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記

爲致敬我最喜愛的作家張愛玲女士,她有一篇散文叫《更衣記》,特寫這篇文章。



穿衣記

孫本旭


提起穿衣服,各人有各人的風格。但是大體上小孩子是沒有選擇的權利的,小孩子穿什麼衣服基本上是由大人規定的。20歲之前,人對美的看法是與衆不同的,叛逆、另類和異樣,所以青春期穿衣很容易追捧和仰慕同伴之風。奇怪的是,成年以後,人從背叛和逃離,重新迴歸到家庭,所以穿衣正統、得體和大方。

說起穿衣,我不得不提起我最崇拜的一個女人張愛玲。她的穿衣風格可謂是講究、有派和獨樹一幟。她的大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夏衍力推張愛玲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第一次文藝座談會。這是一次非常正式的全國作家討論會,張愛玲爲人孤僻,低調,性格冷漠,她在當時早已經名震四方了,但是這樣的大會還是頭一次參加。她並非是有意要遲到的,可偏偏這場會議就像是爲她一個人舉辦的。大會開始了,從會場的後門走進來一個身高有些高的女子。不知道是在場的人被她震住了,還是張愛玲被現場的人驚嚇了,總之當時的場面就像是鶴立雞羣。張愛玲自己說:“不論男男女女,都着灰藍中山裝,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還罩了一件網眼白絨線衫。”這在當時是多麼大膽,就連張愛玲的女朋友丁玲都說她:“你怎麼敢和大家不一樣。”

說起張愛玲穿衣服,無獨有偶。

有一次雜誌社舉辦了一場活動,邀請了當時巨星李香蘭參加,張愛玲是作爲國內知名作家也列席參加。當時主辦方是爲宣傳李香蘭,張愛玲和李香蘭並無交集,兩人是在這次聚會上相識的。宴會活動之後雜誌社要給張愛玲和李香蘭合影留念。活動方只放了一把椅子,但據說當時這把椅子是爲李香蘭準備的,張愛玲是要站在李香蘭身後的。但是合影的時候問題來了,李香蘭穿了一件極其正統樸素的旗袍,而張愛玲穿的是什麼?是她祖母一牀被的被面,張愛玲自己改成了裙子,當時僅有23歲的張愛玲和李香蘭相比,靠着這身滿大街都買不到的衣服取勝了。這把椅子最後成爲了張愛玲的寶座,而巨星李香蘭成了配角。


張愛玲的穿衣風格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效仿的。張愛玲的家族血統和成長經歷以及自身的才華造就了她桀驁不馴的人生態度。所以她穿衣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散發和表現,她的內心雖然有時候是孤僻和冷漠的,但是通過她對穿衣的品味和追求能讓我們看到她對生活對藝術熱情的一面。

大街上有好多年輕人開始流行起來穿漢服。美其名曰對傳統文化的復古和喜愛。確實,漢服很美,很儒雅。我很佩服那些敢穿着漢服走在街頭上的人。他們大多是一些20歲以下的青春期的人,是熱捧和追風的大軍。有時候我也被他們所感染,很想買一身漢服穿着去上班,冷靜之後我覺得不可取。首先我沒有張愛玲桀驁不馴的人生背景,其次我也不是可以無限瘋狂的青春期。我不過是一個極其平凡的成年人。漢服確實很美,但無法遮擋住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無知和缺少了解,穿上了漢服就更應該代表一箇中國人的形象,做出禮儀之邦大國之舉的事情,如不能夠,那麼穿漢服就會成爲一種俗氣的行爲。

穿衣是一門可研究的學問,穿什麼和性格、和品味、和三觀,甚至和我們的文化知識有着不可分割的關聯。但有一點,無論誰穿着多麼不合時宜的時裝,都不該得到別人的取笑和諷刺,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尺去量別人的身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