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大”的雲計算第一股

大樹底下不長草,這可能是形容雲計算市場格局最恰當的一句話了。

儘管近年來國內雲計算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但是寡頭化格局愈發明顯,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中小企業的機會越來越少。

巨頭們利用極強的資金實力和行業地位,不斷擴充服務器和數據中心規模,吸納頂尖人才,並利用自身的流量優勢,以較低的獲客成本發展用戶。憑藉自身優勢,巨頭們的觸角不斷延伸,加速蠶食中小云服務企業的的市場份額。

2019年,優刻得實現營業收入15.12億元,同比增長27.35%;而阿里雲2019年第四季度突破100億,同比增長超過60%。通過兩者之間的差距,你應該能感受到,在巨頭們的壓迫下,優刻得有多窘迫。

“大而強”纔是王道,公有云沒有“小而美”。雖然享有“公有云第一股”的頭銜,但優刻得市場國內佔有率排名在不斷下滑,如今已跌至10名開外。
新客戶獲取愈發困難,存量客戶流失風險卻在劇增,公有云市場留給優刻得的想象空間,真的不多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01 /
倍受追捧的雲計算第一股

所謂“雲”,是指不需要部署在本地,卻可以讓萬千用戶共享的存儲、算力、網絡、帶寬、軟件等IT資源;而萬千客戶共享的模式,也就是“公有云”。

公有云,本質是“共享經濟”。

在公有云沒有出現的時代,每個企事業單位需要自己購置服務器並修建機房,當時各種應用程序軟件都還是以光盤或者軟盤的形式安裝,俗稱“本地化部署”。

“本地化部署”,涉及IT資源在本地的升級和維護,當時的IT工作人員往往被這項工作搞得苦不堪言;而且,諸如學校、醫院、食品飲料企業等具有明顯淡旺季的機構,其按照滿負荷運行設計和建設的IT設施,一到淡季利用率往往極低,這造成了IT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有云便應運而生了。

公有云出現後,可以將以往分散在各地“本地化部署”的存儲、算力、網絡、帶寬等IT資源都集中到若干個巨型的雲服務器機房中,這樣有兩個好處:

一是IT資源閒置和浪費的問題解決了,二是IT資源可以由雲服務商統一維護,如此一來,用戶的本地運維成本也降下來了。

這對於傳統IT服務模式,無疑是一種顛覆。顛覆背後,意味着前景廣闊的市場。

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3058億美元。雖然國內起步較晚,但云計算市場規模已達160億美元。

巨大的市場規模下,無數雲服務商們紛沓而至;巨大的市場規模,也讓雲計算概念股備受投資者追捧。

作爲國內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IPO發行價爲33.23元/股;但目前,優刻得二級市場股價爲75.20元/股,最高曾經達到126元/股,可見市場有多瘋狂。

你要知道,優刻得(688158.SH)2019年收入不過15億元,淨利潤只有2100萬元,但目前市值高達317億元,市盈率上千倍。這樣的待遇,怕是很多傳統企業老闆想也不敢想的。

你可能會說,優刻得規模還很小,身處如此龐大的雲計算市場,未來前景一定可期。所以,扎古君,你這麼說太保守了,典型的不靠譜。

但如果你瞭解雲市場,應該會明白,扎古君這麼說並不保守,相反,可能還樂觀了。

/ 02 /
高速增長不現實

優刻得的重要業務IAAS,全稱爲“基礎設施即服務”。很拗口?簡單來說,就是優刻得先建立起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等IT基礎設施,對有需求的用戶“共享”,用戶根據實際使用量或佔用量計費。

在過去,你要配置一臺參數爲“2核CPU,8G內存,20G系統盤,200G數據盤”的主機,只能購買,但現在,租用就可以了。用多長時間,就租多長時間,而且這些硬件你不用帶走,放在優刻得的機房裏,由優刻得替你維護。

這麼看,優刻得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和水電、天然氣、停車場等公共事業相似?的確差不多。

對於IAAS服務商來說,“水電站”規模,也就是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的數量,決定了用戶數量。所以,要想致富,得先修路,還得有錢建造“水電站”,這可是個很燒錢的項目。

以優刻得爲例,截至2019年9月,它的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的原值,已經達到15.30億元。但這還遠遠不夠。上市後,優刻得又計劃在內蒙古建造數據中心項目,合計投資金額14.94億元。你要知道,優刻得2019年營收不過15億元!

這對於優刻得來說,已經算是天文數字。但對比阿里雲,你會發現,這僅是毛毛雨。

2018年9月29日,阿里巴巴(NYSE:BABA)浙江雲計算數據中心仁和項目開始動工,這個投資高達60億元規模的項目,將是阿里雲又一個重要的“雲基地”;在此一年前,阿里雲在江蘇南通啓動了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那個項目的總投資額爲180億元。這些,還只是阿里雲總投入的一部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另外,“水電站”不是建設完就完事了,和大型水電站一樣,公有云的維護和升級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投入大量IT行業頂尖人才。

截至2019年6月30日,優刻得員工總人數爲1046人,其中研發人員數量達到了539人,佔比達到51.53%。

維持持續創新能力和龐大的研發團隊非常燒錢。可以看到,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優刻得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8.97%、12.68%、13.51%和13.40%!你要知道,優刻得毛利率也就30%左右,這意味着賺取的毛利潤,很大一部分都要用來研發。

但爲了追求增長,就必須常年投入大量基礎設備和人力資源投入。所以,這不是一般公司能夠承受的。

這也是爲什麼,優刻得在雲計算市場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的原因。沒有金主爸爸的資金、人才和流量輸入,優刻得發展緩慢並逐漸掉隊。

對於優刻得來說,沒有金主爸爸是個硬傷。這注定了其發展速度不可能太快。

即便較創業初期,如今優刻得規模已經龐大不少,但正如上文所述,公司2019年全年營收不過15億元,2018年經營性現金淨流入僅有4.46億元。要想通過自身造血,來完成對巨頭的追趕,依然不太現實。

雖然優刻得在科創板上市,但能夠獲得的資本支持也終究有限。更何況,目前國內雲市場格局基本坐定,強者只會恆強,中小玩家基本沒戲。這種情況下,優刻得能否繼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是個問題。

/ 03 /
留給優刻得的空間不多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優刻得過去的高速成長,得益於互聯網+和大衆創業的市場紅利。

2015年、2016年,互聯網+創業潮興盛時期,誕生了大量的創業公司,市場“風口”此起彼伏,互金、電商、社交、手遊、泛娛樂APP一茬接一茬。而這些“風口”,都對公有云有着強烈的市場需求。

優刻得因此找到了小玩家的玩法。“從市場角度,創業者跟着風跑,我們跟着豬跑,哪些領域會跑起來,我們隨時在關注。”優刻得董事長季昕華曾這麼表示。

2013-2014年,優刻得主打在線教育和O2O風口,2015-2016年主打互聯網金融、直播等風口。映客旗下的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優刻得2016年第二大客戶,爲其貢獻了2878萬元收入。

2018年,優得刻第一大客戶是上海嵩恆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旗下的主要產品爲東方頭條,一個類似今日頭條的APP。

緊跟互聯網+創業的紅利,過去幾年優刻得日子過得不錯,互動娛樂、移動互聯、企業服務等互聯網企業,一直是優刻得的採購大戶,儘管它的客戶都談不上是各個“風口”的頭部玩家。

但隨着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消退,“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風口越來越少,優刻得的目標客戶們也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收縮的收縮、倒閉的倒閉。這種光景之下,優刻得這類中小型雲服務企業,也很難享受“增量紅利”。

更殘酷的是,優刻得現有的生存空間,也在被巨頭一步步蠶食。

經過行業洗牌後,電商、視頻、遊戲、網絡社交等公有云服務的採購大戶們,已經開始陸續“站隊”,逐漸納入阿里、騰訊等IT巨頭們的“陣營”。

而站隊後的電商、視頻、遊戲、網絡社交平臺雲服務,也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優刻得的客戶,也紛紛投向了爸爸們的懷抱。

2018年以來,有贊一直是優刻得的前五大客戶,2018年貢獻收入2310.36萬元,佔優刻得營收的1.95%,2019年上半年貢獻收入1648.32萬元,佔優刻得營收比例爲2.36%。

但在2019年獲得騰訊投資後,有贊正式加入騰訊雲“千帆計劃”,成爲首批入駐騰訊雲“SaaS臻選”的SaaS服務商。

這還不是個例。優刻得的另一大客戶轉投了阿里爸爸的懷抱。

2017年以來,廣東三維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直是優刻得企業服務領域的前五大客戶。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三維家分別貢獻收入1363.6萬元、796.68萬元。

2019年7月底,三維家轉投阿里雲懷抱。同年10月份,三維家獲得阿里5億元的投資。

說到底,中國互聯網主桌上的玩家,就那麼幾位。對於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來說,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難免要站隊。享用爸爸們的雲服務,無疑是一個溢於言表的投名狀。這讓優刻得所謂的“中立性”賣點,變得尤爲蒼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04 /
雲計算沒有小而美

縱觀全球公有云市場,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寡頭壟斷市場。

根據IDC數據,2019年以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云爲首的全球雲計算“3A”陣營佔據了超過全球七成市場份額。

巨頭們憑藉強大的資金實力,掌握甚至逐漸壟斷“基礎設施+技術+導流渠道”三大資源。憑藉這三大優勢,巨頭能夠形成顯著的規模效應與平臺效應,不斷蠶食增量有限的“雲服務市場”。

那些基礎設施規模、技術能力,導流渠道都沒有優勢的中小型公有云企業,生存空間只會被巨頭公司不斷壓縮。

在雲市場的競爭中,大才是王道,中小企業生存不易,如何談“美”?優刻得的境遇,就是最好的例子。

雲計算市場很性感,但優刻得算不上性感的投資標的。更何況,目前優刻得股價實在太高了。

究竟該如何給優刻得估值,市場上一直衆說紛紜。

有券商認爲,應該採用市銷率估值;而有些財經媒體認爲,用市淨率估值合適。扎古君要說的是,這些估值方法,都錯得離譜。

市銷率、市盈率、市淨率,這些估值方法都是“相對價值法”,前提是類比公司選擇得當。若參照物選擇不當,算出來的估值,可就是“市夢率”。

這正是問題所在。放眼國內外市場,除了優刻得,目前還沒有一家純正的雲計算公司。

但這並不意味着無法估值。我們不妨迴歸其商業本質。

與公共事業一樣,優刻得的IAAS業務,也是前期投入巨大,每年折舊費用高企,固定資產對應的產能和收入明確,而業務擴張也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優刻得面臨市場被巨頭壟斷,發展空間受限的問題)。

在盈利模式上,兩者也頗爲相似:當基礎設施達產,形成穩定客戶羣體後,後期可以獲得持續且穩定的現金流。

對於這類企業,顯然用“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 最適合。既然估值方法已經確定,計算優刻得的估值就變得簡單了。

現金流折現法計算公式爲:公司股權價值=未來自由現金流現值-淨債務價值。

我們又可以拆分爲:未來自由現金流現值=高速發展階段自由現金流現值+永續發展期自由現金流現值;

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資產減值準備–長期待攤銷費用攤銷–處置固定資產和長期資產損失。

2017年—2019年,優刻得營收增速分別爲62.59%、41.47%、27.35%,逐年下滑。以2018年數據爲基期,我們假設公司未來5年依然會高速增長,年增長率爲20%(與GARTNER預測的未來5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增速趨於一致);

進入第五年後,優刻得進入永續發展期,年增長率爲5%(與中國GDP增速趨於一致);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我們按照資本市場通用的8%計算。最後我們可以計算出,公司股價大約爲31.66元/股。

通過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的股價,與公司33.23元/股的發行價格基本一致。而現在,優刻得二級市場股價爲75元/股。看起來,這真是飽含了廣大投資者對其未來的期待。

但行業地位一般,領地不斷被巨頭蠶食的優刻得,值得這麼高的期待麼?

關注作者,領取福利:

阿里雲2000元通用代金券

華爲雲開工季8888元大禮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