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数据仓库主要特征

2. 数据仓库的主要特征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Subject-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非易失的(Non-Volatile)和时变的(Time-Variant)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管理决策。

2.1 面向主题

传统数据库中,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应用进行数据的组织,各个业务系统可能是相互分离的。而数据仓库则是面向主题的。主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较高层次上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综合、归类并进行分析利用的抽象。 在逻辑意义上,它是对应企业中某一宏观分析领域所涉及的分析对象。
操作型处理(传统数据)对数据的划分并不适用于决策分析。而基于主题组织的数据则不同,它们被划分为各自独立的领域,每个领域有各自的逻辑内涵但互不交叉,在抽象层次上对数据进行完整、一致和准确的描述。一些主题相关的数据通常分布在多个操作型系统中。

2.2 集成性

通过对分散、独立、异构的数据库数据进行抽取、清理、转换和汇总便得到了数据仓库的数据 ,这样保证了数据仓库内的数据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性。
数据仓库中的综合数据不能从原有的数据库系统直接得到。因此在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之前,必然要经过统一与综合,这一步是数据仓库建设中最关键、最复杂的一步,所要完成的工作有:
(1)要统一源数据中所有矛盾之处 ,如字段的同名异义、异名同义、单位不统一、字长不一致,等等。
(2)进行数据综合和计算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综合工作可以再从原有数据库抽取数据时生成,但许多是在数据仓库内部生成的,即进入数据仓库以后进行综合生成的。
下图说明一个保险公司综合数据的简单处理过程,其中数据仓库中与“保险”主题有关的数据来自于多个不同的操作型系统。这些系统内部数据的命名可能不同,数据格式也可能不同。把不同来源的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之前,需要去除这些不一致。
图: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
图:数据仓库的数据集成

“ETL,是英文Extract-Transform-Load的缩写,用来描述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至目的端的过程。ETL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完备性、有效性、时效性和可获取性等几个特性。

2.3 非易失性(不可更新性)

操作型数据库主要服务于日常的业务操作,使得数据库需要不断地对数据实时更新,以便迅速获得当前最新数据,不至于影响正常的业务运作。在数据仓库中只要保存过去的业务数据,不需要每一笔业务都实时更新数据仓库,而是根据商业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把一批较新的数据导入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数据反映的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数据的内容 ,是不同时点的数据库快照的集合,以及基于这些快照进行统计、综合和重组的导出数据。
数据非易失性主要是针对应用而言。数据仓库的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大多是数据查询或比较复杂的挖掘,一旦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被较长时间保留。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 。因此,数据经加工和集成进入数据仓库后是极少更新的,通常只需要定期的加载和更新。

2.4 时变性

数据仓库包含各种粒度的历史数据。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可能与某个特定日期、星期、月份、季度或者年份有关。数据仓库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过去一段时间业务的经营状况,挖掘其中隐藏的模式。 虽然数据仓库的用户不能修改数据,但并不是说数据仓库的数据是永远不变的。分析的结果只能反映过去的情况,当业务变化后,挖掘出的模式会失去时效性。因此数据仓库的数据需要更新,以适应决策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讲,数据仓库建设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过程。数仓仓库的数据虽时间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仓库的数据时限一般要远远长于操作型数据的数据时限。
(2)操作型系统存储的是当前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历史数据。
(3)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时间顺序追加的,它们都带有时间属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