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導遊基礎知識

(中國古典園林)

一、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簡史

中國古典園林有着悠久的歷史。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開始利用自然的山澤、水泉、樹木、鳥獸進行初期的造園活動。最初的形式爲囿。囿是指在圈定的範圍內讓草木和鳥獸滋生繁育;還挖池築臺,供帝王和貴族們狩獵和享樂。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曾建“靈囿”。

春秋戰國時期的園林已經有了成組的風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臺。自然山水已經萌芽,而且在園林中構亭營橋,種植花木。園林的組成要素都已具備,不再是簡單的囿了。

秦漢時期出現了以宮室建築爲主的宮苑。上林苑始建於秦始皇時期,阿房宮就位於其中。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加以擴建。既有優美的自然景物,又有華美的宮室組羣分佈其中,是秦漢時期宮苑的典型代表。上林苑,還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島,象徵東海三仙山,樹立了皇家園林一池三山的模式,開創了人爲造山的先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園林發展的轉折點。佛教的傳入及老莊哲學的流行,使園林轉向崇尚自然。私家園林逐漸增加。

唐宋時期園林達到成熟階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園林或參與造園工作,將詩與畫融入園林的佈局與造景中,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地主階級的詩意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寫意山水園在體現自然美的技巧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明清時期,園林藝術進入精深發展階段,無論是江南的私家園林,還是北方的帝王宮苑,在設計和建造上都達到了高峯。現代保存下來的園林大多屬於明清時期,這些園林充分表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特徵

(1) 順應自然的指導思想。

(2)詩情畫意的藝術風格。

(3)力求含蓄的造園手法。


今天也要堅持學習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