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獲獎作品《寄生蟲》: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

人生遠看是喜劇,近看是悲劇,那些無法承受之重,日夜交替上演。

推薦韓國電影《寄生蟲》,很多細節和隱喻值得反覆咀嚼,將窮人在底層掙扎的傷痛用巧妙的電影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怪不得可以連續奪得四個奧斯卡大獎。

故事講的是金氏一家住在擁擠邋遢的舊城區地下室,全家都爲找工作而發愁,在機緣巧合之下,變成寄生在富人家庭樸社長一家的卑微角色,無意中發現社長家所在別墅的地下祕密。。。

一、上不去的臺階,撇不去的慾望

世事無常,福禍之間的界限劃得沒有清楚,厄運喜歡僞裝成好運的樣子。

基宇是長子,復讀了幾次,都沒考上大學,在家閒得慌,遇到高中好友來託他幫忙。原來這朋友在名牌大學讀書,準備出國,介紹他去給富家千金輔導英語。

這麼好的機會怎麼容錯過,基宇僞造自己的學歷,碰巧矇混過關。嚐到甜頭後,他讓妹妹基婷冒充成主修藝術心理學的國外名校生,給富家小少爺輔導美術。

這還沒完,一頓猛如虎的操作後,他爸基澤變成大富豪的司機,媽媽忠淑變成了管家,全家人都給富豪家打工,當事人卻被矇在鼓裏,倒是小少爺用鼻子嗅出了他們相似的味道,也許是長年住在地下的潮溼味。

不管怎麼說,一家人都找到工作,輕鬆又高薪,日子倒也過得和和美美,他們已經很滿足了,偶爾還能趁着富豪一家出遊體驗一把“反客爲主”的歡樂。

這一天,小少爺過生日,富豪一家打算去外露營幾天。他們前腳剛走,金氏一家就蜂擁而至,享受舒適的大浴缸,在豪華大客廳胡喫海混,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那一刻,他們有種錯覺,以爲夢寐以求的生活近在眼前。

可惜好夢由來容易醒。當富豪一家因爲超級大暴雨提前回來,他們就像蟑螂一樣躲在桌子底下戰戰兢兢,搗鼓了好幾個小時才找到機會溜走,在大雨中落荒而逃。

我很喜歡SIR的影評:如果說樓梯是通往上流的橋樑,那麼水就是沖刷慾望和毀滅幻想的清潔劑。

刺骨的雨水從頭淋到腳,提醒着他們現實的殘酷,這個半山別墅始終不是他們的家。

屋漏偏逢連夜雨,好不容易回到熟悉的地下室,等待他們的只有大水漫灌,一片狼藉。

超級大暴雨只是打消了富豪的出遊計劃,卻淹沒了金氏的家園,這便是鴻溝。

基宇死死地抱着那塊所謂的會帶來幸運的大石頭,在水中漂浮着,遲遲不肯鬆手。

與其說他抱的是幸運,不如說是貪念和不捨,貼近富豪的生活讓他體驗到了從所未有的滿足感。

一邊是豪華別墅的紙醉金迷,一邊是暴雨肆虐的地下,活得卑微的幻滅感和挫敗感如濃墨重彩攪成一團。

二、狡黠中帶着善良

金氏一家中我最喜歡基婷這個角色,美麗大方、聰明果斷、有氣勢,各方面都挺好。她的歪心思多是多,卻不至於傷天害理,只是謀生的必要手段,身上仍然閃耀着人性的光輝。

我覺得導演這種人物塑造的方式很巧妙,亦正亦邪纔是真實人性。

小人物會爲了一分錢錙銖必較,罵罵咧咧;也會爲救人奮不顧身,基婷就是這樣。

金氏一家在富人家“反客爲主”的那一晚,由於前任管家雯光的突然造訪,意外地發現了地下室的祕密——原來,別墅地下有個隱祕的防空洞,富豪一家對此並不知曉。

防空洞裏藏着的是雯光的丈夫吳勤世,爲了躲避鉅額債務,已經在裏面生活了很多年,餓了就偷偷上來別墅找喫的,或者由雯光悄悄把食物送下去。

前任管家本來想和媽媽忠淑好好談談,希望她幫忙定期送食物給丈夫,但這一切因爲金氏其他人的暴露終止了,取而代之是你死我活的大混戰。

雯光突然明白是金氏一家搶奪了她的飯碗,與丈夫一起奮起反抗,在混戰中頭部重創,倒在丈夫旁邊,金氏一家順利脫逃。

事後,對於這一切,爸爸基澤放任其自認自滅,基澤一心想着用那塊石頭解決掉他們,基婷卻想着和媽媽一起,準備給防空洞弄點食物,這麼做有可能讓自己的身份暴露,被炒魷魚,可是不這麼做,對方就會死。

兩難選擇面前,一念光明,一念地獄。所謂善良,就是在絕境下爲別人着想,爲自己的舉動負責。

麪包和道義善良面前,選擇後者,理所當然,卻並不容易。

三、言不盡的悲歌

有一個片段我印象很深,富人夫婦對爸爸基澤身上的氣味特別嫌棄,眼神中滿是鄙視。

即使他們一再努力,有些東西註定改變不了。

導演在這裏用了很巧妙的象徵手法,味道可以祛除,但是深層次的精神印記卻無法抹去,氣味的隱喻尤其精彩。

我覺得,即使他們一家暫時沒露出馬腳,假以時日,肯定會因爲一些改不掉的習慣暴露出來。成就他們的東西,同樣可以毀掉他們。

有些印記,註定無法隱藏,而有些橫禍,無法躲開。

防空洞的風波就像一場蝴蝶效應,提前引爆金氏的幸福假象。

前任管家那晚就死在防空洞裏,可以想象她丈夫的悲痛欲絕。第二天,發瘋的吳勤世舉起大石頭,砸得基宇頭破血流,在富家少爺的生日宴會中當面殺死基婷,而爸爸基澤在極端憤怒的情況下殺了富家主人,開始逃亡生活,金氏一家走向上流的夢就此隕落。

貪嗔癡就是根植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源代碼,稍不留意就會激發出來,害人害己。

如果他們擁有延遲滿足的思維,早早未雨綢繆,把賺到的佣金都積攢起來,想辦法換個房子住,而不是賺到錢之後就只想着喫喝玩樂,結果會怎樣?如果他們和管家夫婦可以好好談判,事情會不會有轉機,達成動態的平衡?

最怕的不是貧窮,而是貧窮造成的稀缺心態,因爲經歷過匱乏,太害怕失去,反而擁有不到,整個心智帶寬都被佔據,看問題也變得片面,情緒也不穩定,更別說改善生活的執行力,陷入了惡性循環。

網上有句評論是這麼說的:“這部電影的精妙就在於社長一家做的事情其實都非常合理,但是從窮人的眼光去看,就變味了。

而我認爲:當能力無法匹配你所擁有的東西時,註定只是場悲劇,徒自悲傷。

當你以爲日子變好的時候,卻被若有若無的心智枷鎖鉗制着,這便是言不盡的悲歌。

關於這部電影,你又有什麼感受?歡迎留言討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