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從項目經理到年薪百萬的職場精英》-肖楊

  • 本書主要是以更加專業的角度解讀了什麼是項目管理,項目管理的所涉及的機構階段即:項目管理追隨者、項目管理實踐者、理性的管理者、激情的領導者、運籌帷幄的經營者、有使命感的佈道師。和自己比較,這個也像我們作爲項目經理的個人發展路線,通過閱讀本書瞭解到作者的專業性高,也自成一套管理心得。自己PMP還沒有需要考一下,但發現貴州貌似不好考,還需要想想辦法,因爲想要做成一件事總是有辦法的,作爲貴州的項目經理也許面對的問題會更多,技術出身,小公司是即要然你做技術研發,又要讓你做項目管理,工作開展起來心疲力竭不說,項目管理也沒有管理好,在公司的同事都特別累,加班成魔性文化。領導的項目管理專業性不高,想到哪就要求做到哪,這也是技術出身的人的通病,領導技術出身技術知識過硬,但管理知識缺乏專業性,存在個人主義管理偏重,即什麼都要插上一腳才能感覺管理得到,無法傳授個人管理經驗(野路子管理),其他儲備幹部很難能在他身上學到認同的理念、知識、想法。
    瞭解這本書目的有很多:
    1.我不喜歡加班,我想以更專業的項目管理方法規範化項目開展,儘可能在前期就把問題、項目風險把控、發現、規避。
    2.我想我自己還有其他同事在公司學到的不僅僅是油嘴滑舌、坑蒙拐騙、拆東牆補西牆的各種比較個人主義的項目管理方法,我希望大家學到的是更加專業,到哪個地都可以被認可的管理方法。
    本書學到了:
    1.認識項目管理的整個生命週期,對號入座瞭解自己的的現有水平,和後期可發展的職業方向;
    2.瞭解項目管理需要學習的知識的進修方向:PMP/PRINCE2等
    3.項目管理各個階段需要具備的技能、知識、方法
    4.重新認識項目管理者:能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靈活調用尋找資源,把項目做好;因爲技術出身,技術比較擅長,但項目管理專業性需要磨練,是兩手抓還是放棄技術細節,把握大框架架構結合項目管理來進行管理也需要繼續探索;
    項目管理任重道遠,是一個磨礪心智的過程,現在不僅僅是公司的項目經理,還要做好家庭和個人人生管理的項目管理師;

晉升:從項目經理到年薪百萬的職場精英

肖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推薦序一

從他寫的上一本書《微權力下的項目管理》到這本書,肖老師對於項目經理在組織環境中的勝任能力與職業發展問題都非常關

第1章 充滿機遇與挑戰的項目管理道路

管理成熟度很高、企業級項目管理機制完善的行業龍頭的企業裏擔任項目經理相對容易勝任,而在那些缺少健全的企業級項目管理機制、項目管理文化或意識非常淡薄的企業擔任項目經理則明顯不輕鬆。

國內企業中的項目經理是一個“神”一樣的職位,因爲缺少企業機制的支持和保障,大家對項目的支持和配合度不高,更願意侷限於各自在職能部門內部的本職工作,而作爲項目經理在企業中會面臨缺少合適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問題,因

由於標準化的項目管理機制的缺失,導致企業開展項目工作的風險非常大,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快速發展或戰略轉型。

項目經理的五個必備能力特質

在溝通的過程中,筆者自己的體會是,能夠達成共識的關鍵是“換位思考”,至少要有一方會主動站到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纔有機會促成雙方的共識。如果大家都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不替對方着想,這個共識勢必是很難達成的,其結果就是溝通效果不好。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講過:“管理的本質就是平衡。”

爲什麼PMP在企業落地這麼難,並熟知各個關鍵點,最好能做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但在應用的時候,一定要先構思整體框架和分步實施的路徑,首先要挑選最容易落地的小事來嘗試落地。

項目管理“套路”的三個核心要素:1)P(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規劃的制定。2)D(執行),根據已知的信息,設計具體的方法、方案和計劃佈局,再根據設計和佈局進行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3)C(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分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4)A(糾正),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予以標準化,對於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對於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交給下一個PDCA環直至解決。以上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週而復始地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

通常,項目管理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六個,即成本、時間、質量、範圍、風險、收益。

向上管理:以“僕人”的身份“領導”你的領導

不能只彙報問題,要彙報自己的方案和建議

傾向於三個選項這三個選項一定要有一個最冒險的方案、一個最保守的方案和一個相對摺中的方案,

領導力的體現:把項目成員變成你的追隨者

爲有兩點特別重要,第一點是不要搶功勞,第二點是擅長給大家“畫餅”。

站在經營者的角度思考企業級項目管理

①打通產品組合到項目組合。②拆分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③建立以客戶爲導向的Phase-gate模型。④強化商業論證機制。⑤模塊化與平臺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