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take,可望而不可即

目錄

 

正文

  One take,是幾年之前看綜藝節目聽林志炫提到的一個詞,就是說錄製一首歌曲一次性完成,無需後期的各種修音。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很酷,對不對?

  作爲一個程序員,我經常也希望能夠One take:一次性把事情做好,不用反覆。但逐漸發現,追求One take是很難的。

  本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ybaby/p/9607331.html

關於讀書

回到頂部

  坦白的說,我看書不多,不管是技術書籍還是人文。除了本身不夠熱愛、不能堅持的主因,忙碌是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現在大家都提倡碎片化閱讀,這對於非技術書籍還行得通,但對於技術書籍,尤其是自己不是很擅長的領域,還是需要大塊集中的時間去閱讀。

  因爲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少,我就特別希望One take:一本書讀一遍就基本掌握,至少掌握我所感興趣的部分。但事實上,基本是不行的,讀完一遍之後經常是一遍空白,究其原因:(1)年紀大了,記性變差,這是自然規律;(2)碎片化閱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缺少連貫性;(3)也許閱讀本來就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那麼我也在繼續努力,試圖最高效的閱讀一本技術書籍。我自己目前的閱讀大約是這樣的:首先看前言(Preface),看看這本書想要講得是什麼,重點在哪裏;第一遍通讀全文,做好筆記,包括寫得好的地方以及暫時不明白的地方;第二遍,結合書籍的目錄和筆記,以及每一章的總結(summary),回顧整本書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掌握,梳理內在邏輯關係。第三遍:整理成讀書筆記或者思維導圖,以便之後檢閱。

  當然,實際情況是,之後用到的時候,還得去查看原文(畢竟原文比筆記詳細)。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誠不欺我。在閱讀(精讀)這件事情上,似乎並沒有什麼捷徑,想要One take,太難。

關於需求

回到頂部

  程序員與產品經理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作爲程序員,自然經常會罵:PM傻逼,啥都不懂瞎指揮,鄙視!當然,PM也在罵:程序搓逼,這都實現不了,鄙視!

  要和諧相處,其實需要雙方的努力,尤其是在知識背景差異很大的情況下順暢地溝通,以達到共識。不過,在這裏,僅從程序員的角度出發,討論PM改需求的問題。

  讓程序(或者還有UI、美術)最爲頭疼的事情,就是PM改需求。對於改需求,程序自然是深惡痛絕的。不過,這不就是追求One take嗎?希望策劃的需求一次性確定,程序實現之後就不要再改動了,這是最好的、最理想的狀態,一氣呵成,不過現實基本都不是這樣的。

  對於PM,當他有一個idea的時候,僅憑腦補是很難驗證的,這個時候就得需要程序幫忙實現一個原型,幫助去驗證、完善想法。在《你的燈亮着嗎》裏面提到,無論表面上表現得如何,在你提供他們所要求的東西之前,他們極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即使在需求實現之後,在老闆的要求下、在與其他同事的交流中、在用戶的實際體驗反饋後,都會發現一些需要完善、調整的地方,這個時候就會有需求的改動。換個角度思考,一個功能、產品實現出來之後,如沒有任何進一步的迭代需求,那麼多半是沒有用戶使用。因此,不是說PM不想一次性搞定,而是根本就做不到。

  在《怎樣纔算得上合格的程序員》一文中也提到,一個合格的程序員需要在業務的角度去思考、討論需求,既能幫助自己和PM搞清楚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又能爲之後可能的需求變化做一定的準備。

  另外,對於程序寫代碼這件事情,也是不存在One take的。因爲不能一次做好,纔會有重構、纔會有敏捷開發、纔會有大牛說“好的架構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演化而來的”。只不過,重構這個事情,是由程序員自身去驅動的,在程序員看來覺得是合理的、值得投入的;但是在PM上看來,也可能會覺得是浪費時間。而該需求這件事,在程序看來可能是浪費時間,但對於項目、對於業務來說是值得的。

  有的時候,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了。  

  也許,當明白,提需求--實現需求不大可能One Take之後,可以互相體諒吧

 

 

本文版權歸作者xybaby(博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xybaby/)所有,歡迎轉載和商用,請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鏈接並保留此段聲明,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其他事項,可留言諮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