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二三事 1. 2. 3. 4. 5.

​1.

當交戰雙方的將士們看到太陽正一點點消泯時,他們暫停揮舞刀劍,並想起了哲學家泰勒斯的預言……

公元前585年,古希臘大地上,熊熊戰火在燃燒。美地亞人和呂底亞人之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至今已逾六年。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無論哪方戰勝,受苦的總是百姓。泰勒斯心疼百姓,他決心制止這場攪得生靈塗炭的戰爭。

如何制止?

泰勒斯身爲哲學家,他的武器是智慧。



他通過科學觀察,判斷日食將發生於公元前585年。於是,他向交戰雙方說出這個預言,並稱日食之所以發生,是因爲諸神對戰爭不滿。

交戰雙方將信將疑,仍然想打下去。百姓們難逃戰禍,命懸一線。

直到那天,打得不亦樂乎的將士們,被突如其來的日食驚呆了。天空漸暗,太陽正一點點被吞噬,白天終於懂了夜的黑……

泰勒斯的預言成真了!原來他不是大忽悠!

交戰雙方,握手言和,一致對敵。所謂的敵,即傳說中的龍。

好比“天狗喫太陽”,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惡龍食日”的傳說。

將士們擱置手中的刀劍,挽起強弓硬弩,朝天空齊射。當箭鏃即將耗盡,世間重現光明。

泰勒斯不愧是古希臘七賢之一。擁有最強大腦的他,讓古希臘少了幾處血染的疆場,讓更多百姓不必淪爲孤兒寡婦。


2.

而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幾則同日食相關的故事。

一則故事是與夏朝國君仲康有關。

那個久遠的年代,普羅大衆完全不曉得日食背後的科學原理,只以爲“天狗喫太陽”。陽光關聯萬物生長,掌握着農耕時代的命脈。萬一太陽成了天狗的腹中食物,老百姓的盤中餐可就沒着落咯。因此,日食備受重視。

日食發生前,天文官要預測並呈報國君。然後,國君吩咐屬下準備祭品。

日食發生時,立刻烹羊宰牛,祭祀祈福。此外,舉國上下要敲鑼打鼓,共渡時艱。

而在仲康執政期間的某一天,日食發生。

要命的是,兩位天文官昨晚醉酒。日食發生時,神經大條的他倆,還在酣睡呢!



由於事先無人提醒,仲康等人手忙腳亂。好在瞎敲一通以後,天狗居然被嚇跑了。雖說有驚無險,但仲康恨意未消。結局很殘酷:兩位天文官掉了腦袋。


3.

另一則故事是跟周昭王相關。

周昭王當政時,南蠻之邦的楚君僭越稱王。在周朝,有且僅有周天子是王,其他諸侯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

周昭王豈能坐視不理?周昭王御駕親征楚國。倒黴的是,周昭王三次伐楚,次次遭遇意外。

第一次,周昭王遇到一頭“大兕(sì)”。出於畏懼心理,周昭王無功而返。


“兕”是種蠻牛。最著名的,莫過於太上老君的坐騎青兕。它曾化作魔王,讓孫悟空一行人吃盡苦頭。



第二次,周昭王碰上了日食,史載“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總之,周昭王又敗了。

第三次,周昭王登上一條賊船,成了魚兒的飼料。


4.

周昭王駕崩四百餘年後的公元前551年,有過兩次日食。

一年之內,兩次日食,是極少見的奇事。

同樣是在公元前551年,某個嬰孩呱呱墜地。他叫孔丘,也就是萬世師表的孔子。有諺雲: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既可以理解爲孔子照亮了世界,也可以曲解爲孔子驅走了天狗。



5.

時光流轉,到了公元前178年。這一年,又雙叒叕發生日食。

當時,在位的天子是漢文帝。他頒佈《罪己詔》,向天父懺悔。從此,但凡日食發生,皇帝們幾乎都要主動反思“近期是否做錯了啥”。

宋朝名臣富弼坦言:“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爲者!”

是啊!倘若沒了日食等災異現象的約束,皇帝們豈不個個徹底放飛自我了?



主要參考資料:嚴鋒 《改變歷史的日全食》

圖片來源:網絡。本文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聯繫我們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