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板与人机交互

剪切板与人机交互

 

目前信息技术的向前发展似乎也有点“滞胀”,缺乏提纲挈领的主线应用及核心技术。那么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是什么呢?云计算和物联网无疑是我们的大环境,于是1、大数据及多视角解析数据成为方向。在生活中每个人关注的重点往往不同,看待数据的侧重和处理方式也因人而异,而由此做出的判断和决定也不同;2、万物互联(即物联网)是另一个方向。要想让家居生活智能起来,首先要能感知环境,进而做出判断执行动作。而这种智能行为应该是部分地、大概地有厂家在出厂时设置,如何精细地适配每个家庭的个性化需求还是得靠家庭主人的参与和“训练”。

 

要想让家庭主人乐于参与智能家居之中,人机交互是应用软件的核心。而家庭需求总是千差万别的,而这种差别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的理解。所以我们一定要为这种差异性的应用需求预留足够的裕度和空间。

 

直接使用编程语言作为人机交互方式,显然不可取,计算机语言多半较为晦涩。那么,像传统软件那样设计人机界面可以吗?应该讲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表达能力受到很大局限。我想如果把以上二者结合起来,再加上进程间通信技术的应用,会是一个有力的实现方法。它可以解决现在应用系统的不足,如现在多数含界面程序间不能像终端命令那样借助脚本语言形成新功能的组合和扩展。

 

那么在现在已有的系统结构中有类似的感念可以参考并加以创新、增强和扩展吗?有的!就是剪切板。首先需要为剪切板配上一个“窗口”,使它可以直接与使用者更好地交互,其次这个剪切板可以与机器中的编译环境友好地交互,于是剪切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的处理生成用户想要的和可供下游应用程序使用的数据。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平衡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图形界面式的、计算可视化地交互是最易于接受的方式需要恰当的充分利用;计算机语言具有更灵活、更强的表达能力,应该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可视化编译环境,使其发挥关键作用;综合利用多种语义分析和表达手段,除了以上传统的交互方式表达语义,还可以大力拓展新的语义表达方式,比如说整合传感器特征参数值的语义判定和基于执行元件的动作语义表达。这样剪切板还可以扮演程序间的“粘合剂”,使程序间可以互相引用。于是我们得到了一种统一终端命令编程和图形程序类编程的方法。

 

其实这个剪切板不仅可以在同一个程序中使用,还可以在不同程序间使用,还可以在不同的机器间使用。于是,当在不同机器间使用时,平板电脑或手机便可充当“剪切板”。也就是说,剪切板可以负责传递数据和做计算量较小的应用,而大计算量的、综合优化性的(比如基于社会群体的个人计划优化)应用可以由服务器完成。呵呵,不知大家留意美国科幻电影《阿凡达》吗,其中“全息数据”的copy就很类似。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些个人见解和构想。欢迎它石攻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