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多大洋都獻給網購了—盤點程序員家庭的網購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們家儼然成了“網購達家”,我甚至有了網上逛街的癖好。誠然,網上購物以其豐富的商品,足不出戶的方便備受上班族親耐。我個人最喜歡的特點是逛實體店的話,我受不了銷售員的忽悠,而且心理素質也極差,如果試了衣服不買的話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很多東西其實買得很委曲求全的,而網上的話我可以冷靜的查看各種參數,細心的進行比較,最後再分析其它人的感受,然後從容的購買。

總體情況

從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總共進行了86次購物,共消費¥21,809.79 ,平均每月7.1次,平均每月消費1817元。平均每單253.6元。
購物場所
網上購物的場所有淘寶(含商城)、京東商城和噹噹,主要集中在淘寶和京東商城,分別佔了50%和49%,其中在京東商城從5月19日開始到年底已經消費過萬,直接成爲了金牌會員(不過也沒有覺得有多少好處)。購物場所的比例如下圖所示:
購物總體對比圖標
購物類別分析
網上購物的類別也非常豐富,從電腦、手機、衣服、充值卡等等非常豐富,每個類別彙總金額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整年網購主要集中在電腦數碼及配件、衣服、電器、婚禮用品幾個方面,其中最多的是電腦數碼及配件。電腦數碼及配件主要買了一臺電腦和一部手機。另外婚禮用品屬於一次性消費,也佔了12%。下圖是比例圖:
由於商品單價不一,金額排名靠前的類別不一定購買次數多,下圖是每個類別的購買次數:
結合兩圖分析,衣物和電腦數碼及配件這兩個類別是網上購物的主要對象。而像手機充值類次數較多,購買場所也比較隨意,也是各購物網站可以爭取的一類。
家庭成員分析
由於網購涵蓋了整個家庭,其中有的是公共的,有的是主要爲某個家庭成員買的,比如尿不溼就算是爲兒子的買的。下面是根據家庭成員彙總的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來主要是公共的,包括家電和家居用品,這是因爲作爲男主人很多時候爲了方便就在網上購買了。另外爲“我”進行網購比“老婆”還要多一倍,這說明現在男性的東西反而可能更有可能網購,因爲”老婆“的很多衣服、包包和鞋子之類還是去商場買的。兒子還是嬰兒,但是他的東西幾乎80%以上都在網上購買的(這一塊也是電子商務一大領域)。
總結
作爲一個程序員家庭(或IT從業者家庭)對於網上購物的技術實現、運作模式比較瞭解,而且工作隨時離不開網絡,對於網購的安全問題也比較容易避免(像釣魚網站之類的小兒科很難逃過法眼)所以可能比其他人羣更容易接受和進行頻繁的網購(我有幾個幹IT的朋友都在微博上說網購超過1萬了)。另外作爲家庭的“電腦高手”,也更可能扮演代購者的角色。還有整個電子商務大環境逐漸成熟了,雖然大部分電子商務本身不掙錢,但是一種能帶給消費者羣體好處的模式會存活並發展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