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迭代

成敗的邏輯其實並不簡單。我們專欄第一季的第一講,說的就是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因爲人的特性都是不願意直面自己的失敗。我們還說過成功和失敗不是反義詞而是近義詞:因爲你至少嘗試了,它們共同的反義詞是平庸,也就是你什麼都不做。我們還講過安妮·杜克的《賭博思維》[1],我們知道成敗結果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一個科學決策的系統。

基於這些認識,這一講咱們再說說如何從每一次做事的經驗 —— 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 —— 中成長,用流行的詞彙來說,叫“迭代”。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完成任務返回,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發生了爆炸,又是七名宇航員遇難。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前面發射的時候,火箭升空過程中,航天飛機上有一塊公文箱大小的泡沫塑料脫落了,這個泡沫脫落擊中航天飛機的左翼,敲掉了一塊絕熱擋板,打出來一個15-25cm見方的洞。

當時有工程師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建議比如說哪怕讓宇航員來一次太空行走,把那個破損的地方補上再返回地球。但是管理層拒絕了。

而管理層拒絕的原因,也是同樣的事情以前發生過好幾次,都沒有出大問題。

你看這個思維跟挑戰者號的事故是不是一模一樣?結果那個破損果然導致返回地面的時候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進入到航天飛機內部,航天飛機墜毀。

你知道這是一個毛病。但是你知道之前已經出過好幾次這個毛病了都沒有引起什麼大問題。所以你就容忍了這個毛病。你的容忍度越來越高,甚至認爲這個毛病是正常的。社會學家黛安·沃恩(Diane Vaughan)把這個心路歷程叫做“偏差的正常化(normalization of deviance)”。

從迭代的角度來說,失敗其實比成功好。

馬斯克剛剛建立 SpaceX 的時候非常不自信,他預計公司成功的可能性只有10%,以至於都不敢讓自己的朋友來投資。他的確經歷了一連串的失敗。

——摘自得到萬維剛“精英日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