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Lib:區塊鏈是鋪就數字社會的信任基石

信任是一個社會存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必備條件。信任不但可以促成社會交互,保證預期,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信任並不會自然產生,而是要藉助外力。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在各個國家政府機構、國際基金貨幣組織、社會各行各業中引起了廣泛關注。爲解決當代商業應用中涉及到的信息管理和信用認證等問題,在此大前提下,LikeLib團隊根據技術的發展以及行業需求,重新梳理區塊鏈技術框架,旨在打造出一個更加適合當今時代發展的區塊鏈底層架構。

區塊鏈的實質:分佈式信任架構

形式上,區塊鏈是由多個節點(計算機)連接而成的網絡。實質上,區塊鏈是承載社會交互的底層技術,具有分佈式、開源、透明、防篡改等性質。在傳統的社會交互中,用戶只知道儲存在機構中自己的信息,譬如存儲在銀行的存款數目、經登記的不動產面積和位置等,卻無法知道其他用戶的信息。

區塊鏈技術改變了中心式的信息存儲方式。用戶之間的交互通過一種共識算法驗證後形成“區塊”,記錄信息的“區塊”加蓋時間戳,按照順序在鏈上的所有節點自動生成。在區塊鏈上,沒有中心信息存儲節點,用戶可以查看節點上的所有信息記錄。區塊鏈上的記錄難以篡改,某用戶可以篡改自己節點上的記錄,卻無法篡改其他所有節點的記錄。區塊鏈上的節點被損害,只要還有一個節點保存記錄,當鏈接重新建立後,所有節點上的信息又都可自動恢復。

藉助於分佈式技術,區塊鏈改變了傳統的社會交互模式:首先,交互不再依賴中心機構,中心機構不再影響社會交互。其次,交互節點同時生成交互記錄,交互者不再需要信賴相對人,相對人也無法影響社會交互。通過區塊鍊形成交互關係,形成了“無須信任的信任架構”。

信任架構助推社會善治

無論是民衆自我管理,還是法定機構管理,都無法完全解決底層信任架構問題,而區塊鏈這臺“信任機器”可以揚棄上述兩種治理模式。普通民衆通過充當區塊鏈“節點”,可以無須彼此信任而直接參與社會交互,同時,民衆只要在區塊鏈平臺註冊,就能查看鏈上信息,對相關的社會交互事務進行監督。這種民衆參與社會治理的便利機制有助於實現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理想。

區塊鏈分爲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前者由衆多用戶自發組織成立,中者由特定機構建立並適用於機構內部,後者由用戶通過協議組建,可以作爲社會治理的底層技術,運用於身份認證、公證、稅務、知識產權、審計、域名、物流、醫療、郵件、簽證等領域,保證交互透明,實現用戶監督,保持信息真實,簡化交互流程,提高社會治理效率。

區塊鏈透明和防篡改性質讓交互信息始終保持真實狀態,降低甄別和糾錯成本。通過區塊鏈存儲畢業證書、發票、貸款和納稅文件等信息,可以讓相關機構即時在線驗證證書或憑證的真實性。區塊鏈也可以用來監控商品從工廠到消費者的全流程,通過在每個中間交付點對商品包裝、認證並加蓋時間戳,簡化商品分銷管理,爲消費者認證商品,打擊假冒、辨別過期商品以及防止價格操縱提供便利。

區塊鏈分佈式性質可以讓民衆有效監督社會事務。政府囿於人力、物力不能時刻在線監管社會事務,當問題出現後再介入則爲時已晚。區塊鏈可以補充政府監管的不足,譬如,針對捐贈、社會福利發放和精準扶貧等事務,區塊鏈存儲所有信息並時時監控流程中的關鍵節點,作爲節點的利害相關人可以在線即時共享和查看相關信息。

區塊鏈可以打破信息孤島,簡化交互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信息孤島是社會治理中的一道難題,老百姓辦事常要去幾個部門調取信息,耗時費力。將交互流程的不同部門作爲節點納入區塊鏈之中,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譬如,醫療保險程序複雜,通過區塊鏈將患者、醫院、藥房、保險公司和其他相關公司鏈接在一起,保險公司節點上自動生成醫療信息,不再需要患者四處採集信息。

當前,我們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歷史關頭,順應科技與社會融合趨勢,以科技支撐社會治理是明智選擇,也是必然選擇。區塊鏈不但解決了民衆的交互信任問題,還可以讓公衆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形成協同社會治理模式,最大限度保障公衆利益,助推社會善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