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個人的知識體系

                                                                                            -1-

                                                                                           認知

認知對每個人很重要。認知層次決定了格局,格局不同,眼中的世界也隨之改變。談認知離不開人,認知是以人爲緯度,來衡量對周邊環境或者事物的認識。人是發起認知的起點,脫離了”人的認知“這個世界會變成一張白紙。你無法真正的從他人的“視角”去看待同一個事物,即使你們對同一事物有相同的認知,也只能說對同一事物認知度更相近。畢竟他不是你,你們所在的思想通道不一樣。認知的成長就是不斷的突破邊界,從一個通道逆勢鑽到另一個通道里。

 

                                                                                           -2-

                                                                                      認知邏輯

​我們都聽過“小馬過河”的故事:小馬要過河,面對河水未知的深度產生了恐懼。松鼠說河水深的可以把它淹沒,不能過。黃牛說河水剛沒小腿,可以過。松鼠和黃牛說的都沒錯,它們都是根據自身的經驗來做出的判斷。但當經驗的結論面對不同的對象時,就顯得不那麼的靈了。爲什麼...?

                                      

因爲人類最基礎、最常見的用智方式是歸納法,藉助以往的感覺和經驗來累積知識。但卻忽略了歸納法存在的隱含性bug:如果“你”和“我”一樣。從松鼠的角度:如果你和我一樣矮小,河水太深,你不能過。從黃牛的角度:如果你和我一樣高大,河水很淺,你能過。所以,但面對不同對象時,歸納只能得出概率性知識,不能得出必然性知識,如果我們不一樣,會怎麼樣?與歸納法相對的是演繹法。演繹法是通過演繹推理方式,只要前提正確,得出的結論一定正確。表現爲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三段論模式。如:河水能淹死50cm以下的動物,松鼠是高度小於50cm的動物,所以松鼠過河會被淹死。而人類的用腦規律是能不用腦就不用腦,演繹法需要消耗的腦力要遠大於歸納法,這種情況下,人很容易陷進歸納的謬誤中。所以,當遇到跟自己現有知識體系不符的東西,要用客觀、理性和思辨的態度去對待。

                                                                                           -3-

                                                                                   打造知識體系

知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成果。每個人的知識體系,是通過外界一點點汲取基礎信息構建起來的。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們每天更是接觸到很多的知識碎片。很多知識碎片對我們來說並不是有效的知識,其背後的真正含義我們並不一定了解。因此,我們就需要一些能力,能夠從碎片化的知識中篩選出我們需要的東西。也就是說,所有知識不能全盤接收,我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過濾系統。甄選出自己需要的知識,深度思考其底層邏輯,對其加以整理並有效的結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這樣,在某個領域便可從一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知識面,形成一個面的認知。但一個認知面還不行,單個認知面對我們來說會產生”管窺“現象。

                                       

例如:我是一枚程序猿,程序的高性能、高可用、可擴展對於一個技術可以說是終極追求,寫代碼不自覺的都會往這方面靠攏。但當從產研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就不單單是追求完美程序的問題了,更多的是快速實現業務需求。再升級到老闆的角度,也不再是實現業務需求的問題了,而是要驗證業務的真僞。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視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結論。手裏有個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單個認知面還不足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是盲人摸象、管中窺豹,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針對這種現象該怎麼破?

                                                                                           -4-

                                                                                  多元思維模型

芒格說:“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裏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在芒格看來,世間萬物都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對這一整體研究的部分嘗試,只有把這些知識結合起來,並貫穿在一個思想框架中,才能對正確的知識和抉擇起到幫助作用。

多元思維模型是建立在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之上,像演繹法一樣,只有在正確的前提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所以他提倡學習所有重要學科(包括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等)的重要理論,熟練運用來自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來解決問題。涉獵這些學科,需要我們閱讀大量書籍。而芒格是一個如飢似渴的讀書人,他醒着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房間裏、牀上、沙發上都是書。他的孩子們笑話他是一個長了兩條腿的書。讀書是一件長期積累的過程,一個人不需要太聰明,爭取明天比今天更聰明一點,只要你的時間足夠長,你就能得到你應得的東西。做時間的朋友,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5-

                                                                                         稀缺

如果說多元思維模型是一套非常厲害的劍法,但你在遇到敵人的時候卻沒有發揮出來,後果可想而知。笑傲江湖中,風清揚老前輩傳授給令狐沖的獨孤九劍便是一套“多元思維模型”劍法,劍式分爲: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氣式。無論對手什麼武器、什麼掌法,都能夠找出對手的破綻以無招勝有招。放眼武林,無人能敵。但在黑木崖上,任我行、向問天和令狐沖三個人聯手都不敵東方不敗。最後不得不通過轉移東方不敗注意力的方式,將其打敗。如此厲害的劍法居然沒有發揮作用,爲什麼?

                          

因爲東方不敗的招式太快了,快到根本沒有給令狐沖找出破綻的機會。這個時候對令狐沖來說,稀缺便是時間。對東方不敗來說,稀缺就是注意力。稀缺會俘獲大腦。稀缺在潛意識的層面發揮着作用。無論大腦的主人是否願意,稀缺都會牢牢地俘獲他 的注意力。何爲稀缺?稀缺是我們需要但卻缺乏的一種狀態。如:對病人來說稀缺是健康、對窮人來說稀缺是金錢。

                                

對稀缺的感覺,取決於可用的資源和我們自身的體驗。稀缺對注意力的俘獲,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而且也會影響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識。稀缺是一種心態。當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爲方式。

 

當稀缺俘獲大腦時,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變得更加集中,做事就會更有效率。在生活中的許多情況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都頗具挑戰:工作上的拖延,是因爲我們總會被雜七雜八的事情所幹擾;一塊代碼本來30分鐘能搞定,來來回回卻用了3個小時,是因爲我們心不在焉。而當我們心神專注時,就不會那麼容易犯下粗心的錯誤了。這一點很好理解:稀缺之所以會俘獲我們,是因爲稀缺很重要,值得我們投以關注。稀缺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並帶來一點點好處:我們能夠在應對迫切需求時,做得更好。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損失更大:我們會忽視其他需要關注的事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變得不那麼有成效。換句話說,稀缺讓我們“鼠目寸光”了。

 

帶寬是心智的容量,包括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稀缺會降低這些帶寬的容量,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力。可以說稀缺令人“專注”,也可以說稀缺導致我們有了“管窺”之見——只能一門心思地專注於管理手頭的稀缺。專注具有積極意義:稀缺會迫使我們專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窺則是消極的:稀缺導致我們有了管窺之見,讓我們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我們專注、管窺、着手做事、疏忽其他事,都出於同樣的原因:那些存在於“管子”視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當你生某人的氣時,抑制作用會令你忽略他的好處:專注於他那些讓你反感的地方,就會抑制你記憶中他積極的一面。

                                                                                           -6-

                                                                                       逃離稀缺

改變心態,纔是人們逃離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逃離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爾表現出來的警醒,而是持續、永恆的警醒——一種在任何時間裏都能抵禦所有誘惑的能力。

                                                     

把我們所處的環境進行小小的改變,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視野,就能緩解稀缺帶來的不良後果。稀缺會產生帶寬負擔,因此節約利用帶寬是對稀缺進行管理的重要內容。應對稀缺,要在富足和帶寬充裕時開始行動。更重要的是,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餘閒。我們會對時間進行規劃和管理,卻不會對帶寬進行規劃和管理。我們很少會關注自身起伏不定的認知能力。與飲食、睡眠和鍛鍊身體等生理能力相比,就更體現了我們對認知能力的忽略。

 

馬雲說:一定要在陽光燦爛時修屋頂,千萬不要下雨、下暴雪的時候再跑到屋頂上修一修,那個時候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寫在最後

從學習基礎知識,到知識體系的搭建,再到多元思維模型組合,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將學到的、經歷的有用知識內化到自己的大腦中,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自己鬥痛苦無比。每個過程免不了枯燥和乏味,相信自己,改變自己一定是痛苦的。


                                                                 未來屬於長期主義,如何突破自我?    

                                                                 

                                                                    掃描二維碼關注,一起協同進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