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甜後苦的模式,是最慘的!


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按照生活環境來看,大致可以分爲甜和苦(這個不是絕對物質條件,而是相對的感受),如果按照時間階段,可以劃分爲先甜後苦,先苦後甜,一直苦,一直甜這四種情況。(當然如果細分情況就很多,有的人是一直平淡,先平淡後苦,先甜後平淡等等,不過那樣分析就太複雜了,爲了方便分析,就簡單分爲四種情況)


那麼這四種情況,哪一種人會最不滿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很值得研究。這裏面可以體會人性的複雜,還可以分析不同羣體的心理,甚至預測未來的大勢的走向。


有的人可能會說,誰都不喜歡過苦日子,所以一直苦的人,應該是最不滿的。而一直甜的人,肯定是最滿意的。



這種說法對嗎?大錯特錯!因爲人性是非常複雜的,肯定不是這樣直觀的得到結論。在公佈答案之前,我先講一個比較噁心的內容~上廁所的臭味(如果你正在喫飯,建議過一會再看,要不然很反胃)


誰會感覺廁所裏最臭?是在廁所裏蹲了很久的那個人嗎?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並不是。因爲這個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氣味了,反而不覺得臭。這就是所謂的自己是聞不到蹲坑時的臭味的(除了個別特別臭的除外)


反而是剛剛從外面進來上廁所的人,是最能感覺到這樣的臭味的,哪怕上一個上廁所的人已經反覆沖水了,往往還是感覺惡臭撲鼻!


另外很多人都知道,街上遇到拉大糞的,一般人聞到那個大糞味,都覺得非常難受,根本不敢靠近,但是拉大糞的那個人卻無所謂。爲什麼,就是因爲他常年從事這項工作,嗅覺上對這種臭味已經麻木了,感覺不到了。


剛剛從生活常識上說了一點內容,接下來從經濟學上再說一點。經濟學上有一個術語叫做“邊際效用遞減”,簡單來說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遇到的多了,反應就不強烈了,慢慢的麻木了,沒有那種“新鮮感”了。比如說你一直期待玩某個遊戲,剛剛開始會非常開心,非常享受,玩多了就會感覺也就那樣了,沒什麼意思,可玩可不玩。或者喫什麼東西,一開始感覺特別好喫,感覺特別爽,喫多了就撐了,甚至感覺反胃!


(類似的,剛剛說到的那個臭味,也符合邊際效用遞減的特點,最開始覺得非常臭,後面慢慢就習慣了,就麻木了)


這個邊際效用遞減,在生活中應用很多,這裏我們只談和剛剛說的先苦後甜/先甜後苦有關的。





回到最開始的內容,我爲什麼說一直苦的人不會最不滿?一直甜的人也不會最滿意?


原因很簡單,邊際效用遞減(麻木了)。一直苦相當於在廁所裏蹲坑,時間久了對這種臭味已經麻木了,感覺不到多少臭味了,而一直甜相當於玩遊戲,最開始新鮮感很強,特別想玩,時間久了玩膩了,也沒有多大興趣了。


那麼什麼人最不滿呢?答案是先甜後苦的人!就像一個人剛開始在一個香氣四溢的環境裏,突然環境變了,哪怕只有一點點臭味,他也會感覺非常臭!


記住這個結論:先甜後苦的人,絕大多數比一直苦的人更加不滿。哪怕先甜後苦的人,苦的指數只有20(隨便舉例,大概的數據),而一直苦的人,苦的指數有50甚至80。


理論說完了,接下來要說一些射輝現象。現在的射輝裏,誰最不滿?(以下內容都是對射輝現象的客觀分析,沒有帶感情色彩)


是哪些常年生活在底層,看起來過得非常辛苦,生活條件很差的老農民嗎?並不是,因爲他們一直苦,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甚至可以這麼說,環境只要稍微改善一點,他們就會非常開心。如果沒什麼變化,可能有一些怨言,但是不會很大,因爲這樣的生活早已習慣了,以前都過來了,現在又有什麼呢?


但是,很多人甚至一些肉食者,都會誤認爲絕對物質條件最差的人,就最不滿,這實際上是對人性理解不夠透徹導致的誤判。


而什麼樣的人最不滿呢?很多人可能想不到。


有些人可能會說,是收入很低的老農民(剛剛已經說了,並不是);有的人會說,是上有老下有小,揹着車貸房貸,活得非常辛苦的大城市中年人;有的人可能會說,是經常被拖 /欠工 資的農 民工;還有人會說是早出晚歸經常被城g 趕來趕去的個體戶...


實際上,都不是,現在最不滿的人,是被認爲“在蜜罐里長大的”90後,00後!


因爲這些人最符合“先甜後苦”這個標準。(尤其是上過大學的90後00後,因爲期望更高)


90後 00後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寵愛,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然後他們自出身開始,基本上就趕上了經濟發展最快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苦日子時期(90后里比較大的,早年可能有一點,但是年紀很小印象也不深)。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就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但是一直喫蜂蜜,也不覺得甜了,如果突然換成粗茶淡飯,就會非常不適應。


但是很不巧,這批人成年以後,就遇到了經紀低迷的時代。而且不但是經紀低迷,整個射輝也越來越固話,機會越來越少。讀完大學,認爲自己是天之驕子,沒想到好工作非常難找,有的人甚至不得不去送外賣甚至搬磚維持生活。在那些老一輩的人看來,現在的日子再怎麼也比他們年輕時好多了,但是這是絕對生活水平,絕對生活水平是無法代表心理感受的。


更“有趣”的是,現在又不是那種信息很封閉的古代,大家不知道外界的情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知道澀會很固話,自己很有可能一輩子就是一個底層白領,哦,不對,這還算好的,因爲很多人三十多歲就會被公司丟出來。然後有的人去開網約車,有的人去送外賣,有的人擺地攤,有的人非常辛苦的改行,但是工作量比以前更大,收入更低...


二十歲以前,不說是蜜一樣的生活吧(因爲應 試教育還是壓 的人很難受),但是生活條件是很好的,對未來是很憧憬的,總體感受是比較幸福的。但是大學畢業,就撞上了經紀低迷,射輝也越來越固話,自己只能當一輩子底層白領,甚至更糟糕(到一定年紀被轟出來,做更辛苦的體力活)。




可以說,是剛剛踏入社會,就對未來幾十年失去了希望,這種先甜後苦的感覺是非常難受的,所以說看起來絕對生活條件還算可以的90後00後,實際上是最容易感受到不滿的(很多在校的,因爲接觸現實社會比較少,暫時還感覺不到,甚至很滿意,但是當他一旦踏入社會...)


不知不覺,這篇文章又寫的很長了,我還有很多話想說,不過篇幅太長了大家看不下去,所以下週這個時候發續篇。


這裏簡單下個結論:一般情況下,不滿程度是先苦後甜小於一直甜小於一直苦小於先甜後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