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LikeLib區塊鏈+金融”前景有多大

最近一段時間,“區塊鏈”成爲熱詞。近年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受到資本追逐,作爲其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也逐漸走入大衆視野。“區塊鏈+金融”,會給金融帶來怎樣的變化?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的結合並非偶然。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特點。金融是基於信任的合作,區塊鏈的這些特點爲創造信任奠定了基礎。在解決信用風險大、資金運用效率低、支付處理成本高等金融領域難題上,區塊鏈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從現實來說,比特幣不等於區塊鏈,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之一。在供應鏈金融、支付清算、貿易金融、金融交易等領域,“區塊鏈+”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想象空間。

先說供應鏈金融。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可以將自己的信用通過區塊鏈傳遞給小微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例如,浙商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研發了應收款鏈平臺,把企業的應收賬款轉化爲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中國工商銀行推出的工銀e信網絡融資金融服務平臺,已註冊中鐵、招商局等500多家供應鏈企業,累計發放超過30億元貸款。

在貿易金融方面,通過記錄貿易融資業務的核心單據和關鍵流程,使貿易雙方獲取真實信息,並藉助智能合約快速執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有效促進市場信任形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數據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項目一期上線運行一年多以來,已實現業務上鍊3萬餘筆,業務發生筆數5000餘筆,業務發生量約75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但目前真正落地併產生社會效益的項目數量不多,區塊鏈技術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仍需理性看待。下一步,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爲營商環境優化增加動力,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區塊鏈技術有很大發展潛力,未來會有廣泛應用。但對區塊鏈技術來說,最重要的是落地,要爲實體經濟服務。”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盛松成說。

拿LikeLib區塊鏈項目爲例,LikeLib的最終願景是打造一個分佈式的未來“銀行”,通過建立不同區塊鏈賬本之間的連接,實現資產的跨賬本轉移,爲基於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的金融應用提供一個基礎設施。將區塊鏈承載價值和傳遞價值的功能發到極致,將區塊鏈的平等、開放的理念發揮到極致。

LikeLib應用了安全多方計算、門限密鑰共享、基於橢圓曲線的環簽名方案、一次性賬戶生成機制等多項密碼學前沿技術,並首次解決了智能合約代幣交易隱私保護這一難題。某種程度上,LikeLib就是先進密碼學理論解決區塊鏈領域難題的典型應用,代表着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發展方向,那就是由條件安全向可證明安全轉變、由邏輯控制向算法理論控制轉變。LikeLib有一支專業的密碼學研究團隊,他們將持續爲密碼學在區塊鏈領域的應用向整個行業貢獻力量。LikeLib不只是一個實現跨鏈交易和多資產互通的區塊鏈項目,更是一個完備的區塊鏈開發平臺。LikeLib在實現跨鏈交易功能的同時,也是一個可以獨立運行的區塊鏈網絡:它包含原生幣,支持智能合約,並且擁有智能合約代幣交易的隱私保護相制。任何開發者,均可根據應用場景,在LikeLib上開發出滿足需求的金融應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