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面上的脾氣和不上臺面的利益左右腦——瓦教授的博客

爲工作發脾氣,應該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畢竟工作意味着責任、意味着飯碗、意味着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個步驟和環節。人在事關這樣重大的問題上發火,是難免的。往好裏說,這是愛崗敬業到把工作上的事情等同於自己的私事一樣對待,對工作有一種高度的沉浸感、投入感,傾注了太多自身的喜怒哀樂在其中。只要你的責任擺在那兒,你的與責任掛鉤的權利、義務、收益擺在那兒,導致工作上不順利的事由擺在那兒,顛顛分量相符了,大家都會理解。

 

但是也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脾氣的強度和對應的責權利、對應的事由之間明顯不匹配。在旁觀者看來,這種場合下發這麼大脾氣,似乎是無事生非、小題大作、借題發揮、指桑罵槐。這個時候,就不是擺在檯面上的責權利和事由所能解釋的了,誠然,對脾氣控制的程度確實有個體差異,心理學上也承認這種差異。某些過於“老實”的環境也會在事實上助長和縱容這種差異。但是真正因爲個體差異而脾氣火暴的人,第一在發脾氣時會部分失去對理性的控制,第二事後反思起來會很真誠地後悔。如果發脾氣的當場還能很高智商地分析問題、很技巧性地將脾氣的鋒芒躲開不敢或不該得罪的人,那說明發脾氣時並沒有失去對理性的控制,加之事後如果再聽不到真誠的後悔,那這裏面就有問題了。

 

所謂有問題,就是這裏面一定存在擺不上臺面的利益,發脾氣的人相對於這種擺不上臺面的利益是利害攸關的一方。惟其如此,才能從心理學上加以解釋;惟其如此,感情的天平纔是平的,也就是說脾氣的強度和利害攸關的程度纔是匹配的。所以,從與責權利和事由不相匹配的脾氣後面,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定會解讀出擺不上臺面的利益的影子。這是一條重要的生活經驗,可以說屢試不爽。

 

從另一方面說,肆無忌憚發脾氣的人,還不是玩弄擺不上臺面的利益的真正高手。那種根本用不着發脾氣、在氣定神閒中就搞定方方面面、讓你無法從其情緒中解讀出任何擺不上臺面的利益的人,纔是真正可怕的人。相比之下,咋咋唬唬發脾氣的人,暴露出來的東西很多,威脅性其實很有限,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很“可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