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大廠的面試經驗分享

一年一度的春招開始了,在疫情的影響下,許多行業遭受重創,這也導致了今年的春招競爭異常激烈,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秋招產品經理面試的覆盤總結,希望對馬上要進行產品面試的同學有所啓發。

背景介紹:
本科:西南地區某985,電子類專業
碩士:北京某財經211,專業管理類
Offer:京東物流產品管培、阿里巴巴用戶型產品經理

其實在之前,我本人一直是十分反感學習面經的,因爲總有一種考試前偷偷看參考答案的感覺,尤其是一些同學在看了面經以後直接把人家的回答加以修飾說成自己的經歷,我對這種行爲是嗤之以鼻的。

後來會去看面經,主要是兩個原因吧,一是瞭解一下各個公司在面試的過程中可能會問什麼樣的問題、面試流程是怎麼樣的;二是學習許多面試大牛在回答問題時候的思維和邏輯。

接下來我分爲三大塊來闡述我的一些經驗:簡歷、羣面、業務面,並且着重闡述業務面的一些經驗。

一、簡歷:反覆修改,突出重點,用心

  1. 反覆修改

我的簡歷從我實習開始到秋招結束以前大概經過不下20次修改。因爲對於我來說求職方向比較明確——產品經理,所以我的簡歷在修改過程中也都是圍繞着所投遞公司及其職位要求進行小幅度改動(可能有的同學會同時投遞產品、運營、數據分析等多種崗位,對於不同的職位一定要因地制宜)。

  1. 突出重點

在簡歷書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書寫的條理,每部分的內容一定要使用標題、邊框一些方式進行嚴格區分,方便麪試官一眼看到他想要關注的內容。可以使用加粗的方式突出你想要表達的重點,比如你在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優異的數據,但也要注意千萬不要突出一些面試官不關注的東西,比如你的專業課成績……

  1. 排版與照片

說完了內容方面的東西,我想要說的另外一點是簡歷的排版和你的照片,這兩點真的能很大程度上展示你做事情的態度是否用心(面試時的服裝選擇同理)。

(1)排版:不提倡花裏胡哨,但也千萬不要一張紙從頭到尾全是黑白。試想一下,黑白的雜誌和彩色的雜誌你更喜歡哪一個?

(2)照片:我建議大家去照相館拍一個比較專業的職業正裝照片,會幫你修圖的那種。專業的職場照片即便不會給你加分,但總不至於減分。這個感覺就有點像這個語文題你不會做,寫點總比不寫好。同時,你的照片顯得比較精神、氣質比較好一定會爲你增分不少,以前和埃森哲的HRBP交流過程中她也提到,有時候沒有選擇一個應聘者是真的覺得這個應聘者的氣質和公司不相符。

Tips:建議大家使用PPT做簡歷,因爲PPT排版比word好用太多!把PPT的頁面佈局改成A4即可

二、羣面:事先積累,任務導向,突出優勢,團隊合作

羣面的題目一般有雙方辯論、項目討論、分析材料等多個類型。每種形式可能考察的側重點不同,但我覺得考察的總體範圍是差不多的(對於已經有很多帖子說的羣面角色的問題我在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1. 事先積累

事先積累指的是你知識面不一定要很深,但一定要廣,尤其是與這家公司相關的信息,這對於業務面和主管面試同樣適用。

可能羣面中最尷尬的事情就是討論的題目你不知道吧。記得參加百度暑期實習面試,討論的題目是設計一個網文APP的核心功能,講真,我從來沒有看過網文,更沒有用過網文APP,毫無經驗,對這類用戶需求也沒有太多的概念,再加上那次面試犯了羣面的大忌——不懂別瞎指揮,且那時候還沒有很好看的實習經歷,所以自然就被淘汰了(不懂的時候可以採取的策略是:主要方案由團隊成員出,自己可以在他們的基礎上補充一些實施的細節觀點,重在補充)。

  1. 任務導向

討論一定要有團隊內部明確一致的結果,這是討論的目的。即討論一定要有有價值的產出,給出的論據是有說服力的,是有新意的;項目是可執行的、細緻的;材料分析結果是有材料數據和文字支撐的。

我們原來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是諸如“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等等,離開學校可就不是這樣了,畢竟公司招你來不是爲了讓你看沿途風景來的,他們更看重的是你的產出,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所以一定要明確面試和工作一樣——任務導向。

  1. 突出優勢

突出自己的優勢指的是你的經驗或者專業能夠爲這個羣麪糰隊創造什麼不一樣的觀點或是價值。

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在進行招聘的時候給我感觸很深的一點就是——他們更傾向於選擇能對團隊進行補充的同學。

在京東管培面試的過程中羣面的辯論題目大概是“公司降低產品成本和做獨有價值的產品應該首先遵循哪一個?”

可能因爲我專業的關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題目是在辯論公司應該採用差異化戰略還是成本領先戰略,所以我在團隊裏面也提出了這個看法,在後面的辯論過程中,我又使用了一些管理學和商業詞彙以及例子反駁了對方的觀點,比如對方說拼多多采用降低成本取得了成功,而我反駁降低成本是在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拼多多的用戶喜歡購買低價產品是因爲用低價購買他們負擔得起的東西是他們認爲的差異化價值,是別的平臺沒做到的,之前能夠一直維持到現在是因爲採用了一些2VC的商業模式……

我覺得這些可能爲我增分不少。

  1. 團隊合作

其實在我和團隊提出差異化和成本領先戰略的時候,可能由於團隊其他同學不是類似專業的原因,他們好像忽視了這一條信息,在辯論開始前內部準備一辯發言稿時裏面並沒有我這一條論點,所以我又提醒了一遍,原話是“我建議可以把這一條作爲我們的一個論點”,結果是到正式一辯發言時還是沒有加上這一條,所以後來我也沒有在自己辯論的時候私自將這一條強行加上去。

這裏我的理解是:

既然大家是一個團隊,那你的觀點一定是要徵得內部討論通過才能對外發布的,如果說兩次大家都沒采用的的話,就沒有必要強求大家接受你的觀點了。即便你認爲自己的觀點沒錯、自己能力很強。

有一種極端的做法是,最後的發言人從頭到尾不怎麼發言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到了他總結髮言的時候嘩啦啦說了一大堆之前不說的觀點,這種人一般活不過羣面,估計團隊的其他人當時都想幹死他。

三、業務面:突出重點,展現產品思維,圍繞JD

業務面試官能問的問題總結起來不過幾個大類:

實習經歷、項目經歷;
產品需求挖掘,運營策略;
聊夢想、聊性格、聊優缺點、職業規劃。
面試官期望用這些問題來了解你以及你和崗位的匹配程度,所以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突出自己所具備的符合面試崗位的特質,針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我把比較重要的個人能力和特質總結成以下幾點:

基礎技能:產品工具,懂點技術,對產品崗的瞭解
人際技能:團隊合作(免得被程序員打)、樂於溝通
概念技能:產品Sense;分析事物清晰完整的邏輯、一定的思維高度和領導能力
性格特質:熱情、負責、好學、好奇、結果導向
面試者所有的回答都需要展現上述的能力與特質。結合業務面面試中的三大類問題和需要體現的個人特質,我談談自己的回答這些問題的經驗和邏輯。

  1. 實習、項目經歷

面試官針對同學之前的經歷大概會問以下幾個問題:

Q1:實習公司\部門主要業務;對實習公司\行業看法?

這一點真的會被問、而且職級高的面試官更容易問這一點,尤其是實習公司和麪試公司不在同一個細分領域或行業(職級高的面試官一般就想起啥問啥,比較隨意)。

比如我在面阿里四面的時候,面試官就問了我之前所在AI公司的主要業務,而且能讓我很明顯感覺到的是他對於這家公司是有所瞭解和關注的,得益於之前實習時需要在客戶那講公司業務與技術的PPT以及看了很多AI行業的行業研究報告,所以很清晰的回答了這一個問題。

面試官也希望產品經理能夠更多的從行業出發,在看待產品時能夠有更高的眼光,畢竟互聯網行業的競爭越發激烈,如果僅僅把眼界放在手頭的工作上,個人的成長速度一定是滿足不了公司產品和業務發展的速度慢慢被行業所淘汰的。

Q2:你實習時負責的主要工作和項目,你是如何做的?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能漏了:量化評價你的工作產出。

這是我在面試多次後覆盤發現的。引用之前面試官的一句話“很多產品經理在做產品的時候往往只知道做這一個功能,而不知道這個功能做出來的結果怎麼樣去評價”。

比如,你之前的實習工作是設計一個語音助手的問答策略,那在你設計完後臺的搜索策略、這個功能開發完成以後,你就必須要去看這個問答策略的問答喚醒率、誤喚率這些量化數據,是否達到了你之前預先設立的目標。

Q3:你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你是如何克服的?

這個點實在是太多人說了,簡單來說就是困難是什麼、困難產生的原因、分析解決方案利弊(多個解決方案)、採取了什麼樣的行動、採取行動以後的結果、評價和覆盤。

禁忌:在談這些經歷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工,但千萬別誇張,被拆穿了真的很尷尬。

一次面試時,一位面試同學硬生生把自己當年在學校裏面創了個二手物品交換的羣說成是創業項目,面試官很感興趣,緊接着被面試官問及如何盈利、和閒魚比有什麼優勢(他甚至不知道閒魚有同校魚塘),結果就是越問越尷尬……

  1. 產品需求挖掘、運營策略

這部分問題的形式會有很多,比如讓你選擇一個產品隨便聊一聊,假如讓你開發一個產品你會做什麼,把部門現在的產品交給你,你會怎麼改進,怎麼提高盈利,怎麼提高用戶使用APP的頻率等等。

但這些問題繞到最後都會回到兩個個問題上——

讓面試者提出一個需求並且設計方案,以此來考察你是否具有產品Sense
面試者是否懂互聯網產品的基礎知識和一些運營知識
針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邏輯我個人有幾個建議:

Key1:瞭解產品再說話

一定、一定、一定要了解產品,自己不確定是否存在的功能千萬別隨便提。最尷尬的事情就是自以爲是提了一個需求和功能點並且反覆論證,最後面試官告訴你,這個功能已經有了……

Key2:提的需求符合產品定位且不要異想天開

自己提出的需求和想法可以很小(小到一個按鈕),也可以涉及到一個比較大的功能模塊,但比較關鍵的是你的需求是符合產品本身定位的,思考產品需求一定不能僅僅從用戶端、主觀感受出發,比如你非要給微信設計一個通過暱稱添加好友的功能、設計一個類似QQ秀的微信秀什麼的。

網易雲音樂產品總監王詩沐在《幕後產品》作者用很多例子來介紹業務產品定位端的產品思維,而不是僅僅從用戶角度考慮。

裏面提到,在音樂APP快速發展時期,很多不同的音樂APP都開始做場景音樂(咖啡廳、工作、學習……),而網易雲音樂最開始沒有選擇跟風,因爲最開始希望用戶通過“歌單”的形式來聽音樂,添加場景會慢慢弱化歌單這一個核心功能,所以當時沒有選擇做場景音樂,而是等到很久以後歌單的核心功能深入人心後纔開始逐漸去做場景音樂的功能。

Key3:場景、調研、需求、策略、辯證

在描述需求時一定要用場景來描述,你的這個需求的結論是如何得到的:自己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同學抱怨的等,然後明確提出這個需求是什麼,並且爲你自己提出的這個需求設計一定的完成策略,這個功能爲什麼產品團隊沒做,設計這個功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和壞處。

這樣一個論述下來能很清楚講清楚你的觀點,讓面試官明白你的產品邏輯。

用我原來思考的滴滴一個需求爲例:

大家經常去不熟悉的地方出差、面試,在要離開的時候打滴滴,這個時候用戶因爲對周圍環境道路的不熟悉,就會按照APP的定位決定上車點,等到下樓後才發現這個停車點在在街對面或者是在較遠的地方。

由於街中間有圍欄或者高架橋,又或是這個時候在下雨,想要走到預先定位的點就很麻煩。

用戶就會撥通司機電話向對方描述自己真正的位置,由於雙方對地理位置都不是很熟甚至還有口音就很難溝通上車的位置,司機在APP上是看不到用戶的真實定位和運動軌跡的(這是我和司機聊天時發現的)。

所以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再定位的功能,允許客戶在原定位點500m以內重新定位一次上車位置,但是用戶必須爲此支付1塊錢。

這個功能帶來的好處是能夠方便用戶,提升用戶滿意度和體驗,問題就是會降低司機的載客體驗,這也就是爲什麼要向司機支付1元錢,並且只能重定位1次的原因。

Key4:基礎運營知識

產品經理必須掌握一定的運營知識,這個最容易問到的是商業產品經理和增長型產品經理,因爲這兩種產品經理涉及到運營的兩個關鍵職能拉新、變現(參考AARRR模型),你需要知道例如互聯網產品的基本盈利模式、廣告競價系統、拉新策略、用戶分層運營的一些知識。

比如在面試字節商業產品經理的時候面試官就問了我很多關於廣告競價產品的問題、還有如何提高用戶付費意願、提高用戶會員轉化率等等。

  1. 聊夢想、性格、優缺點、職業規劃

這裏我覺得最容易被忽視的是職業規劃,因爲大部分同學面試時對於自己未來究竟要做什麼樣的工作是存疑的,產品、數據、運營、職能?好像都還行,於是在面試的時候也這樣回答面試官。

我個人覺得針對產品經理甚至是其他崗位來說,你對這個崗位有一個近5年的職業規劃是加分的,這5年的職業規劃包括了你職級變化、產品責任、技能提升……尤其是對於管培生項目來說更是如此。

記得我實習時Mentor說的一句話:如果你堅持要做產品,那你應該是未來想做一些自己事情的人。既然如此,熱愛產品經理職業的同學就更應該有一個短期或長期的職業發展規劃。

喜歡此文章的,關注我,有驚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