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級工程師,六年架構師,十二年美團送外賣,程序員的職業發展之路

 

今天網上閒逛,看到前段時間虎撲上的一篇熱貼,《一年前,我月薪兩萬被人叫老總,如今35歲在美團送外賣》。講的是一個新媒體公司從業者人到中年的人生境遇。

做爲一個十七年的程序員老兵,看得我也是心有感觸。

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篇類似的文章,一個35歲的名牌大學研究生,到BAT去面試,被人家像垃圾一樣趕出來。還有一篇在華爲工作十年,月薪數萬的工程師,被華爲勸退之後,連一萬月薪的工作都找不到。

爲什麼這類文章會越來越多?

中國互聯網開始的時候是00年左右,真正發力的時候也就是05年左右,算下來這波工程師到現在差不多過了35歲。計算機、軟件學院、信息學院等畢業生,加上各大培訓機構出來的工程師,每年有幾十上百萬的新生力量。更恐怖的是這樣已經發展了十五年,也就是市場上充滿了各類水平的工程師。

再聯想到近期思科上海部門大裁員,之前的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一鍋端,京東、騰訊、阿里、滴滴等接二連三大換血,甚至頭部公司直接勸退35歲以上的工程師……

所以這個趨勢是必然的。

再看邊身的朋友,有個做保險的老大哥,手下有幾百號人,經常會一起喝酒吹牛。有一次喝酒,他跟我說他團隊來了幾個做互聯網的,產品經理、運營經理、工程師都有,公司倒閉了,都來他這裏賣保險。

現在聽到身邊朋友轉行的比較多,有個技術不錯的工程師,後來聽說他在開滴滴,還是得慶幸他們還可以賣保險、開滴滴,甚至送外賣。男人在家面前,什麼都不重要了。

 

爲什麼這些事發生在他們身上?

我們來看下行業形勢,現在行業在兩極分化。

一、企業往行業化、產業化,甚至財團化走

現在所有行業都進入血拼期,企業拼的不是哪個產品做的好,渠道做的好,或者關係好,而是企業全方位的拼殺,產品、團隊、資源、關係、服務、質量、資源等等。所以中小企業做的好的,基本上被這些大企業收編,成爲產業鏈或者行業鏈的一環,一般的被行業淘汰。

二、新概念創業

這幾年炒概念特別嚴重,共享經濟過後,滿大街的鋼鐵垃圾。這一兩年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能創業的都在這些方向拼殺,希望能在細分的領域成爲獨角獸。

前段時間公司要加幾個人,我在網上搜了下JAVA工程師,有無數份BI工程師的簡歷出來;這段時間,公鏈的形勢也不好,身邊的朋友也都不談區塊鏈了,看來新概念也在洗牌了。

基於這兩種行業形勢,大企業輸出的是文化、流程、規範,所以對工程師的專業性、規範性、系統性的要求就會提高。而創業公司,注重的是項目快點上線,公司等着項目上線做融資,求生存。所以對工程師的專業性、規範性和系統性要求不高,甚至沒有,只要你加班加點把項目做出來就行。

而我們知道,創業成功率很低,所以這類型的工程師,他們的水平,除了寫代碼會更熟練,懂得幾個框架之外,專業性不強,基本上進不了大企業,只能在創業型的企業流浪。失敗經歷越來越多,而沒有成功經歷,自然後面找工作更難,所以自然而然的出現中年危機。

 

要怎麼破局?

對於已經陷入中年危機的程序員,看你的造化了,還能有地方窩着,就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轉管理,大家都懂,但是到中年危機了再轉,難。這近段時間一直在研究這個課題,希望能找到好的方法。對於新入行,或工作年限還沒那麼長的程序員,我們就應該提前爲自己的職業規劃做準備。

做職業規劃的方法:

第一. 需要知道程序員有哪些發展前途。

我提出了程序員次第理論和四條成長線,這樣你就可以勾畫出程序員的成長地圖,不管你是走技術路線,還是走管理路線,你就知道需要經過哪些次第,怎麼成長。

第二. 需要準確的定位自己在成長路線(技術路線或管理路線)的哪個位置。

我們需要知道每個次第的程序員要掌握的技能要求、技術範圍、交互範圍和責任範圍,這樣我們才能準確的定位。

責任範圍是該崗位爲“什麼”負責;交互範圍是工作過程中要打交道的人;技能要求是講該崗位要具備的能力;技術是該崗位要掌握的技術。

第三. 需要知道每個次第的成長年限,不然等你遇到中年危機了,再來談發展就晚了。

有了職業規劃之後,我們需要懂得選擇企業,選擇跟自己方向一致、有前途、並且自己有發展前途的企業,然後我們要有一套完整的打法,在企業裏才能快速成長。不能東一榔頭、西一錘子,就指望拼着青春,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就能有發展,這樣就會出現開頭的故事。

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會持續的寫這類的博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