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集團:2030年後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

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迅猛,不過要實現大規模收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德國汽車技術公司大陸集團CEO德根哈特(ElmarDegenhart)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L4級別自動駕駛的市場商業化發展需要時間。德根哈特說道:“到2030年前,預計自動駕駛市場的發展仍然主要依靠輔助系統驅動,人們將藉助各種輔助的傳感器,來提高駕駛的安全。對輔助駕駛方面的需求會促進細分市場的發展。”

 

  持續投入“未來出行”

  德根哈特預計,2030年以後,L4級別的自動駕駛纔會逐步實現,從而大幅提升收益。“在這之前自動駕駛市場仍然需要進一步投資,行業必須採取合作的態度,包括與我們自動駕駛組件的生產商以及自動駕駛功能輔助系統的提供商等進行合作。”

  近日,谷歌旗下自動駕駛部門Waymo開始銷售硬件的消息也印證了自動駕駛還遠未實現商業化的事實。爲此,Waymo開始向自動駕駛以外的合作伙伴出售3D激光雷達,以賺取收益。

  業內汽車和零部件廠商以及技術公司正在積極投入自動駕駛技術。過去幾年,大陸集團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無線充電、人工智能等領域做了諸多佈局。

  2016年大陸集團收購了一家激光雷達公司Advanced Scientific Concepts,並計劃2020年量產激光雷達。2017年大陸集團加入寶馬、英特爾、Mobileye、德爾福等企業組成的自動駕駛聯盟,負責軟件與零部件集成。去年2月初,大陸集團與英偉達簽署協議,合作開發基於英偉達Drive平臺的自動駕駛汽車系統,大陸集團負責提供安全認證技術以及激光雷達、攝像頭等產品。大陸集團還長期計劃開發擁有L5級別全自動駕駛能力的AI計算機系統。

 

  此外,德根哈特還稱,大陸集團不排除未來併購可能。他表示:“我們的投資會主要用於提升汽車安全和舒適度;在亞洲、北美市場都在尋求併購的可能性。”財報顯示,大陸集團正在“持續有針對性地在未來出行生態系統中投入大量資金”,目前公司仍然能夠承擔最多50億歐元規模的併購。

  拆分應對電動車市場變化

  不過技術的投入期也往往是企業的陣痛期。大陸集團財報顯示,受到全球經濟疲軟,尤其是中國汽車市場低迷的影響,加之在自動駕駛等技術方面的投入增加,去年全球公司利潤大幅下滑12%左右。財報顯示,2018財年公司總銷售額爲444億歐元,投資超過63億歐元。另一方面,儘管運營利潤出現下滑,但淨利潤創下29億歐元的接近歷史新高。

  在談到中國汽車市場的挑戰時,德根哈特非常樂觀,他認爲中國汽車市場低迷的狀況將有望於今年下半年得到緩解,並從明年起反彈。另外,“未來中國電動車的增長會更快,我們的研發也會繼續向電動車投入。”德根哈特表示。

汽車之家

  爲了應對不斷增長的電動車市場的變化,去年,大陸集團宣佈拆分其動力總成業務獨立上市。德根哈特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上市工作將於今年下半年完成。據瞭解,新公司命名爲Vitesco Technologies,拆分後的公司着力研發銷售,併爲全球汽車製造商生產針對傳統內燃機和電動驅動的系統解決方案。

  對於新公司可能會涉及的單體蓄電池的生產,德根哈特表示:“我們會在這個領域做投資,不僅僅是研發方面,而且會在生產方面投資,也願意與其他公司合作,但先決條件是找到可持續有吸引力的商業模式。”他表示,關於電池生產方面的決策會在今年年底前做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