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不見如初見

今天感觸很深,不知道是因爲過了一個假期初次與學生見面的原因,亦或是距離產生美,今天和學生的想見感覺大家都有很大的變化,感覺乖巧不少,而僅僅兩日不見的小侄女也聰慧很多,不禁讓我再次發出感嘆:這個世界上最容易改變的是孩子,最固執的也是孩子,最多變的也是孩子,所以我們會在偶爾的恍然間發現:三日不見如初見。

過年期間,接觸過很多人,拓寬接觸圈子的我,不禁在暗自的和之前接觸的人作比較,其實會發現,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自立其實從初中便已經開始,若是能夠在此期間意識到這件事情,那麼之後的學習會比較輕鬆,這種輕鬆不僅僅指學生自身的學習,還有家長的負擔,但若是在 初中依舊需要讓人不斷的督促,在這裏需要強調一下,這種督促是指長期的頻繁的督促,若是每日一次的提醒那並不包括其中,那麼這個孩子會在後期的學習工作中比較累,因爲他很難從自己的生活中提取到努力所需的能量,而父母亦因頻繁的能量付出而導致“軟弱無力”。

然後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今天見到了好久不見的學生,發現有些學生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他思想的轉變,即使他自己依舊不喜歡學習,可是卻也是懂得了一些道理,幫助老師,熱情表達自己,但也有一些學生,越加的放縱自己,在關鍵的時刻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說實話,至今孩子一夜之間的轉變原因對我來說依舊是一個迷。今天晚上,和小侄女聊天,老師每天佈置的任務沒有完成,不斷的積累,這兩天需要加班加點的完成作業,然後我感嘆道她在不知不覺中也到了寫作業的時間了,也沒有想到第一次與她交流寫作業竟然是在電話中,我提到每日爲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纔是乖孩子,才更容易成爲班級內優秀的學生,也更會讓老師開心,喜歡,她直接回複道:老師怎麼會知道她是每天寫的還是一次性寫完的,我以教師的身份,很嚴肅的說其實老師能夠判斷出來的,只不過很多時候考慮到孩子的接受問題和自尊問題纔沒有在明處說而已,但她問爲什麼會知道,這簡單的對話讓我突然意識到,其實她已經長大,已經到了質疑長輩的時間了,會爲了自己不可言說的玩樂時間去搪塞長輩,尋找理由。

正如我班同學,今天看着班級的同學,其實很又感觸,在某些時刻真心感覺他們變化太大了,沒有給長輩反應時間,但我知道這也僅僅是距離帶來的濾鏡,從作業的行動來看,他們很多孩子正如我的侄女在爲自己的輕鬆玩耍尋找理由,沒有完成作業,即使明白這點,也只是感慨,他們放棄了自己在這個年齡段應有的獨立探索時間,上帝是公平的,在人的每個時期其實有有一個任務,若是沒有問完成,他將延續到人生下一哥階段,就這樣,延續着延續着,有些人延續至中年後發現會一無所獲,原因便在於他們放棄了在自己該有的人生階段行使上帝賦予他們的的探索能力,面對着一些依舊沒有感觸的孩子,很着急,但也很無奈,認真想一想,也許我希望能夠和他們“如初見”是一種自己的願望,希望自己沉浸在那種幸福愉悅的氛圍中,見到他們的開心,而不想或者不忍去思考他們以後。

同時也是一種祝福,希望在過段時間,無論這段時間是什麼時候,但總有一天依舊會感慨“三日不見如初見”,這就意味着我已經爲我的教育責任一直在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