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

這世界最高的是山是什麼山?珠穆朗瑪,比珠穆朗瑪還要高的是什麼?是人,這句風靡人間,也風靡了人生,做晚看《開講了》,嘉賓是2020年珠峯高程測量總指揮,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隊長李國鵬,他講述了2020年5月發生的一些列令人忐忑的背後測量故事,很巧合的是本次登頂時間與1960年我國第一次珠峯測量登頂日期相同,這種傳承感令每一位關切的人感到欣慰和感動,山依舊是哪個山,而人卻不一樣了。

1960年那次攀登相比於今天,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是沒辦法比的,但是並不代表這次登頂搞成測量活動沒有意義,本次測量是我國首次完成珠峯區域航空重力測量任務,這種劃時代的意義其實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爲何珠穆朗瑪峯在世人心中如此的穩固,它堅定的矗立在每一位心有嚮往的人心中,正如我們常說:它就像珠穆朗瑪一樣難以攀登,可我們總會登頂。這句話道盡珠穆朗瑪所代表的精神——困難是需要永無止境的攀登。

你問我爲何嚮往大山,因爲珠穆朗瑪;你問我爲何不斷向前,因爲珠穆朗瑪;你問我爲何負重前行,因爲珠穆朗瑪。巍峨的高山背後因爲有珠穆朗瑪的存在,才顯得山是那麼的高,人類是那麼的渺小,站在狀如山丘似得小山峯頂上,向遠處眺望,想象自己站在珠穆朗瑪峯頂俯瞰世界的情景,是一種享受,更是一次洗禮,山不在高,有心則成。曾經的自己到過的最高峯是新疆雨西藏的邊界線,崑崙山峯,海拔5200米的地方極少見到生物,那次旅行雖然寒冷,卻至今不能忘卻,我記得自己站在山峯平原上舉目四望的樣子,那時候的自己在想,原來這邊是雪山,雪山上面是什麼?好像是解密一般,當自己體會過後便會不自主的繼續幻想更高的山,更遠的峯。珠穆朗瑪的存在便是不斷的向世人提醒,這個世界有一個目標在哪裏,你是要向前亦或是要享受前人的成果,正如李國鵬隊長回答網友的問題一樣,我們現在所有的享受都是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才具有的,而我們的努力也需要證明,所以即使有了1960年那個深入人心的8848,但我們依舊需要全新的代表我們這個時代的數字。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想到珠穆朗瑪登頂的期望,正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珠穆朗瑪,皚皚的白雪、呼嘯的山風,是前行的艱辛也是前行的錘鍊。“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一首《石灰吟》彷彿吟除了登山隊員的艱辛和成就,也唱出了世間的真理,山就在那裏,可人在改變,在改變中成長,在改變中打磨,在改變中登峯,如果沒有難受,我們不會有完成任務時候的輕鬆和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