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沒羽箭張清到底連打梁山多少好漢?

[薦]沒羽箭張清到底連打梁山多少好漢?[圖]
評論/瀏覽(98/56522)發表時間:2007年9月15日 18時16分
  關於張清,最噲炙人口的事蹟莫過於連打梁山十五員大將,其人其事,與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並稱水滸傳三大令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的個人英雄事蹟(這個是俺瞎列的,不過俺認爲並不過份)。可惜那時不興巡迴演講,不然就可以豎立先進典型進行全國巡迴演講,然後舉國上下認真學習,然後張清等人便可以出書,諸如《打石子祕籍》、《灑家是如何從小培養神力的》、《一切真老虎都是紙老虎》之類的暢銷書了。

  廢話少說,切入正題。

  大家知道張清連打十五員大將,基本上是從水滸傳的描寫中得來。水滸傳中寫張清連打十五人,通過四處可以得知。按照原著中描寫的心理活動,如下:

  一、燕青心理活動

  不提防浪子燕青在陣門裏看見,暗忖道:“我這裏被他片時連打了一十五員大將。”

  二、東昌太守心理活動

  太守在城上看見張清前後打了梁山泊一十五員大將,雖然折了龔旺、丁得孫,也拿得這個劉唐。

  三、宋江言語

  宋江再與盧俊義、吳用道:“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今日張清無一時,連打我一十五員大將,雖是不在此人之下,也當是個猛將!”

  四、贊詩:

  張清神手撥天關,暗裏能將石子攀。一十五人都打壞,腳瘸手跛奔梁山。

  在以上四處描寫中,有兩處明確提到的時間,確實是“此戰”“張清”連打15人,如燕青處的“片時”和宋江處的“今日無一時”以及和“日不移影”。有一處描寫的卻是不一定是在一日,如太守的“前後”。有一處並無時間限制,如贊詩。另外,以前的描寫中,主語都是“張清”,並不包括丁得孫和龔旺。

  考慮到有兩處明確提到此戰(或者今日)連打15人,兩處不明確,可理解爲包括此戰和此戰之前,那麼可以認定,此處描寫,必是此戰實打了15人,並非虛數。

  在確定了連打十五人之後,我們就必須要數一數,到底是打了哪十五人了。在這一戰中,從被張清第一個打的徐寧開始,到第一次提起“連打十五員大將”,共有:

  01、金槍手徐寧――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馬。
  02、錦毛虎燕順――打在鏜甲護鏡上,錚然有聲,伏鞍而走。
  03、百勝將韓滔――手起望韓滔鼻凹裏打中。只見鮮血並流,逃回本陣。
  04、天目將彭玘――手起正中彭玘面頰。丟了三尖兩刃刀,奔馬回陣。
  05、醜郡馬宣贊――正中宣贊嘴邊,翻身落馬。
  06、雙鞭呼延灼――見石子飛來,急把鞭來隔時,卻中在手腕上,早着一下,便使不動鋼鞭,迴歸本陣。
  07、赤發鬼劉唐――劉唐面門上掃着馬尾,雙眼生花,早被張清只一石子,打倒在地。
  08、青面獸楊志――錚的打在盔上。嚇得楊志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09、插翅虎雷橫――急待擡頭看時,額上早中一石子
  10、美髯公朱仝――脖項上又一石子打着
  11、大 刀關勝――急把刀一隔,正打着刀口,迸出火光。關勝無心戀戰,勒馬便回。
  12、雙槍將董平――那石子抹耳根上擦過去了。董平便回。
  13、急先鋒索超――急躲不迭,打在臉上,鮮血並流,提斧回陣。

  數一數,咦,怎麼會是13個人?難道燕青、宋江、太守、施老爺子四個人全數錯了??

  老人家教導俺們說,“讀書要仔細”(嘿嘿,又是俺瞎掰的),明明寫着十五人,卻有兩人到哪去了?(注:之前有一網友問到我,張清到底打了多少人?我隨口一答,十五人;對方又問,是哪十五人?我馬上捉瞎。真是讀書不仔細啊。因此纔有此文的出臺)

  關於張清連打十五員大將,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一般是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將此戰之前盧俊義獨打東昌時,張清打傷的郝思文,以及丁得孫飛叉所傷的項充列入,共是十五人;

  二、將此戰之前盧俊義獨打東昌時,張清所傷的郝思文,以及奪糧時,張清所傷的魯智深列入,亦共是十五人。

  不過我還是有懷疑。畢竟,第一種說法,是丁得孫所傷的項充,第二種說法,沒有考慮到燕青所說的“片時”和宋江所說的“今日”。更何況第二種說法是魯智深還是在提出“十五人”之後才傷的。

  在此,我提出第三種說法。

  所有的說法,都提到一個關鍵字,連“打”一十五員大將。“打”,我認爲可以說是“戰”、“鬥”而不是“傷”、“打傷”、“用石子打到”。此時,連打一十五員大將,可以解釋爲連鬥一十五員大將。

  那麼我們看,除了上述13人之外,在此戰中還出場了哪些人馬。

  1、徐寧落馬之時,龔旺、丁得孫便來捉人,呂方、郭盛出場救人。

  2、董平、索超與張清、龔旺、丁得孫混戰時,呂方、郭盛、林沖、花榮又出場。

  但是若把呂方、郭盛、林沖、花榮都算上,那麼,又是十七人了,多了兩人,仍是無解。

  再看看這四個人的功勞,林沖、花榮是捉了龔旺,呂方、郭盛是捉了丁得孫。那麼,這是否就意味着這這四個人都沒有直接與張清相鬥呢?我們再來看看戰鬥描寫:

  “林沖、花榮、呂方,郭盛四將,一齊盡出,兩條槍、兩枝戟,來救董平、索超。張清見不是頭,棄了董平,跑馬入陣。

  此時,可以看出來,這四個人是有分工的,按照描寫順序,應該是林沖、花榮救董平,呂方、郭盛救索超。而前後的三處描寫中可知與索超廝殺的是丁得孫和龔旺:

  1、宋江陣上索超望見,輪動大斧,便來解救。對陣龔旺、丁得孫兩騎馬齊出,截住索超廝殺。
  2、索超、龔旺、丁得孫三匹馬,攪做一團。
  3、索超撇了龔旺、丁得孫,也趕入陣來。

  那麼,這就清楚了,呂方、郭盛救的是索超,因此他們不可能對陣的是張清。協助董平對陣的,只有可能是林沖、花榮。這兒還有一個佐證,原著中描寫“張清見不是頭,棄了董平,跑馬入陣”。此時截住龔旺、丁得孫的是呂方、郭盛,那麼來救董平的,自然是林沖、花榮了。加上林沖、花榮,這不就正好是一十五員大將了嗎?

  現在,整個世界清靜了。。。。

  但是,我知道仍有朋友會提出疑問。我這兒就先解答了:

  一、問:沒有寫張清打傷林沖、花榮啊?
    答:也沒打傷關勝(打在刀上)、燕順(打在護心鏡上)、楊志(打在頭盔上)、董平(插着脖子過去了)

  二、問:明明贊詩中寫着“一十五人都打壞,腳瘸手跛奔梁山”的,你小子不尊重原著,明明沒有打傷林沖、花榮嘛。
    答:贊詩中當然要誇張的文學說法啦。事實上除了此處,另外三處描寫連打十五員大將的,並無“打傷”的說法。由於此戰連打一十三人已經足夠描寫場面的了,因此再寫林沖、花榮也是重複,沒多大看點。

  三、問:林沖、花榮武力這麼強,怎麼可能被打到。
    答:關勝也不弱。當然,我還有一個私心,或許施老爺子爲保存林沖、花榮兩人的光輝形象,便不單獨寫他們與張清相鬥的場面。要是換金庸來寫,那麼便是張清的石子不斷射來,林沖不斷用丈八蛇矛槍尖撥回去,使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功夫,用石子反擊張清,而花榮更是不斷地用箭來回射石子,當石子過來時,一射中石子,兩者在半空中相遇,“鐺”地一聲,雙方喝起彩來。

  又及,有人評論說,張清必是最後上山,否則梁山出戰,便派此一人足矣。我看未必。在收服張清之後,梁山的征戰,仍是以五虎上將爲主。另外,花榮上山更早,若按“擒賊先擒王”的戰略,每戰必派花榮於中軍搭箭射死對方主將,豈不大勝?  (文未校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