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關心自己,才以爲大家都在看我

   

    前言:按照我父母的說法我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要智商沒智商,要情商沒情商,一身的毛病還長得醜。這些話對他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但這些話對當事人來說會被刺到,而我如此的“厚顏無恥”並不在意父母的“評價”,卻很在意自己是否是一個成熟的人!


  以自我爲中心

   

這裏的“自我爲中心”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的“自私”,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他人的利益。而是從心理學上角度來定義的“自我爲中心”:我所看到的一切就是別人看到的一切。我所感受到的一切就是別人所感受到的一切。我的視角就是別人的視角。

    有一天起晚了沒有洗頭急忙忙地去上班了,和同事打招呼就會覺得別人一直盯着自己的油頭看。一天下來如果你去問同事有誰注意到你的頭髮沒洗,事實上壓根沒有人注意過你的頭髮。

    再比如說自己,覺得自己寫的文章還算湊活,會有不少人看吧,事實上沒有幾個人看。你發了一個朋友圈會覺得會有很多人給你點贊、評論,事實上也就寥寥無幾的人給你點贊、評論!

    這些現象,我們稱爲“聚光燈效應”。我們太關心自己,因此有種強烈的錯覺,感覺周圍所有的人,都在盯着自己看。

內向者

   

作爲一個內向的人總是被身邊的人貼上各種標籤,孤僻、沉默、不合羣、高冷、見到女生害羞等。現代社會是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合作需要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而內向的人就顯得“喫不開”。我並不認爲對內向者貼各種標籤是一種偏見或者是一種缺陷,覺得這些標籤只是內向者的特點並沒什麼。我在意的是內向者給自己編造出一個狹小的空間裏,在這個空間裏,永遠只有一個視角,就是自己的視角。

那都不是事兒

   

害羞內向的人會誇大自己的缺陷或不足,害怕說錯話,做錯事。因爲聚光燈效應感覺周圍的人都在盯着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會更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太在乎別人的評價。

    當我們看電視還有人因爲喫不飽飯而發愁時,我們最多會感慨“這家人好慘啊”,然後關掉電視,繼續沉浸在自己的傷心事兒中。所以只要自己不當回事兒,那就不是事兒!

      讀書不是爲了在飯桌上有談資,不是看上去很努力、很上進、很有才華,而是看見的世界,不再是一個單維的、只有黑白的世界,而是由不同人、不同角度組成的整個世界。


    假如有一臺時光機我會拍拍肩膀對過去的自己說;“放過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