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設計】需求分析方法論

需求分析總結

目的

1、明確產品給用戶帶來的價值點,從而確定模塊的重點和用戶核心場景

2、細化需求,通過顯性需求挖掘隱形需求,防止遺漏

3、確定測試範圍,明確質量標準,比如模塊支持/不支持範圍

4、指導開發實現功能

5、指導測試分析和產出測試點

需求提取

大多情況下,可能是PO做的;

也可能是小需求/BUG,模塊負責人直接接手

PBL

一般從PBL獲取原始需求

  • 需求標識

  • 信息來源

  • 原始需求描述

  • 原始測試需求(驗收標準)

需求分析

1、版本需求分析

  • 目的:挖掘版本隱性需求

  • 1、性能分析

    • 穩定性,明確穩定性場景

    • 版本指標

  • 2、兼容性

    • 向前兼容:虛擬機導入導出的功能需要兼容前面的版本

  • 3、可靠性

  • 4、升級

    • 升級限制:支持從哪些版本升級

  • 5、砍老需求

  • 6、操作系統

2、模塊需求分析

  • 目的:儘可能的量化和挖掘需求

  • 1、顯性需求

    • 頁面需求

      • 容量

      • 提示信息

      • 輸入

      • 頁面操作

      • 頁面顯示

    • 功能性需求

  • 2、隱性需求

    • 性能

    • 兼容性

    • 系統相關

    • 用戶場景

    • 硬件平臺

    • 反向需求

      比如:

      容器彈性擴容:需求描述時可能只是說彈性擴容,實際上縮容也是隱含的必要需求;

      支持vma格式文件導入:不支持其他格式文件導入也是隱含需求

    • 安全需求

      比如:登錄模塊,安全需求是隱含需求,登錄需要RSA加密(或其他加密方式)

3、五維分析

  • 1、用戶場景

  • 2、明確性

  • 3、二義性

  • 4、完整性

  • 5、可測性

    • 功能可測

      • 測試工具

      • 硬件要求

    • 可展示

需求驗證[可選]

【可選】針對未預研,可行性不確定的需求

驗證需求的正確性及其質量

輸出

產出需求跟蹤Xmind

  • 準確

    確保產出的需求是準確的(確保開發出來的功能是用戶需要的、可用的)

  • 全面

    確保產出的需求項是全面的(多維度分析需求,避免遺漏,後期影響產品質量、進度)

  • 優先級

    產出的需求項有優先級(便於把握需求優先級,爲測試分析、設計提供依據)

缺陷預防bug[可選]

提前發現需求中遺漏、矛盾、含糊的地方和一些其他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項目需求的可測試性、正確性以及其他測試質量【可選】

工具需求[可選]

某些需求需要特定工具協助才能完成測試的,提前提工具需求給開發,一般工具需求開發不要超過2人/天 【可選】

學習計劃[可選]

對於不熟悉的技術、方法、語言、工具或硬件平臺,允許一段時間用來學習相關技術、原理。[可選]

  • 實現技術

    例如虛擬網絡的實現可以用brctl,也可以用ovs。需要熟悉這些技術原理

  • 業界方法

    1、我們是這麼實現的,友商等他們是怎麼實現的呢?

    2、業界是如何測試這個模塊的?是否有可借鑑的方法?

需求管理

需求評審

  • 評審內容

    • 完整性審查

    • 準確性審查

  • 評審形式

    • 相互評審、交叉評審

    • 小組評審

      • 項目經理

      • 相關開發人員

      • 相關測試人員

  • 評審記錄

    • 案例修改或補充

需求變更

  • 需求變更分析

  • 維護需求跟蹤Xmind

  • 相關內容同步變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