埃諾爾-諾伊曼(Elisabeth Noelle Neumann)於1974年提出:

“在公開的輿論環境中,人們如果發現自己的觀點和大部分人一致,就會積極的參與討論;但如果發現自己的觀點不被大部分人認同,甚至會被恥笑或者攻擊,就會保持沉默。於是,另一方形成“優勢意見”,沉默的一方越來越沉默,優勢意見越來越響亮。這就是沉默的螺旋。”

今晚讀到這段話,又令我想起最近的一些糾結,關於快速閱讀。

可能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曾經因爲一天閱讀29本書,我被很多認爲是“牛人”,

但是去年10月我創建的“閃電讀書鎮”卻是帶着大家精讀,希望朋友們都意識到,慢就是快,帶着問題去讀書,去思考去踐行,才能真正能學到東西。很多事情,時間是繞不過去的。


也許我們看到很多大神都在用快速閱讀。比如羅胖說他每天刷好幾本書。你是否知道,他在獲得這個“刷書”的能力之前,精讀過幾百上千本書?


當這些“大神”已經站在了神壇上,他們當然會美化過去。他們會告訴你碎片化知識是有用的,只是爲了迎合大衆膚淺的想法而已。而你如果連原始積累都沒有做好,就想用這種碎片化的方式去學習,就想獲得結果,可能只會得一個“終身”碎片化學習的結果。

爲什麼我沒有在朋友圈,或者在很公開的場合,去說快速閱讀其實是沒有用的,今天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詞——沉默的螺旋。


我自然只是一個小人物,一個普通人,我的話沒人會聽,而且我身邊不乏靠着這門手藝發大財的朋友。


最近,我喜歡上了的李誕,不是因爲他多麼搞笑,而是因爲他在前幾期的奇葩說上,表示他不會爲了所持的正方、反方的立場,而違背自己的原則,去說違心的話。

我們都知道奇葩說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所有導師和辯手,都會爲了自己的立場,瞬間說截然不同的一堆觀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他們是沒有觀點的,他們是沒有立場的。但是李誕敢在節目上公然的拒絕發表違背自己立場的話,非常難得。


很多時候,面對大衆一片倒的輿論,我們縱使有不同的聲音,卻還是選擇了沉默。


打臉就打臉吧,我不再強迫自己繼續“每天一本書”的在朋友圈曬了。


持續行動,刻意學習,是我唯一的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