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Bob外包工作到中國

今天,在網絡上有件事兒大家快傳瘋了,話說是一位美國的高級程序員Bob把自己的工作外包給了瀋陽的一家公司,用了自己1/5的工資,然後自己就上網逛逛,做點兒別的事兒,及一切OK了。

後來又出現了不少版本,各種闢謠和反闢謠,吵得不亦樂乎。

其實大家更多的是在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做同樣的事兒,在中國和美國工資的差距會有五倍之大,這也應該是大家最不願意接受的一種情況。而且,很多人認爲拿着五倍高工資的Bob同學,能力不一定就比瀋陽的某人強。

不管這件事是傳說也好,真事也罷,都只不過是外包行業的一個縮影。因爲種種原因,包括歷史原因也包括行業發展狀況的原因,不少中國的軟件公司,起步階段都是從外包開始做起的,這應該是受到了印度的一定影響,該國家的軟件行業興起,正是從做美國的外包開始的。但中國並沒有從歐美的外包開始做,而是開始於充滿了血淚史的對日軟件外包。提起那段時間,很多人都會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好印象還是壞印象。

但是,對日外包給中國的程序員帶來了什麼呢?的確,很多程序員就是從那個階段走過來的,包括我自己在內,在那個過程中,一切都比較機械化,不需要理解業務需求,不需要懂得架構,也不需要懂得很多的語言特性,甚至於都可以不是太懂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但必須要懂得的是日語,因爲大部分的工作就是要把日文寫好的式樣書翻譯成編譯器所能夠讀懂的代碼而已。這就導致很多人本末倒置,爲了學習日語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結果沒有時間去學習技術,甚至於很多人認爲日語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技術。

但是,作爲一名程序員,要始終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日語只是一門自然語言,我們不是要做翻譯,也不是要做日語方面的專家,更多的我們還是要做一名程序員,所以當然要把技術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

一定會有人說那都是生活所迫,也一定會有人說學好日語才能夠真正有“錢途”,但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在大連組織程序員活動這麼長時間以來,逐漸發現,其實並非所有人都是抱着日語至上的想法,還是有不少同學在專研技術,專研與技術相關的管理知識等等,而這樣的人在對日軟件開發的企業中顯得更有思想,也更加容易受到重視。我覺得,正是因爲他們的心中還有夢想,而不是簡單地隨着大潮流,人云亦云。未來的時代中,人們會越來越崇拜個性,而這些人註定會在某個時間嶄露頭角。

隨便嘮叨幾句,就是想讓自己很久沒有動過的筆再寫下一些文字,也希望今年一年中,能夠繼續好好地經營這個blog,在這裏和更多的人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