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未來已來

第一章 21世紀的全球化

我們抓住了互聯網的技術,在這上面創造了適應未來的商業模式,那就是電子商務

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去,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結合在一起。物流公司的本質不再是誰比誰做得更快,而是讓物流管理得更好,讓企業庫存降到零。這纔是物流的本質。

if not me,then who? if not now , then when?
如果不是我,那是誰?如果不是現在,那是什麼時候?

任何事情都要試着站在未來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僅僅以你今天具備的能力去看。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是勤勞、節約地過一輩子,還要享受靠奮鬥創造的物質生活。

未來的15年裏,中國將會有5億人進入中產階層。想盡一切辦法從健康、從快樂、從“智商”上入手。
真正的精英會不斷的學習,不斷適應,不斷欣賞新的文化,不斷改造自己,而不是改變別人。

第二章 阿里的下一個十年

一家偉大的公司,必須解決社會問題
機會在哪裏?機會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

我們問自己,我們應該往哪兒走,如何跟未來競爭?

第一次技術革命以後,世界上有了新的商業組織形式——工廠
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後,世界上又有了新的商業組織形式——集團公司
第三次技術革命以後,我認爲一個新的商業形式誕生了——平臺

沒有kpi考覈,理想就變成空想

想要走的快,那就一個人走;想要走的遠,那就一羣人一起走。要一羣人一起走,就一定要有組織。

思考的重要性。當所有人都說對的時候,等幾分鐘;當所有人都說不的時候,也等幾分鐘。從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你會得到不同的反饋。

第三章 馬雲的互聯網世界觀

企業家要思考十年之後的事

市場不相信掌聲,只相信結果

創新是教不出來的,玩卻能生出新常態

浙商的眼光體現在學習和反省的能力上

多少技術死在實驗室,活出來的纔是好技術。創造社會價值,讓無數人受益纔是好技術。

阿里的樂趣在於推動社會的進步

如果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抓住一個時代的機遇,抓住一個時代的機遇,抓住一個國家的機遇,真正參與到一個時代的社會變革中,那將會是一生的幸運。

管理:管是管人、館文化,理是理制度、理模式

要麼做平臺型企業,要麼利用好平臺

平臺的思想就是:讓別人越來越強大,去服務別人

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很多事情都會發生,你要學會抓大放小,想清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

不糊塗的唯一方法是相信年輕人

我想分享的是,如果你去創業,就要多花點時間去思考別人爲什麼失敗,不要琢磨別人爲什麼成功。成功有很多原因,但往往是不可複製,而失敗恰恰是你可以不去重複的。

第四章 年輕人就是未來

第一,要樂觀的看待未來;第二,少一些抱怨,認真的檢查自己的問題;第三,要有超越常人的堅持。

人生有三層機會
第一層機會是年輕人覺得自己什麼機會都沒有,其實這時候處處是機會。
第二層機會是在你剛剛取得一點成功的時候,你覺得到處都是機會。
第三層機會是給別人機會,這纔是真正的機會。

有人說,馬雲想得比較遠,跑的比較快,是很厲害的人,很了不起。其實我們都一樣。我只是看到了一些機會,想到了一些東西,然後堅持做而已。

人生的幸福是什麼?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有了這個,人生就已經是及格分了;而事業上的大或者小的成功,是加分項

女性是脆弱的,但母親是偉大的。因爲母親負責孩子的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母親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第五章 我們的擔當

50歲之前去賺錢,50歲之後去花錢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做公益就是經營自己的人性

公益的本質是喚醒善良

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這是做公益最好的方法。政府考慮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爲公平,科學家考慮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爲準確,而企業家考慮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爲高效

到了大學,學的是知識的結構和體系;研究生要研究的是方向;博士生要學習哲學的思考

在你看來,到底什麼是創新?
首先,你思考的問題的時間跨度要夠大,要思考5~10年內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問題,你在這個時期內要尋找什麼方法去解決。這就是創新。如果你是針對當前的一個問題尋找解決方法,那你做的可能就不是創新。所以,對公司來講,應該關注一些長期的問題。這就是創新的本質。

創業者應該關注自己能解決什麼問題,而不是想着怎麼去開辦一家公司。

未來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消費、服務和高科技

作爲董事局主席,要去考慮未來10年的發展計劃,ceo考慮的可能是5~8年之後的事情,vp(副總裁)級別的人考慮的是3年的規劃,總監級別的人考慮的這一年的打算,普通員工則關注眼前的工作。

我認爲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是21世紀企業普遍適用的價值觀。如果你想考慮創意、創新和創造,就要以人爲中心。上個世紀是以機器、生產資料、能源爲中心,所以毫無疑問,有錢就可以把機器買來,買來只要生產就行了。而這個世紀,人的要素將成爲核心要素。把人作爲第一要素,就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我不會投資一家只靠一些資本,買一些機器、買一些原料、買一些能源就可以生產的公司。永遠有人比你錢多,買的機器比你的更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