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

2020.06.16

看到一位簡友的文章談到的話題:你會爲知識付費嗎?對於這個話題我是有一些感觸的,主要是思想和觀念有了轉變。

曾經的我很抵制學習知識還要花錢,現在網絡這麼發達,網上的資料、知識鋪天蓋地,有太多的書籍、文章、論壇、社區等渠道供我們參考、學習。所以內心總是會秉執一個想法,寧可花很多時間去尋找免費的資源,也不願意花費少量金錢購買非常系統的課程。

後來,我想要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比如走路時,地鐵上。這些零零散散的時間可能不方便看一些東西,但是可以聽。我想到了聽書,聽課。起初我是找了很多免費的音頻資源,比如喜馬拉雅FM裏有很多免費的音頻,雖然都是按系列更新的,但是有些零散,比如《每天五分鐘心理學》,每天花五分鐘的時間講解一個心理學小知識,如沉默成本,配套效應等等,但是這種乾巴巴的理論很難被記住,因爲不能儘快的應用到生活中。所以最好是聽書,那時候我對積極心理學比較感興趣。但是這種講書類的應用或者平臺雖然有,基本都是付費的。我開始思考知識付費到底是什麼,真的是花錢買知識麼?

所謂知識付費,其實只是在花錢買別人的服務。羅振宇說的很對,“買煎餅果子要付錢,聽課爲什麼不能花錢呢?都是在爲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消費,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別人花時間把知識整理成一個體系,並且加以講解,然後製作成書籍、視音頻,讓我們可以方便快速的獲取知識。還記得之前有個高考狀元售賣自己高中的各科筆記,還有我們上學也是在花錢買老師們的服務,一樣的道理。

知識還是那些知識,只是爲了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而提供了一些特有的方式,從而出現了一些知識服務平臺,比如《得到》app,《樊登讀書會》等。讓我們可以利用碎片時間獲取更多更直接的乾貨,我想這就是知識服務的價值之一所在。最有價值的應該是作者們的經驗和個人見解,這部分內容是最大的賣點,也是消費者比較看重的地方。

在這件事情裏,很多人會把金錢和知識關聯在一起,所以纔會覺得知識都是大家共有的,憑什麼你要收費。這樣的想法顯然是錯誤的,不要讓知識和文化沾染金錢的銅臭,我們消費的是服務,而不是知識。

花錢買服務,這是公平的。憑什麼你可以免費享受別人花了大量時間、精力而產出的作品,既然你不願花時間或者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同樣的事情,花錢購買已有的作品,多麼正常的交易。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精力,也可以自己去慢慢探索知識,自己總結,那樣收穫反而會更大。總結、思考的過程通常會進行更深層次的思維擴展,就會有額外的收穫,也是不斷提升思維高度和思維能力的過程。

所以後面我購買了會員聽書,有時候也會購買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課程。通過聽書瞭解了很多知識,並且經常在生活中應用,有明顯的親身感觸,這是非常棒的。

如果你還在糾結要不要購買課程或者開通會員,不用糾結,理清你的需求,再做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