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IJCAL投稿心得

        科研路漫漫兮,浮塵中堅持自己。因爲國慶過後開始研究生複試,本科最後一個國慶暑假(大三暑假實習)貢獻給了科研,那段時間假裝自己複習完了《線性代數》,《高等數學》等等,複試開始前一天,還在背英語介紹。

        2019年10月8號,終於贏來了複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複試的人並不多(大概記得軟工共5人,圖書館情報學共3人),我是第7個。每人大概面試30分鐘左右。一共6個面試官(6位博導),一開始先用中文做了自我介紹(白背了?),然後開始專業知識問答,1),(操作系統老師提問了),c=c+1;和c++語句;那一個好或者說速度快,答:後者,因爲前者需要mov,然後再進行add操作,既C++內部進行了操作,只需add操作,故速度更快;  雖然結果對了,答完老師並不滿意,讓我下去想想。接下去的一些算法問題忘記了,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拿了2次數學建模的比賽內容問我,如何解決問題,畢竟事隔多年,就說具體實現步驟忘記了。使用微分方程思想進行建模研究,然後我負責寫代碼實現。 3),第三一個問題是關於一個數據庫比賽,這個女老師印象比較深刻(下來後看官網介紹才知道是她),有被刁難到。想是因爲她的4支隊伍全掛了的原因吧。面試完後,感覺很不好,很多問題沒有答到點子上,緊張還是有一點,說話聲音也比較小。後面選擇了導師進入了實驗室。2019年10月9日開始了正式的科研狗生活。研一的課還是比較多的,平時需要搞科研,上課和寫作業。不想本科那麼自由,上課和學習就好了。現在回想起來,以前時光幸福極了。週末還能騎自行車在學校到處逛,運動場跑跑步,和室友喫點東西,圖書館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書,現在就。。。。。。。。。。

      進入了實驗室,開始上課和科研計劃。本科學習過《統計學習基礎》裏面講解了一些基本算法(推薦先看,用紙質版,因爲電子書你通常只會看一遍),然後看周老師的《機器學習》,裏面講的東西比較雜,沒有感受到很深的邏輯性(特別是看到第5章以後,我的感受是前4章與後面部分章節寫的人不一樣?),期間補了一些概率論基礎。後面終於過了一篇西瓜書(前後花了一個多月)。至少對機器學習總體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並不多。後面又去學習李宏毅老師的機器學習視頻和白板書推導機器學習算法。才感覺到這纔是真正的教學。真正的學習。

       從2019年10月份開始準備IJCAL, 首先就是看論文,本科沒有科研經歷,沒發過paper,第一次衝CCF A類會議,1月份左右基本上寫完了代碼,論文也寫得差不多了,還有部分實驗沒有做完,後面一直在弄實驗補充,時間到了1月22日時,實驗結果還是沒有弄出來。實驗室其他師兄提交了論文,我的涼涼了,第一次投文章,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爲後天就要過春節,那時候還在學校,1月23日早早就收拾東西起牀了,路過運動場時,那時早上6點半左右,揹着書包,帶着口罩,領着行李箱,還比較黑,看着四處無人,想起往日過往,悄悄留下一滴科研眼淚,繼續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