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讀書與命運及人生的意義

思考深度的書

今天在羣裏跟幾個朋友討論有深度的書,提及到吳思的三部曲裏《潛規則》《血酬定律》,對這個社會都很有思考深度。然後討論到吳軍的幾本書,吳軍對一些問題的思考非常系統化,也是自己的積累和努力,而且有深度。最重要的是,可以很淺顯的講明白。這是我們很多人欠缺的。他的書,讀起來特別有 吳曉波的感覺。吳曉波是國內寫經濟和企業史最好的作家。劉偉鵬的《暗時間》讀起來也非常有這種感覺。

命運與人生

而且吧,我特別認可《了凡四訓》裏說的,人的命是由天定的,但是自我的努力進程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勝天半子,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一種氣勢。我不相信往生和來世,如果有往生,我這輩子對它沒有任何感知,那往生沒有意義。如果有來世,但是來世跟我這一世沒有什麼關係,那麼考慮來世做什麼呢?你上輩子影響你啥?影響你今天考試沒考好?影響你這個月績效差?解釋不清楚的東西,對我來說也不存在。沒有感知的,一樣不存在。這樣,所有的事情,就變得簡單了。對現在的你,唯一不能改變的是過去。對一個具體的、有能動性的人,唯一不能改變的是出身,你是誰生的你改變你不了。其他的都是藉口。考試沒考好,是因爲你沒有好好學,其他的都是藉口。績效不好,是因爲你工作做的不夠認真,不夠質量標準,你花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少了。我年紀越大,越相信命,但是也越相信後天努力,可以改變命運。 
我上學的時候,喜歡看叔本華: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我也知道我一輩子理解不了佛的境界,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人就成了。想得多也痛苦,不如就體驗人生吧。

世界觀與成熟

人這一輩子,有兩次徹底的摧毀和重建世界觀: 
第一次是,從小學到大學的過程,學了很多書本上老師講的大道理,偉光正,這是這個社會主流倡導的價值觀,很好看,但是沒有用,有一部分人讀書就慢慢的讀傻了,酸腐了。 
第二個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許多年,逐漸的意識到真實世界不是這麼運作的,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有完整的事物,就有裂縫。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萊昂納德·科恩)。混的好點的道貌岸然男盜女娼,混的不好的落魄窮酸懷才不遇。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成熟,就看他是不是”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當然我們並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是這樣,如果你不接受現實世界,不願意成熟起來,也可以有”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孫衍)“,哪怕”飲冰十年,難涼熱血(梁啓超)“。只是選擇這種少年心的代價是,可能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註定孤獨。

人生的意義

對我來說,第一次成長是,剛上小學,我突然意識到很多事情是完全超出我的掌控的。比如考試成績,比如家庭出身,比如我能不能不寫作業、不上學。 
第二次明顯的成長是,大概小學畢業或者剛上初中的時候,我看了不少的書,突然意識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死,而且很可能死的平平凡凡、簡簡單單,就像大海里掉進去一滴水,沙漠裏吹來了一粒沙。這個世界上那麼多的東西、知識、好玩的事兒,美麗的風景,漂亮的同學,我都還不知道,就會死掉,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再也沒有機會知道了,蓋棺定論,跟我相關的東西再也沒有任何別的可能了。我出生之前的這個世界,對我來說其實不存在,那麼我聽別人說過,書上看過,但是那個時候我這個個體是不存在這個時空的, 那麼我死後跟我出生之前的所有時間一樣,這個世界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我也是不存在的。其實就可以看做是,除了我活的這麼幾十年,這個宇宙對我來說,都是不存在的,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呀。 
那麼問題來了:我爲什麼要恰好在這個時間段裏存在呢? 
這對於一個十一二歲的小朋友來說,是一種世界坍塌的體驗。人生就是一場經歷,每天都是偶遇,也是重逢。 
人這一生的意義就在於,要用一輩子的時光來尋找一個意義。 
我今天晚上的意義,就在於在這個羣裏,跟大家一起吹水,分享我的年少時的想法。哪天晚上有空,再跟大家分享,青年和中年的想法。已然不一樣了。預祝我們大家都還能在這個羣裏分享我們老年時的想法。不過那個時候,想法什麼的,已經不重要了。

一則故事

萬事萬物,都逃不開“產生、發展、沒落、消亡”的永恆規律。就像你出門去旅行,終點站還是你家,爲什麼你還要出去呢?花錢不說,還經常是花錢買罪受。因爲你要去看從未見過的美麗風景。 
有個旅客在沙漠裏走着,忽然後面出現了一羣餓狼,追着他來要羣起而噬。他大喫一驚,拼命狂奔,爲生命而奮鬥。就在餓狼快追上他時,他見到前面有口不知有多深的井,不顧一切跳了進去。井裏不但沒有水,還有很多毒蛇,見到有食物送上門來,昂首吐舌,熱切引項以待。他大驚失神下,胡亂伸手想去抓到點什麼可以救命的東西,想不到竟天從人願,給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間橫伸出來的小樹,把他穩在半空處。於是乎上有餓狼,下有毒蛇,不過那人雖陷身在進退兩難的絕境,但暫時總仍是安全的。就在他鬆了一口氣的時刻,奇怪的異響傳入他的耳內。他駭然循聲望去,魂飛魄散地發覺有一羣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齒咬着樹根,這救命的樹已是時日無多了。就在這生死一瞬的時刻,他看到了眼前樹葉上有一滴蜜糖,於是他忘記了上面的餓狼,下面的毒蛇,也忘掉了快要給老鼠咬斷的小樹,閉上眼睛,伸出舌頭,全心全意去舐嘗那滴蜜糖。那滴蜜糖就是生命的意義!《尋秦記》引自《佛譬喻經》。 
這個故事,非常不錯,我高中看的,一直覺得是對人生意義的最佳闡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