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敗給流量的時代

《我就是演員之巔峯對決》所謂的下半季第1期節目郭曉東被淘汰讓人大跌眼鏡,在不少觀衆心目中,他的表演就算不是當期最精彩的,也無論如何不可能排名末位。而這樣讓人質疑節目公平性的結果今年已經不是第1次出現了,郭濤的演技有目共睹,在上半季也慘遭淘汰。如果說彼時還有劇本的感染力等因素,郭曉東的淘汰就赤裸裸地體現了節目的選人標準——流量第一,實力第二。實際上要判斷哪位演員會出局很簡單,甚至可以不看他們的表演,只看他們的受關注度:名氣、話題性、吸引的流量、引起討論的熱度,後面這些幕後的“硬”指標是節目組最關心的,自然也就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循着這條線索,迄今爲止每一位演員的淘汰都是順理成章的。

話說回來,流量稱王是這個時代的特徵,在這種環境下也不能過分苛責我就是演員節目組,畢竟收視率和隨之而來的廣告收入的競爭是殘酷的。我就是演員前兩季開了好頭,算是一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好綜藝。這時候資本嗅到了商機,跟風節目鋪天蓋地而來,演員請就位、演技派……爲了避免同質化和觀衆流失,我就是演員想出了巔峯對決這一招,把PK的演員從渴望認可和重獲新生這兩類一下子升級到成名已久的大腕。老演員的演技是有保證,但又怕對年輕人的號召力不足,所以總要搭配一個偶像。不過說實話,無論是跨界的李宇春還是少年成名的關曉彤,表演得都不錯。問題就在於節目組追求的不僅是一款有質量的綜藝,更是一款火爆的綜藝,所以在實力和流量的競爭中,總是偏向後者。

最後補充一下我認爲的節目組控制排名的機制。演員的分數來自兩部分,一是專業評委的節目評分,二是普通觀衆的演員評分。從幾期節目公佈的評分來看,節目評分還是挺真實客觀的,沒有潛規則的觀感;演員評分則給了“調節”排名巨大的操作空間,和觀衆印象反差巨大的也基本上來自於此。換言之,前者體現的是節目組的品質追求,也是真正熱愛表演在乎演技的演員更應該看重的;後者反映的是節目組的市場考慮,最新追話題和捧自家偶像的粉絲在意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